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周《落花诗意图》

 fuhaizhenren 2019-09-10
  《落花诗意图》,明代,沈周,手卷,纸本设色,纵36厘米,横60.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沈周《落花诗意图》_明代沈周描绘暮春景色的山水小品画高清大图赏析
《落花诗意图》与沈周的另一幅藏于台北博物院的《落花图》同是描绘暮春景色的画作,本画构图极为简单,空山寂寂,连飞鸟都没有一只。一位老态龙钟的老者,背已微驼,手扶着一根长长的竹杖,兀自站在一块大石上,面对流水,在沉思着。他的身后,是几株翠柏,一座小木桥,远处是几痕淡淡的远山。画上有作者题字:“山空无人,水流花谢。”沈周有行书《落花诗卷》,第一首头两句就是:“夕阳无赖小桥西,春事阑珊意亦迷。”《落花诗意图》所描绘的,与之倒有些相符。
此画笔墨厚重,风神淡冶,花瓣平舒,作将残之状。此画用淡墨写出枝干,枝干穿插自然得体。树叶用墨浑厚,沉重响亮。整幅作品,花、枝、叶之间结构严密而舒展。行笔凝重简练,实按虚起,虽为将残之花,但却风韵独存。古来文人多慕牡丹高洁华贵,形诸笔墨,贵能“状物”与“得意”相兼,沈周此图足以为之。
这幅画在艺术上主要特点是简洁,是所谓“粗沈”之作。但简洁不是简单粗糙。作者以简洁的笔法描绘出景物的不同形态,造成画面的丰富性。土冈曲折多变的外形,与方峻的岩坡,前后、繁简形成对比,给人以景物多变的印象。树木、山石造型带有平面性,使画面产生安定感。同时树木与远山的色彩对比,及画面留白,拉开远近距离,形成较强的空间感。同时远山画得单纯也起到烘托前景的作用。作者这样精心处理,所以达到迹简意繁效果。
作者在本画用笔沉着、雄健,但在一笔一画中洋溢着一种非常轻松随意的抒情性,显示出笔墨技巧的高超水平。土冈用短笔披麻皴,皴法简练生动。岩坡勾廓方峻,在石坡的侧面稍加皴笔,具有一种明快感。树用小混点点叶,墨色较浓,用笔坚实,不刻板,而且在密点中透露灵动之气。
《落花诗意图》设色明丽、雅致。山石染青绿和赭石,树以淡绿烘染。远山轻抹黛青。小桥栏干用大红勾出,人物衣服着土红色。色彩与水墨相互映衬,使“山空无人,水流花谢”的境界,产生更加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