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稿】李还胜:一个抑郁症来访者的情绪聚焦疗愈之路

 xxxsxf6cp0lltk 2019-09-10

 01 

情绪聚焦疗法既可以使用在咨询中,又可以调节自己。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门诊接一些躯体化症状的来访者。我学习过很多疗法,并尝试做了整合,在整合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体验和感受,在这之后,我才接触到情绪聚焦疗法,这个疗法更加确信了我的整合治疗方法。

情绪聚焦疗法的创始人是格林伯格。在国内一提到EFT情绪疗法,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情绪取向的伴侣治疗,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个别治疗。虽然两个EFT的治疗取向有一些渊源,理念大致相同,都是以情绪为主,看到深层次的情绪是什么,但操作方法却完全不同,是两个不同的疗法。

我们习惯性地对比两个疗法哪个更好,但其实都好,只是针对的领域不同。判断一个东西的好坏,一方面要看个人特质,另一方面要看个人理解,就像结婚一样,有人认为这对夫妻不般配,但两个人的感情却很好。治疗方法也是如此,主要看哪一个跟自己有更好的契合度。

情绪聚焦疗法是格林伯格和几位大师一起做的研究。他们认为情绪是很重要的东西,人们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某些情绪没有被正确地表达,原始情绪的本能是为了帮助别人,但调解和引发情绪的方式出现了问题,情绪困扰就来了。

情绪聚焦疗法发展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创始人第一批督导的成员有6人,我是中国大陆第一批认证的治疗师之一,到目前为止,EFT个人认证在中国加起来大概有10人。创始人老爷爷长得像个圣诞老人,他原本是一名工程师,学习过程中对心理学感兴趣,就去读了心理学博士,做了40多年相关研究和治疗。在他寻找疗愈之路的时候,为解开人类情绪之谜而更多地关注了情绪。

他跟我们开玩笑说,做工程师时有很多困惑和思考,有很多话想说,但工程师大部分都沉默内敛,没有人陪他说话,所以他很苦闷。后来,他进入人本主义的团体后才发现,很多人像他一样话多,原来人有这么多情绪,那么,情绪到底是怎么来的,该如何解决情绪问题呢?带着这样的思考,他进入了心理学领域。

创始人的博士生导师是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的学生,这位导师刚好希望用模型的方式呈现人的心理状态,他需要一位懂数学、计算机和工程学的学生,于是收了格林伯格。

格林伯格学习人本主义的时候发现,虽然我们都在做心理治疗,但没有人去直接研究情绪,而是更多地研究情绪以外的东西,例如行为,这让格林伯格很困惑。既然是情绪问题,为什么不用情绪来改变情绪,而是用认知来改变情绪呢?这就是他创立情绪聚焦疗法的缘起。

 02 

关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人际心理治疗(IPT),二是认知行为治疗(CBT),三是情绪释放治疗(EFT)。研究结果证实,EFT治疗比IPT治疗复发率更低,EFT治疗比CBT治疗的愈后自我肯定和幸福感更多。

我们探讨抑郁症的时候总会提到情绪,是因为很多抑郁症病人的情绪本身不是问题,情绪的表达方式、调节方式和情绪状态才是问题。EFT认为情绪是行为和认知的核心,情绪带动了我们的需求,所以我们最初的情绪都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活下去。例如,原始的愤怒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战斗值,原始的害怕可以让我们对身边人和环境小心翼翼,是因为随时有猛兽扑出来,所以我们都有害怕的情绪。

抑郁症病人会出现害怕、愤怒等情绪,这些情绪原本是保护我们的指南针,但如果经常出现就失灵了,失灵就会迷路,导致害怕、愤怒情绪成为常态。本来,对愤怒的情绪可以让我们觉察出背后的需求,但对愤怒的调节失灵后,我们只能觉察到愤怒,它是什么、为什么而来全然不知。

抑郁也是同样的道理,悲伤的情绪一直没有被处理,我们就会一直陷入悲伤中。

 03 

一位37岁的女性来访者,是企业中层管理者,已婚,儿子五岁。来访者在家里是一个好妻子,自己照顾孩子,在外面是一个女强人。丈夫不在家里,基本在外地,很少帮助家里,可见丈夫是回避的。来访者第一次来的时候说:“我觉得活着很没有意思、很无力,给别人造成了很多麻烦和困扰。”当她这样诉说的时候,我们可以听到她有很多羞耻感、悲伤感、无力感,就像其他抑郁的人一样,面带苦涩和愁容。在交谈和探索中,我们发现了她很多引发抑郁的问题。

来访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工作上兢兢业业、事无巨细,生病之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很好的状况,就是升职加薪。很多人不理解抑郁症,会说:“这样的人好好过日子不就好了么,就是自己作的。”这样的评论会让患有抑郁症的人被指责。升职加薪意味着这位来访者要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工作中,但孩子已经快上小学了,孩子的精力非常旺盛,出现的状况使她无法应对。升职后,她需要管理更多的人和更大的团队,除了要照顾孩子,还要应付领导分配的工作,所以,一天早上照顾孩子的时候突然产生一种无力感,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

在这之后,她觉得怎样做都不对,无法成为一个好妈妈,也无法成为一个好妻子,觉得丈夫不爱她,领导以后也会讨厌她等。她跟父母的关系非常差,父亲酗酒,妈妈想变成女强人,没时间顾及家里,就去埋怨父亲,父亲也不能很好地照顾家庭,所以来访者过去要以小大人的身份照顾妹妹。父亲被妈妈埋怨之后破口大骂并家暴妈妈,每当这个时候,来访者就感觉到无力和生活无望。因为家里这样,即使生病了她都感到很羞耻,觉得自己是一个累赘。

来访者对自己要求很苛刻,对别人却很宽容。当我问他如果别人不宽容会怎么样时,她回答说:“如果我对别人不宽容,大家会对我有意见,而且会生气,认为我是一个不好的领导。”

情绪聚焦疗法不像精神分析那样先关注成长背景,只是先略微了解一点,了解后跟来访者进行互动,再了解来访者此时此刻的一些情绪议题,有没有情绪唤起、体验、反应等调节失调。除此之外,还要看她处理情绪的方式,在情绪展开的时候一点点编织出家族史,好像编织一个东西一样,把问题一条一条指出来,而不是连贯地讲出来。

治疗初期,来访者表现最多的就是无力,充满了担心。我们在探索的时候发现,来访者有很多情感隔离、阻抗和防御的部分,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很多感受,每次说到感受的时候总会说“一切都过去了,我现在有能力解决问题了”,但此时此刻的能力又不足,这也是很多来访者在临床中表现出来的样子。

抑郁症患者在既往的经历中有两个重要主题,一个是来自父母的支持,另一个是来自同伴的接纳。我们在做抑郁症研究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在青少年时期往往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同伴的接纳,导致抑郁情绪一直在那里,成年后可能因为某件事情引发或出现抑郁问题,严重的就是抑郁症。所以在治疗初期,来访者无法接受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共情她,跟她建立足够好的关系,这是所有的治疗方法都强调的部分,因为在好的关系中才能有好的互动。

我们在谈论她的既往经历,讨论她的无力感、恐惧、害怕别人生气的时候,她突然说:“我突然想到,我这种紧张和害怕的感觉,好像看到父亲家暴母亲时我在旁边特别无力一样。”由此,我们展开了她跟父亲关系的问题。

 04 

情绪聚焦疗法的干预目标包含三部分:一是增强情绪的觉察,提高来访者的情绪觉察力;二是加强情绪的辨识,辨别出情绪是愤怒还是悲伤等;三是改变情绪。

情绪聚焦疗法的这三个部分在情绪工作中是一个整体的导向,帮我们理解情绪的干预目标、不同时期要做什么工作。抑郁症出现的三大生活事件压力源包括失落、羞耻和陷阱。离职了、被抛弃了、亲友去世等叫做失落,也就是有些东西丢掉了或不在了,包括身份、健康或自然属性的东西;羞耻是社会因素,我失掉了某个职位之后,社会身份没有了;陷阱是处于某种状态六个月以上。

这个来访者的情绪状态主要在陷阱中,她要升职加薪照顾更多的人,突然觉得胜任不了,引发了过往的情绪创伤,让她一下子变得无力,进入以前的情绪状态中。在羞耻、内疚、害怕、焦虑、悲伤或生气这些情绪中,来访者首先觉得愤怒和悲伤。在咨询中,她说自己对于疾病有一种强烈的羞耻感,担心身边的人讨厌她,甚至担心别人对她发怒。我们大多数人面对这种情况,有时候会产生内疚感,但对羞耻感却有些陌生,经常忽略。

每个人都会日积月累一些情绪,最后变成情绪基模,情绪基模也可以叫做情绪开关,每次遇到某个情景都会激发内在某个情绪的开关。例如,有的人小时候被狗咬过,每当听到狗叫就会被吓一跳,这是因为小时候被狗咬时产生了恐惧的情绪,正常情况下,每一次遇到狗都会感到害怕,但如果只是听到狗叫就会害怕,或者坐在那里只要想到狗就会恐惧,这就是情绪失调的表现。

来访者小时候照顾妹妹时感到无力,父母羞辱她没用的时候也感到无力,于是,无力感就成为了情绪开关。原本,她会在某种情境下触发这个开关,偶尔无力一下,但是,由于她长期照顾孩子感到无力,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感到无力,这些无力感就诱发了小时候的无力感,在精神分析中,这叫做创伤的重复性体验,在EFT中叫做情绪激活。

来访者还有一种害怕的感觉,每次对别人有要求但别人达不到的时候,她就会感到害怕。我们发现,这种害怕的感觉也是既往经历的一部分,对别人有要求的时候担心别人生气,这唤醒了小时候的情景:她对父母有需求的时候,父母不但满足不了,还会攻击她,对她表现出愤怒。因此,她害怕对别人提要求的时候,别人会像他的父母一样对她产生愤怒。

她最大的痛苦,来自父母的不信任,而且父母经常骂她“贱人”“无用”。我们谈及这部分的时候,是在唤醒她的童年经历,让她体会那种恐惧和羞耻感,在这种感受中增加内在的自我感——我不像你们说的那样。

 05 

如果来访者只是情绪唤起失调,觉察力较好,也不会出现问题,但有些人还伴有体验失调,比如这个个案中的来访者。有些人在接受心理咨询之前学过心理学,她会说:“我知道心理学是什么,我也知道我有什么问题,但我就是改变不了。”其实,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少了体验,如果只是理性思考而没有感受,就会面临体验失调。

很多来访者体验不到情绪,把情绪变成了潜意识,身体感受还在,无力感还在,但就是没办法体会无力感下面的情绪部分,也无法体会到情绪是针对谁而存在。而EFT,可以帮助来访者学会体验情绪、识别情绪:不是所有的识别都可以体会,也不是所有的情绪都需要共情。

每个人都有适应性情绪,你说了我一句,我觉得你冒犯了我,我很生气,于是回绝了你,但这个场景过后生气的情绪就没了。如果我每天被不同的人说,而且每次都被说着同样的事情,刚开始我处在愤怒中,后来别人只要给我一个眼神我就开始愤怒,这就是适应不良的情绪。来访者只有在适应不良的时候才得病,所以我们要先觉察是什么唤起了那部分情绪。

除此之外,有些人适应不良的情绪会变成衍生情绪。比如这个来访者,当她感到很无力的时候,因为无力而愤怒;当她感到愤怒的时候,因为愤怒而悲伤,愤怒和悲伤就是衍生情绪。如果一个人卡在情绪中,我们去劝她但是她没有从情绪中走出来,那么她就是在表层情绪中,我们需要共情这个情绪,切入到深层情绪中。

我们深入觉察后发现,来访者适应不良的愤怒变成了继发性无力感,虽然自己很愤怒,但无法责备父母——我们感受到的是愤怒,但愤怒的下面是无力,因此,我们需要对无力做工作,而不是对愤怒。

还有一种情绪失调叫做情绪调节失调。来访者身上有两个人际关系议题,一是对自己要求很高,二是暴躁,即不管是别人还是我自己,都对我很苛刻。来访者有很多自我批评,对自己表达不满,这些自我批评引发了她的羞耻、恐惧、悲伤和创伤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帮助她回到自我肯定的状态——EFT中有个很特别的格式塔技术可以在此发挥作用。因为父母引起了来访者很多羞耻感,很多情绪未被满足,过去那个弱小的她需要被肯定,所以我们可以用双椅子技术或空椅子技术,帮助她跟父母和解。

 06 

EFT治疗主要有三个阶段,首先帮助来访者跟情绪产生连接,唤起和探索她的悲伤。比如,个案中的来访者有强烈的自我批评,自我批评诱发了自我羞耻感,把它们分开,一个情绪是自我批评,产生了无力感,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我批评放大,让来访者发现原来我有这么多自我批评,然后让她跟父母对话,把对话内容呈现出来。

在咨询中,她突然对父亲说:“你们怎么能这么残暴,怎么可以这样批评我,这让我感到很悲伤。”我们用悲伤的方式转变了愤怒,这是情绪转变过程,也是第二个阶段。

来访者对父母说:“你明明就是觉得你自己不好,却总是要说我不好。”当来访者这样表达的时候,我们发现她的自我肯定增加了,能够分辨出哪部分情绪是她自己的,哪部分情绪是父母的。这个过程就像跟内在小孩对话,那个内在小孩不是存在于理智层面,而是她真正地体会到了那个内在小孩。

她想到父亲对她的羞辱,于是她感受到内在小孩站在那里,指着父亲说:“请你不要侮辱我,这不是我的特质,我根本不像你说的那样,你们对我不公平。”当她这样表达后,觉得自己好可怜,都没有人爱我,那我只能自己爱自己多一点,这是第三阶段。

来访者的愤怒抵消了恐惧,无力感抵消了悲伤,她慢慢地从抑郁中走了出来。

我跟这个来访者做了16次谈话,来访者的无力感消失了,自我肯定和自我关怀增加了,自我觉察力也提高了。她能够正常表达出愤怒的情绪,不再因此而感到羞耻,孤独感减少了,能够自己陪伴自己,慢慢出现了自在的感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