分享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

 tenmi 2019-09-10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尿酸浓度达到超饱和状态水平(420μmol/L)的一种状态。正常人体内的血尿酸出于动态平衡中之中,若长期持续超过正常范围上限,则被称为高尿酸血症。过去人们仅仅把这种状态与痛风与肾脏疾病的发病相联系,认为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及肾脏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现代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不仅与痛风的发病有关,还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并且是上述疾病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关系密切,是痛风发病的生理基础。当血尿酸浓度在超饱和状态时(>420μmol/L),血液中的血尿酸可以以尿酸盐结晶的形式析出,并在关节、软骨、结缔组织、肾间质等组织部位沉积,从而形成痛风石、尿酸结石,进而导致痛风等疾病的发生。

尿酸大部分经由肾脏排泄,因此其与肾脏疾病存在密切联系,研究表明约有41%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高尿酸血症对肾脏的损伤主要以尿酸结晶引起的炎症和组织损伤为主,相关研究认为血尿酸对于肾脏疾病的风险甚至较蛋白尿量更高。

血尿酸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房纤颤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存在相关性,且可作为评估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

高尿酸血症现在已经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组成之一,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存在关联。一项临床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较正常人群发展为空腹血糖受损(IFG)或2型糖尿病(T2DM)的几率更高,且这一危险性会随着血尿酸的升高而升高。

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体内嘌呤代谢异常而导致的一类疾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痛风、尿酸性肾病等。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肾脏病、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常可成为这些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临床治疗高尿酸血症除饮食控制外,主要通过使用苯溴马隆等促进尿酸排泄药或别嘌呤醇等抑制尿酸生成药来降低血尿酸。但这些药物多存在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肾损害、重症药疹、血液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因此选择能够安全、有效降低血尿酸的中医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已经成为了目前临床的一种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