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全国有多少麻醉科医生和我的经历类似,平常大部分时间做着成人综合麻醉,很少做小儿麻醉,遇到了只有四个字:心里没底。 不过幸好,如果不是儿童专科医院,也极少遇到小婴儿、低体重、大手术的小儿麻醉。 因此,针对简单的儿科手术,我总结出一套简化版的小儿麻醉管理方案,相信对于大多数综合医院不常做小儿麻醉的同行来说,也能有所帮助。 再次重申,本文适用于体重不低于10kg,手术时长不超过3小时,没有什么合并症的简单小儿麻醉。如果行文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在留言区不吝赐教。 最初接触小儿麻醉,是在进修心脏麻醉时。当时最怕的就是主麻老师拿着注射器,向我发出灵魂的拷问:给多少?公斤体重乘以几? 等自己做主麻后,心算很慢又心里没底的我,想出了一个抖机灵的小妙招。 免心算的给药模式☟ 插管时,以10公斤小儿为例,每种药推1ml足矣:1ml肌松药,1ml镇静药,1ml镇痛药,其他药物也各1ml。20公斤推2ml,以此类推。 也许有人会问: 10公斤以下的小儿怎么办?7-23个月的宝宝,体重约为:出生体重 月龄*0.5; 所以10公斤以下的小儿多数是1岁以内的宝宝。小儿麻醉,新生儿是个坎儿,6个月以内是个坎儿,1岁以内是个坎儿,10kg以下体重是个坎儿。 如果你要做这些特殊的小儿麻醉,就还是认认真真的通读几遍书。再次重申:这篇简版的小儿麻醉不适合低月龄,低体重,大手术的患儿。 做着做着,新的问题又来了: 1.书上常提到的小儿麻醉药氯胺酮,大多数医院现在都没有这个药,也就没再提怎么用。如果能有氯胺酮,相信这个简版小儿麻醉还能写得更简单一点。 2.很多医院现在也没有芬太尼了,诱导用舒芬?可我翻了不少书,都找不到小儿诱导插管时的舒芬用量。米勒麻醉没写,摩根麻醉写了,可是这个量让我心里直打鼓。 有的老师经验用法:1~2ug/kg,这个量也有点不太好稀释。 ▲摩根麻醉学第5版P637 3.以上的诱导剂量,对于一个小时以内的短小手术,并不好苏醒。怎么办?能不能不用咪唑安定、芬太尼、舒芬这种中长效的药物?那又能用什么药呢? 对于已经建立静脉通道,纯静脉诱导的患儿,米勒麻醉学还提出一种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诱导插管的方法。 ▲米勒麻醉学第8版P2504 1.25ug/kg的瑞芬复合4mg/kg的丙泊酚或是3ug/kg的瑞芬复合4mg/kg的丙泊酚。 这个量看着有点大,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改成了3ug/kg的瑞芬复合3mg/kg的丙泊酚。效果不错,非常适合短小手术,苏醒快,不必考虑肌松的代谢作用。维持采用七氟醚吸入,同时泵注瑞芬。一般停药10分钟就可清醒拔管。 ▲瑞芬 但实际应用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七氟醚 对于没有建立静脉通道的小儿,可以行七氟醚诱导。 具体方法:新鲜流量开6L/min,挥发罐开8%,面罩扣上,潮气量法也好,深吸气法也好,效果都差不多。 静脉通道都建立不了的小儿,多半也不怎么配合呼吸,一般最后都是按着吸。小儿平静之后,开放静脉通道,这时将新鲜流量开到4L/min,挥发罐调到3%,同时静脉给3mg/kg的丙泊酚,小儿自主呼吸停止后插管。 一般都能轻松插管,如果有担心,可以再给一点点肌松和镇痛,非常少的就够。另外整个过程一定不要停吸入,不然小儿很容易呼吸恢复,插管抵抗。
简单的做法,也可以比较一下导管外径和小儿小指末端指节宽度。 气管导管选择有囊还是无囊,有些争议。有人建议6岁以下小儿使用无囊气管导管。也有人建议使用有囊气管导管,充气压力选择在气道峰压20~30cmH2O时听诊颈部有漏气时为最佳。(米勒麻醉学第8版P2511) 喉罩的选择
喉罩的大小,也可比照:通气罩最宽处约合患儿三指宽,即食指中指无名指并起的宽度。 导管深度,年龄/2 12,如果是经鼻插管,再加2,这个也有简便一点点的计算方法,深度就是导管外径*3。 如果想严谨一些,也可以将气管导管插深,听诊双肺呼吸音,当听到左肺开始有呼吸音时,记录导管深度,然后根据手术体位的要求,再拔出1~3cm,固定导管。 临床上碰到过一例病例,颈部后仰过伸的体位,为防止导管脱出,插得深一点。术后抽掉肩下垫枕,颈部前屈,导管滑入右主支气管,导致氧饱和度下降,实际应用中应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