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画】刘狄洪:集中西方绘画艺术之大成者

 泊木沐 2019-09-10

著名艺术家、风景油画大师 刘狄洪先生

心识湘西真风骨,迎立秋风神画竹。

大师妙思驻彩笔,身伴红霞置眼前。

刘狄洪(1944.4.1—2016.5.10),曾用名:刘杕洪,又名:刘秋洪;这位1944年4月1日生于湖南省常德市的艺术大家,天性资聪,有缘作丹青。读懂他的人越来越多,敬重他的人越来越多,当代油画大师刘狄洪的作品声名隆弘。

刘狄洪的父亲刘叔秋先生(1898年出生)是国名党时期将领,也是一位书画家。刘狄洪先生自幼受其父亲启蒙,爱好书法,喜欢画画。1960年至1964年,他先后在湖南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完成了专业素养的修益。

刘狄洪先生在三十岁前创作的中国画作品 (黑白照片)

青年时期的刘狄洪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山水画家

中国水墨画本是刘狄洪先生的纯熟专业,却未曾想到日后转入西洋油画领域后成就会更大。刘狄洪先生为一代艺术天才,除了在西洋油画、和中国水墨画有所成就外;另外在版画、工笔画、篆刻、书法、图纸设计(装饰图案设计)等众多美学领域皆有涉猎。但刘狄洪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还是在西洋油画领域内的创作。可以说,他是集中西方绘画艺术之大成者。他刚开始用中国山水画抒情表意,后来又用油画写意人生,用画笔创制臻品的艺术大道。

绘画艺术的浅层观像,就是色、受、想、行、识的合成,这是许多画家经过专业学习,都能掌握的“技术”。当然,掌握了技术并不会功入艺术思想大师的行列,仅是工匠而已。唯有像当代著名油画大家刘狄洪先生这样,由技入道,方能从绘画艺术的浅层观像,走进照观五蕴皆空的哲学境界,成为绘画艺术思想修行的大师!他的油画艺术,是色的精彩,是空的真性,人们流连于空不易色,色不易空的表现中,会得享修为的陶冶,也会受益智慧的启迪!

26岁的刘狄洪先生(1970年 江苏.苏州)

内心净,画方净,内心空,画方空!他心性不染纤尘,追求真空本性,用难以想象的执着,去观照湘西秘籍的世外法源!刘狄洪先生在从艺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数十次深入到湘西、四川等原始森林保护区写生作画,创作了数以千计的原生态自然风景油画,在多幅刘狄洪先生的油画作品中,竹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并且融合了画家对湖南湘西的独有认识和长期生活的认识。不仅在作品上将竹、松、荷、山石、流水等画的惟妙惟肖,也能通过一幅又一幅的作品向观者展示不同的艺术氛围和场景。刘狄洪先生尤其精于画竹,美术界称其为“中国油画画竹第一人”;那莽莽竹海在他笔下表现得千姿百态,气势非凡。

这种艺术创举,亘古未有,亦无来者,所以每一幅湘西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臻品。他走进了湘西秘境,寻找与净心空心映照的风景,做到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建树了大师必需建树的功勋!他是向世界开启了中国湘西北艺术大门的美学大师。于是,他执笔画天下第一竹《南天门》,既是从此岸渡彼岸的修行见证!竹若佛手,拱而成法门,心追梦临,让刘狄洪的艺术精进,从一开始就是修行的朝圣路径!

刘狄洪先生的油画竹最为出色,《南天门》被众多书画名家,评论家们誉为“天下第一竹”,这幅竹画无论是从构图、还是光、影、色来说都是极为出色,独成一绝。

画竹,中国文人画了上千年,但美学史上竹画中最为出色的莫过于清代名家郑板桥,郑板桥之后,几乎没有人突破过板桥先生的竹画构图模式。

刘狄洪先生在油画竹方面具有绝无仅有的开创性,是一位真正有突破贡献的伟大艺术家。

具体说来:

1.油画家刘狄洪笔下的竹子,不仅具有人文精神的舒展,还糅合了现代生活中竹子的整体生命,在绘竹的题材中拓展了其艺术的精髓。

2.刘狄洪先生将中国山水画中的写意成分与印象主义的光色变化效果糅合在一起,在用笔上借鉴了中国画的写意性,使他的绘画在具有生活的亲和力和自然灵性的同时,更增添了一份东方的写意情调。

3.色彩的对比是画境观感突显于视觉的手段,没有对比就没有悦目,所以色彩的对比是必须的,只是手法不同。刘狄洪采用的手法是绝无仅有的冷与冷的对比,而不是冷与暖的对比。

4.用同样的冷色调产生画面的强烈对比意境,绝然是刘狄洪的独门法度,仰天看南天门,天蓝竹翠,色彩成奇观!用这种冷色调的对比去体现画质的悦目境界。

5.非对称是哲学意义上的永恒,因为“永恒”是生命的单级,再也找不到“永恒”的对称物!所以,从非对称的构图来看《南天门》就可以读懂艺术家关于生命本质的探索成果。

6.刘狄洪先生的竹子绘画,具有一种大气魄,他往往选择大片竹林,他的绘画比起前人更加的瑰丽多彩,场景也十分的变幻莫测。看刘狄洪的竹子画,感觉像是浏览了一部大片一样。刘狄洪专练油画竹有50多年的时间了,刘狄洪在35岁前就已经是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1983年后,刘狄洪先生主攻油画(油画是他的第二专业),他的画作具有浓厚的风土人情,艺术氛围很强烈。

刘狄洪的画中竹林,遮天蔽日的气势令人叫绝。更妙的是他在竹林中体现的国画意境,比之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家,刘狄洪先生的绘画更加的具有创意性,他的书法用笔思想和油画色彩结合,使得画面更有新意,油画竹子更加的鲜明动人。

《南天门》这幅作品,是追求,也是目标,是独去,也是引领。他借助艺术的创作,让自己的身心得以脱解,然后又通过竹意法门,引导观赏者走向追思性空本真的高度。这幅作品既是艺术的杰作,也是心观渡人的灵丹!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合二为一,成为空与色的完美法释。他的人生,就是度一切的照见。刘狄洪先生不喜欢让自己的作品打上价值连城的金鉴,但是欣赏大师修为的人,必定会把这样的作品当成心头的神光!

他画的水那么静,他画的天那么蓝,他画的石头是菩提的意象,他画的荷花恰是佛的弘容。色彩无限斑斓,画意却象一面镜子,挂在眼前,照观万象。你站在画的面前,画里即有了你,你离开面前,心里便永远有了他的画!《河伏山庄》就是这么神奇,他用无与伦比的色彩感知力,去表现大自然的纯美胜观,用自己的胸怀到影响笔墨的气势,让心绪的流动与变幻的光影合成一体,虽是一片苍翠,却是写意心海磅礴,这样的作品自然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目游其色,心驻其空!

他有超凡的写实技法,娴熟至真,创制竹、松、荷、山石、流水等形象,以刻画无痕,惟妙惟肖为优势,作品场景丰富,内涵隽韵,动态揽目,静谧合心。他画树木、画森林、画山水、画吊脚楼、画恋人、画孤独、画倔强……一路走来,先是形观的神奇,这是极为精湛的专业技法在起作用。再是心观的畅神,心无挂碍即无恐怖的坦然,显然是修行在起作用。因为修行渡磐若,所以他的艺术创作就不会被技法所累,完全因智慧所兴,如果湘西是因,作品是果,那么刘狄洪先生就是缘,因缘际会,《春》为卓然,让人怦然心动,回味悠长。

他的画脱离了技法制作的范式,走向了心观创作的境界,每一幅作品都带着魅力非常的心灵感应力,让《夕阳》观照圆满,让《晚归》照观安神,《暴风雨来临之前》则可以照观心无挂碍无有恐怖的非凡淡定!所以他的油画作品,挂饰是艺术珍品,崇拜则是修行心定的圣师导引!从初雪看到千年红枫,从春雪湘西看到秋荷,看荷塘水竹、湘西石桥流水、四川—山脚下的湿地、原始森林四川九寨沟、瀑布下的龟寿石、夕阳湘西、金秋湘西、湘西阳光下的湿地、金色的恋情等等,你会发现,他的画笔完全是奏乐的琴弦,一幅一符,连辍弘乐,在当代画坛,有如此丰量创作的油画家屈指可数,在丰量的基础上作品全是大等上品的造诣更是绝无仅有!

2014年 70岁的刘狄洪先生在湖南常德市近郊写生

了无挂碍渡彼岸,艺术金质传春秋。2016年5月,刘狄洪先生去世。此岸是火宅,富有修为智慧的刘狄洪大师,已经参透人生的分段生死,所以他致力于当世修行,借助笔墨地铺陈,赢胜来生的菩提,离苦得乐,大智慧,大修行。《深沟巨石》《湘西景观》《原始森林》《吊脚楼》这些风光,早已经成为他涅槃的究竟,这些作品在北京广安门内大街报国寺内中国书画馆专场展出,成为中国油画成果展的标示性事件,春秋印功名,后辈益其德。他并不是迷恋秘境,而是把动若神风的情景,当成了来生的家园!所以走进他的画里,就能念悟到空既是色色既是空轮回密码!《常德花岩溪》是刘狄洪先生用虚实释空有的又一幅杰作,春意永恒,他的一生,永生无灭,心灵之音,穿透一切!大师之大,必然超越凡夫俗观,成为用艺术了释生死的贤才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