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个世纪前,老伴那张格子衬衣照片背后的故事

 吴越尽说 2019-09-10

最近翻阅老伴的《朝花夕拾——盛泽中学一九六六届高中毕业五十周年纪念册》,看着半个多世纪前那一张张青春脸庞,听着她讲一幕幕当年往事,心头不时泛起一阵阵感慨。在这感慨中,既有对光阴如梭的感叹,更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不断进步强大、人民生活日益富裕的感恩。老伴讲述的《纪念册》毕业证件照中同学王景芬(中)、张美华(右)和她(孙毓敏、左)三人穿着同样格子衬衣后面的故事,就是对一段当年岁月的一个微小诠释,也是引发感慨的“触发点”之一。

穿同样衬衣的三个同学的毕业证件照.png

穿同样衬衣的三个同学的毕业证件照

进入高三的第二个学期,学校要求每个毕业生拍一张证件照。为了拍好这张毕业证件照,孙毓敏在布线店里剪(即买,盛泽人买衣料称“剪”)了一块格子衣料,到位于市河南岸龄嘉桥附近的一家裁缝店去做衬衣。

裁缝店.jpg

裁缝店

听老伴讲,这是她人生第一件由“专业裁缝定制”的衬衣!在此之前,她的衣服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地自己亲手缝制。她记得,在她12岁左右和妹妹一起跟着母亲从山东文登小观村迁移到吴江,和部队转业到盛泽的父亲团聚之前,她的日常衣着都是母亲自己裁剪和缝制。到了盛泽以后,从初中一直到高中,她的新衣服都是由也来自山东、会一些基本剪裁手艺的邻居郭大婶帮助裁剪后仍然由母亲一针一线地自己亲手缝制。快要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了,拍毕业照的衣服要“光鲜”一些,于是才决定剪一块布料到裁缝店请专业师傅量体裁衣“定制”一件衬衣。

一位给孩子缝衣服的母亲.jpg

一位母亲在夜晚给孩子缝制衣服

在裁缝师傅用软尺量衣长、肩宽、袖长等参数的时候,孙毓敏的母亲一再叮嘱裁缝师傅,衣服不要做得太合身,要宽大一些。这个在当下年轻人看来不能理解的“要求”,在那个岁月里却是很多经济收入一般家庭的普遍考虑,因为这样可以让衣服尽可能地多穿一些年头,不至于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变高而衣服小了,穿不上了。对此,我也是很有体会的。在拙著《滴水纪事》中回忆同时期我家的情形时曾写过,“六个孩子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旧布料的最后用途是把它们铺在木板上用面粉加水煮成薄薄的浆糊一层一层粘合起来晒干后做纳鞋底的铺底布。一条新做的裤子先要在屁股、膝盖这两个最容易磨破的部位缝上补丁,几年后把破了的补丁拆下来仍是一条好裤子,再过几年屁股和膝盖部位再用补丁补上。至于裤管短了加接一截,更是经常的事。”  

图4.jpg

穿补丁裤的女知青

据老伴回忆,裁缝师傅量好尺寸后,她就开始热切期待其人生“第一件专业定制衬衣”的交付。在离约定的交货日期还有好几天的日子里,她几乎每天放学路过龄嘉桥时,都要到桥对面那个裁缝店问问师傅“好了没有”,希望能够有“提前完工”的好消息!终于等到了把新衣服拿回家的那一天!回家以后,放下书包,顾不得像往常那样先完成各科作业,而是迫不及待地穿上新衬衣,然后在镜子面前左看右看、前看后看。毕竟是专业裁缝师傅的手艺,虽然衣服稍稍显得大了些,但还是比平时穿的衣服好看得多,尤其是那个衣领样式和门襟设计,在当时属于款式比较新潮。可以想见,她当时一定是美滋滋的非常开心!试穿好后,她把新衬衣认认真真地叠好、放好。第二天上学也舍不得穿,仍然穿原先的衣服。她要等到拍高中毕业证件照的时候再穿!

timg (1).jpg

裁缝师傅正在赶制衣服

拍毕业证件照那天,孙毓敏穿上了那件格子新衬衣。黑白双色对比鲜明的格子,在衣服主流色彩是单色调的那个年代里显得活泼好看。同学王景芬和张美华提出也要穿着这件衬衣拍照,于是就有了三个同学毕业证件照上衣服“撞衫”的留影。它既反映了当时包括衣服在内物质生活水平的不很丰富,也体现了同学之间亲密无间的友情。当年拍照时一件新衬衣的“分享”,如今成了一段珍贵的记忆!

穿同样衬衣的三个同学的毕业证件照_副本.png

孙毓敏穿上格子新衬衣拍毕业照

我们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排在首位的“衣”字上的变化,还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缝纫机作为“三大件”之一进入许多普通家庭、衣服的缝制从一针一线手缝进步到机械化阶段,这极大地提高了家庭缝制衣服的效率。为了适应多数家庭虽然会使用缝纫机缝制、但对布料的裁剪是一个短板、尤其是需要裁剪新流行的服装款式时。

timg (4).jpg

20世纪80年代用缝纫机缝制衣服

早些年母亲在缝纫机上做衣服.JPG

早些年母亲在缝纫机上做衣服

对此,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出现了专卖纸质服装“样板”的商店,我们盛泽的许多人或自己去上海、或请人代购买回来这样的“样板”进行衣料的裁剪。它是一张很大的牛皮纸,上面根据衣服的款式和大小,分别印着衣服的前片、后片、衣袖、领子等各个“零部件”的1:1图形,它们都按最合理利用布料的位置排列在代表布料的这张牛皮纸上。使用者只要把牛皮纸铺在布料上、顺着纸头上印好的线条进行裁剪,就能容易地裁剪出那一款衣服的各个“零部件”,然后把它们用缝纫机缝合起来就是想要的衣服了!这是我们在衣着方面的“一代人的进步”!

1.jpg

牛皮纸服装样板

孙毓敏在红卫(即新生)丝织厂工作四五年后厂里要其提供证件照的时候,刚好她父亲去上海出差,就为她在上海选购了一块碎花衬衣料,同时买了一份合适样式的牛皮纸服装样板。孙毓敏根据样版纸照葫芦画瓢地裁剪布料,然后用缝纫机缝制成了一件漂亮的、认为是自己至今做得最好的衬衣,穿上它拍了一张照片。在把照片交给厂里的同时,也寄了一张给正在南京上大学的我。这张照片也成了那件“自己至今做得最好的一件衬衣”的记忆!

自己至今做得最好的衬衣.jpg

孙毓敏至今做得最好的衬衣

如今,到服装店购买衣服已经是人们在衣着方面的主流消费行为,追求“新潮”,避免“撞衫”,也是很多人在穿衣方面的选择和考虑。上面“一件衬衣”的故事,是伴随共和国日益强大而逐步成长的我们这一代充满感慨、感恩的深深回忆!

作者近影.png

作者近影



本文作者:王寅初

本文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平台

责任编辑:顾晓红、吴英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王寅初、馆藏及网络

2019-09-0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