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门金牌导游培训准备的精品导游词

 黄山怪石 2019-09-10

作者:程浩  编辑:黄山怪石

    请参训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提前创作一篇精品导游词,并附创作过程分析。要求语言精炼生动,内容科学准确,深入挖掘讲解对象内涵,井有机融入个人的研究创作心得。

精品导游词之一(西递景区)

    各位游客:你们好!

    (自我介绍后)欢迎你们来到西递参观游览。

    西递坐落于皖南黟县境内,以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精湛超群的徽派明清民居、朴实纯美的民俗风情闻名。西递380余幢民居中明清时期的有224幢,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24幢,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世界上保护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

    西递与同县的宏村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全国5A级旅游区,2000年11月30日,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作为“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5年荣获中央电视台“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称号。“要了解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请到北京故宫去;要了解中国古代民间建筑,请到古黟西递来!”

    西递名称由来(停车场到走马楼)

    西递原名西川,又名西溪,取村中前边溪、后边溪、社屋溪3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后因村西3里处设有徽州府的“铺递所”递送邮件而改称西递。古徽州人在村落选址时十分讲究建筑风水学,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西递胡氏的先祖就是发现西递山形有“天马涌泉之胜,犀牛望月之奇”,并根据风水学中“东水西流,其地主富”的观点,选定两递为胡氏安身立命的生存之地。

    走马楼

    村头的长廊庭院叫凌云阁,俗称走马楼,建于清乾隆丁未年(1787年)。当时,西递村江南六大首富之一、正三品通议大夫胡贯三为了迎接自己的亲家——一品官员、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元老曹振镛耗巨资兴建。曹振镛是歙县雄村人,太子太傅,军机大臣,在嘉庆皇帝出外巡视时曾代君执政3个月。曹振镛至此,登楼远眺,心旷神怡,赞不绝口,不禁说道,我女儿能嫁到这么美、这么好的地方,真是前世有福啊!此楼又长又宽敞,连马都可以在上面走呢。因此,后人又称凌云阁为走马楼,也叫跑马楼。

    以前,这儿曲径通幽,建筑与景物皆佳,但是在“文革”时期被毁。后来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予以修复。跑马楼分两层,飞檐翘角、古朴典雅。楼上建有美人靠,登楼远眺,可看见西递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当年,胡贯三在捐资修建歙县河西桥时,结识了一位家境贫寒但很有才华的文人曹文埴,也就是曹振镛的父亲,胡贯三大力资助他进京殿试,曹文埴不负所望,一举高中第二甲第一名,官拜一品户部尚书,曹文埴深感资助之恩,临终留下遗训,嘱托要厚报明经胡氏。曹振镛遵从父命,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给了胡贯三的小儿子胡元熙为妻,与胡贯三结成了儿女亲家。清朝乾隆五十三年,即1788年,曹振镛返省亲之际,专程来西递会晤亲家。)

    西递选址和布局(走马楼至牌楼)

    黟县众多古村落的选址、布局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众多村落环境都很相似,即枕山、环水、面屏。村落后面的山称来龙,山势起伏如同行龙;村落面对有案山、朝山,林木郁郁葱葱寓意人丁兴旺;溪水环绕村落,青龙白虎围绕左右,这种空间模式顺应自然规律,又符合人们的各种需要,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典范。

    西递布局独特,村落平面依山形随地势呈船形,迎合了胡氏家族外出经商、扬帆远航之意。西递村地处山中小平原,村四周是百亩良田,村人称湖田,好像是平静的港湾;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峦好似波涛巨浪;村中心的祠堂是船的中心,把握着宗族的发展方向;村头耸立的牌坊恰似桅杆,作为礼教的旌表,规范着族人的行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好比一进又一进的船舱,胡氏家族撑着这条大船在学海、宦海和商海中航行了几百年。

    胡文光刺史牌楼

    徽州古建筑艺术中,民居、祠堂、牌楼被称为“徽州三绝”。迎面矗立就是三绝之一——牌坊,牌坊旌表封建价值观所认定的优秀人物,有贞节坊、仁义坊、功德坊、科第坊、慈孝坊、百岁坊等,这座叫胡文光刺史坊,是表彰官员政绩的功德牌坊。(飞檐翘角的牌坊又被称为牌楼)据考证:西递村在历史上共有牌坊(楼)15座。明清时期,村口直溯两华里,共建牌坊(楼)13座。13座牌坊(楼)中,9座贞节牌楼,1座圣旨孝字牌楼,3座功德坊,此外在清朝中叶东生坞和西递湾两处还建了两座功德牌坊。

    胡文光(1521-1593)西递人,是明经胡氏18世祖,为官32年,如同牌楼上32面圆形镂空花盘一样前程锦绣,官运亨通。胡文光在明嘉靖乙卯年(1555年)登科中举,历任江西万载知县、山东胶州刺史,在任期间他处理积案,兴办学校,建仓贮粮,驱逐海盗,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至今老百姓中还流传着一首顺口溜:“文光刺史美名扬,重视教育办学堂。兴修水利仓满粮,勉励繁殖牛马羊。防御倭寇逐东洋,捍卫江山保吉祥。”后来官升到湖北荆州王府长史,有“奉直大夫”、“朝列大夫”的头衔,被誉为“荆藩首相”。胡文光入选《古徽州官吏勤廉史迹》。

    为了弘扬胡文光的政绩,光宗耀祖,明万历六年(1578年),明神宗批准胡文光的乡亲在此建了这座牌坊。它高12.3米,宽9.95米,三间四柱五楼,通体用质地细腻的“黟县青”砌成,雕琢精绝,巍峨高耸,为我国石筑牌坊之瑰宝。

    胡文光刺史坊与徽州各地的牌坊式样不同,如歙县的牌坊大都是四根大柱直冲云霄,叫“冲天柱式”;而眼前的这座牌坊有五个层次分明的楼阁,有顶有檐,叫“楼阁式”,所以准确地说应该称它为“牌楼”。

    大家请看,牌楼顶端3对龙头鱼尾的动物是鳌鱼,取意独占鳌头,力争第一。(相传在远古时代,金、银色的鲤鱼想跳过龙门,飞入云端升天化为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称之谓鳌鱼。雄性鳌鱼金鳞葫芦尾,雌性鳌鱼银鳞芙蓉尾,终日熬游大海嬉戏)正楼龙凤牌上刻是“恩荣”二字,意思是皇恩使荣,皇上恩赐的荣誉。两旁盘有浮雕的双龙。双龙图下西边雕刻有“胶州刺史”、东边写有“荆藩首相”,两边雕刻有两个人物,手持朝笏的是文官,手持宝剑的是武将,寓意安邦定国。下面有人物象八个,便是通常所说的“八仙”,这些人物的雕像集中反映了胡氏祖先对后人的殷切希望,如果不能达到“学而优则仕“的理想境界,就应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会一技之长来自立自强。中间横梁东西两面刻有”登嘉靖已卯科朝列大夫胡文光”和“登嘉靖乙卯科奉直大夫胡文光”的字样。

    牌楼上还有许多生动逼真的图案,工艺精湛、寓意深刻。既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嬉逐图”,象征福禄双全的“鹿鹤同春图”,象征封建权势的“虎豹呈威图”,象征五子登科的“五狮戏珠图”等,都是取吉祥的图案,雕刻艺术堪称一绝。

    牌楼中间的两柱前后分别雕有四只石狮,狮子高2.5米,造型逼真,威猛传神,世人罕见。狮子前爪朝下呈俯冲式,雄狮怀抱绣球,雌狮搂着小狮子,一方面为了美观,另一方面增加了牌坊的稳定性。

    这座牌坊雄伟挺秀,几经沧桑,仍屹立于村口,宛如一名忠实的守卫者,也是这个古村历史的见证。1999年,昆明世博会安徽展区就是按1:0.77比例仿建这个牌楼作为安徽园的大门。

    圆门洞

    西递村山川钟秀,风景优美。请看村口拱门上的八个大字:“东阜日华”、“西流虹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整个村庄的地理位置和水系流向。“东阜日华”中的“阜”字指的是低山,西递地处四周低山之中,如东升旭日一样蒸蒸日上;“西流虹亘”是指西递村三条溪水东向西流,像彩虹那样环绕全村,连绵不断。正是由于溪水东向西流,自古这里便被人们看成是一块风水宝地,民间曾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东水西流,吃穿不愁”,“船形西递,大吉大利”。

    西递概况(圆门洞到旷古斋)

    西递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境内,黟县历史悠久,始建于秦,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历史上有“古黟”之称。黟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又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有人考证,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记述的就是黟县。隐士许坚(南唐至北宋时期)游览黟县曾赋诗:“黟邑桃源小,烟霞百里宽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西递初建于北宋年间(1047年选址量土测水,1049年村庄初见规模),发展于明朝,鼎盛于清朝初期,近千年的历史。由于历史上西递较少受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西递人杰地灵,培养出了明代荆藩首相胡文光,清初江南六大首富之一、正三品胡贯三和清代二品官胡尚赠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材和儒商。

    西递村东西长700米,南北宽300米,从高处俯瞰,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建筑群体似一船形。村落面积12.96公顷,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有居民354多户,居住着1100多人。

    西递虽然被称为“中国古民居博物馆”,但是这里是明清时期居民生活的缩影。与一般静态的景点不同的是,古村落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村民传统的生活、劳作方式与古建筑融为一体,因为居民的存在,古村落是开放的、鲜活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徽州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高高耸立于墙头,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还有“雀尾式”和“吻兽式”等。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徽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古徽州人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

    徽州门楼和旷古斋

    来到旷古斋前,抬头就可以看到精美的门楼。徽州古民居的一大特色,就是建有门楼、门罩。它的作用既可以遮风避雨,保护门扇、门框,也可以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理想追求。徽州人十分重视门楼的修建,有“千金门楼,四两屋”之说,古人宁可花去千两黄金用来修建门楼,仅仅花费四两用来建房子,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可以反映出门楼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门楼上面雕刻有精美徽州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制作得富丽堂皇,展现了新安画派和徽州版画深厚的艺术根基,也展示了徽商在当时的中国无与伦比的财力和物力。

    从旷古斋门罩的造型就不难看出主人的身份。整个门罩呈元宝形,两头翘角的下方各有“富”、“贵”二字,“富”字表达了主人希望经商赚钱,招财进宝的追求,“贵"字则是反映了主人亦商亦读,以仕保商的愿望。

    旷古斋是一座由庭院、花园和多单元房子组成的私家宅院,建于清康熙年间。目前对游客展出的是前楼厅堂。徽州建筑少窗,天井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徽州,天井是取光、取景、排水的地方。有人说窗户是一个建筑的眼睛,而对于很少有窗户的徽州建筑来说,天井才是他们观察外界的眼睛。天井又叫作明堂,所以雨水从天井流下又叫作四水归明堂。在别的地方,天井的屋檐与地面成30度角,所以雨水流过屋檐流向的房外。在徽州天井就是一个倒置的“V”字,雨水流过屋檐流向院内,最终通过院内的地下道流向院外。四水归明堂就是外财归家,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徽州天井透露的是徽商理财的精明。厅堂的陈设是典型的古徽州风格,正面板墙上方悬挂的是一块隶书宇大匾“旷古斋”,匾额下是中堂画,画两边有两幅古对联,其中一幅是“孝弟传家根本,诗书经世文章”,其中把“孝弟”今为“孝悌”,更扩展了兄弟和睦之情;“文章”的章字中“早”字竖出了头,以示多读诗书早日出人头地之意。

    徽商和瑞玉庭

    提到古徽州人,一定会提及“徽商”,徽商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徽州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徽商经济对于徽州宗法社会的维系、人才的培养、村镇的建设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加田园”,是对徽州地理形势的高度概括,受山区地狭人稠的自然条件限制,徽州人有深刻的危机意识。徽谚所谓“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为了生存,人们外出刻苦经营,最终“学有所成,劳有所获,营有所利”,进而名扬全国,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

    西递的兴旺与徽商的贡献也密不可分。西递胡氏的鼎盛时期,是从17世纪到19世纪大约200年间,这一时期的胡氏祖先,多以经营钱庄典当为主,仅24世祖胡贯三一人,就经营有36家典当和20余家钱庄,遍及长江下游各大商阜,资产折白银500余万两,为江南巨富。这对西递村落的建设与发展,无疑起过极大的推动作用。

    瑞玉庭的原主人出身于徽商世家,它建于清咸丰年间(1853年).这幢建筑从5个地方充分体现了主人的经营之道和思想境界。

    大家请看,第一处是门罩上一块元宝式的砖雕,刻着“富、贵”二字,意思是希望自己大富大贵,不同于官仕之家光宗耀祖的“光、耀”二字。

    走进这个小巧玲珑的庭院,顿觉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右墙边上石刻的“履道含和”四个字,道出了经商的房主心声:人生的道路漫长,应该以和为贵,和气才能生财,这是第二处。左边有许多卡片大小的书画小品,除美观之外,主要作家训用,教人如何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

    这是第三处——天井,和普通徽州民居一样,天井有四水归堂,水源就是财源,肥水不外流的含义,但是此处天井四周的雀替上描金雕刻有四季花鸟图,分别是:喜鹊登梅、凤打牡丹、鸳鸯戏水、丹凤朝阳,意味着万象更新、四季发财的意思。

    大家请看这第四处,太师壁两侧的穿堂过道上面有一处“商”字造型,体现了房屋主人要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愿望。“仕农工商”,封建社会等级排序中商人一直处于末等地位,徽商多重视教育以进入官场,而此处的商人在大堂过道上建成“商”字形状,力求和官宦之人平起平坐,以求得心理平衡。

    五是厅堂上的柱子上是悬挂着一幅寓意深刻的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把徽商的经商之道和处世信条刻划得淋漓尽致。此外,这还是一幅改字联,上联“辛”字多一横,下联“亏”字多一点。他们认为多一份辛苦就多一份快乐,在辛勤的劳动中能得到快乐和幸福,从吃亏中寻得经验,胸怀坦诚才能收益。当年的徽商正是以此为座右铭,以诚信为本,与人为善,发扬“徽骆驼”的精神,铸起了昔日的辉煌。

    厅堂上除了挂有经商之道的楹联外,还有宣扬修身和传家之道的两幅楹联。即:“寿本乎仁,乐生于智;勤能补拙,俭可养廉”;“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来”。

    徽州教育和桃李园

    古语云:“人遗子,金满赢;唔教子,唯一经。”俗话说“苦不能苦孩子,穷不能穷教育。”徽商被人称誉为“儒商”、“官商”,徽商把读书和做官、经商溶为一体,“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贾而好儒”是徽商的一大特色。在徽州文化的浓郁氛围里,艰难创业的西递人最崇尚的还是读书。桃李园主屋构造三间三进,前厅和中厅是秀才胡允明修建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后厅是一代徽商佼佼者胡大祥于清朝道光年间所建。前厅北向三间,木雕楼裙嵌着“福、禄、寿、喜”四个大字,别致风雅。中厅较为窄小,通向后厅又有一道堂墙,为了确保中厅明亮采光和通气,除了开有天井外,中厅楼上置一木拱相围的“楼上井”,通过镂空的裙板把天井里的光借射到太师壁上,扩大了楼层之下的通风采光,这一独特的设计在徽派古民居建筑中都很少见。中厅通向后厅的堂墙门洞上,石刻有清初书法家黟县人汪士道题写的“桃花源里人家”。后厅两侧板壁上各装有六块木雕屏门,漆雕欧阳修撰写的《醉翁亭记》,书法苍劲有力,挥洒自如。作者黄元治,是黟县西武黄村人。

    大家可能会奇怪,西递自古人文荟萃,书法造诣高超者数不胜数,为何要在此悬挂一位并非知名书法家的作品呢?原来西递先人一直以帝王后裔而自豪,教育孩子忠君爱民,开设了修身养性的道德课,聘请清官良吏给一代代读书人现身说法。黄元治是当地百姓交口称颂的清官,他在西安任太守时,被称为“青菜太守”,年年俸禄大部分资助了求学困难的青年,晚年归乡,两袖清风,只得借住在宗族祠堂里。“桃李园”的主人悬挂其书写的作品,是想让后人学习黄元治,做一个忠君爱民的清官。可以说徽州人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做到“廉政从娃娃抓起”了。

    正因为西递自古重视道德教育,所以明清以来从西递走出的数百名封建官员,没有一个是玷污祖宗的贪官污吏。尤其值得一题的是,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8省在京会试的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尚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在一千多位签名者中,安徽举人只有8名,而其中黟县4人里3名就是西递人 (胡殿元、胡嘉楷、胡腾逵)。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桃李园”中走出去的学生,或在仕途上春风得意,或在商场上得心应手。

    此外,桃李园还向我们展现了清朝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大家可以看到前厅和中厅采用的是圆形支柱,而后厅则是方形支柱,那是因为除清朝初期和道光年间外,清代民居建筑大多使用圆形支柱。(明代盛行天圆地方之说,当时民居建筑多采用方形支柱,清朝初期沿袭了明代的建筑风格。之后,道光年间曾流行复古风格,部分民居建筑又重新采用了方形支柱)

    徽派庭院建筑和西园

    西园是黟县古民居中一所较为典型的园林式建筑,其绝妙之处在于房子与庭院相呼应,庭院与自然相贯通,造园手法及石雕艺术颇有代表性。西园是胡文照的故居,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4年)。胡文照是四品官,曾任河南开封知府,所以这家的门楼为“八字门楼”,这也是徽派民居建筑的特点之一,充分显示了主人在此的显赫权势和地位。

    西园庭院建筑以漏窗借景传情。进入园内,右侧是三幢楼房一字摆开,它们由一个长方的庭院连为一个整体,中间用大的砖雕漏窗以及形态各异的门洞隔开,分为前园、中园、后园,园中栽种花卉,设有假山、鱼池。透过前院的漏窗,隐约可见中院、后院的景物。整个庭院处于“界与未界,隔与未隔”之间,庭院深深,层层相联,这种不让人一览无遗的设计,使得整个狭长的庭院显得幽深雅静。在乡间村居这种“移步换景,借景园外”的建筑格局并不多见。

    西园有很多精美的石雕。前院的石条上陈放着“西递”两字石刻,它是古代的村碑,原来放在村口,“文革”中被丢置一旁,是现在房屋主人抬放家中保存至今。边上石几、石桌、石凳、石井、石鱼缸给整个庭院增添了北方的阳刚之气,正如人们评论苏州园林那样,“兼有南方之秀,北方之雄”。

    进入中院的门额上嵌有石刻“西园”二字篆书。中院住宅大门两侧墙上各嵌有一个石雕漏窗,是“徽州三雕”中的代表作品。左边是“松石图”,两株奇松斜伸于嶙峋怪石之上,傲然挺拔;右边是“竹梅图”,婆娑幻影与傲立劲梅相错,显得高雅别致。

    中院住宅大门门罩上有一块民间极为罕见的石雕,刻着西周时期“周文王访贤”的故事,图中清晰可见姜子牙在河边钓鱼,周文王下马后,由武吉(下跪者)带路,恭敬的拜跪姜子牙并恳请他出山为相,辅佐执政。令人可惜的是,这块雕刻细腻的石雕人物在“文革”中被毁掉了头部。

    进入后园的门额石雕上刻有 “井花香处”四字,后园有厨房及古井一口,“井花香处”四字,充分体现了主人的品位。再往里走,门洞上方题有“种春圃”,含义是门洞里面是一块菜园,主人把春色播种在小园里,简单的几幅题额诗情画意,足以将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揭示一二。

    取吉与东园

    在徽州古村落,我们常能看到许多建筑小品,一座塔、一幢庙、一根石柱、一块碑或众多不同的雕刻图案。其实它们的象征意义早已大大超过实用价值,这就是取吉或符镇之物。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讲,建房过程中有许多的禁忌,为了解决这些麻烦,风水学生创造了“符镇法”,如树“泰山石敢当”石碑,或写“偈语”或画一张“符”张贴在门罩上,从而达到避凶趋吉的目的。徽州古民居中门罩上的雕刻,本来是避邪的“符镇”,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取吉”,雕刻有吉祥物的装饰性图案。家庭的取吉多由图案表现,如以鱼喻“余”,以桂喻“贵”,以猴喻“侯”,以鸡喻“吉”,以蝙蝠喻“福”,以鹿喻“禄”,以喜鹊喻“喜”等。

    走进西递村,户户有文化,处处是艺术,“取吉”在东园建筑中就有着充分的运用。

    请看,“东园”门罩上方有一“扇”形漏窗,取“善”字的谐音,抬头见善,教育人们要多行善事,乐善好施;东园左侧院墙上镶嵌着“叶”形漏窗,意寓一个上年纪的人要叶落归根,衣锦还乡,安度晚年的愿望。房子对面有题额眉刻,叫“百可园”,体现了主人不信邪、不求神,百无禁忌,心胸广阔,豁达乐观的心态。这些雕刻不仅有它本身的美学价值,又能体现当年房屋主人的精神寄托和追求。

    东园建于清朝雍正年间(公元l724年),原为朝列大夫胡文照父亲胡尚焘的祖居,现在为明经胡氏二十四祖胡贯三的后裔居住。东园包括凉厅、正厅、前厅三进,正厅为厚光堂,用于接见贵客之用;前厅为接待亲眷内宾,凉厅为书厅,既是主人修身养性的书屋又是主人办私塾的场所。

    凉厅左边厢房房门为六边形,右边却是圆形,突破了原传统式的对称建筑结构,而取得了不对称中之对称美的效果。这里“取吉”图案随处可见:六边形门上雕刻“五蝠捧寿”的图案,五只蝙蝠翩翩的展翅意喻多福长寿;右边厢房房门为圆形,是一幅很大的冰梅图(俗称“冰裂”图),冰块棱角分明,香梅花瓣清晰,冰棱寓意“十年寒窗”,香梅象征“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中不难看出主人的心愿,希望自己的儿孙后代要刻苦攻读,积极上进,荣获功名,争气做人。

    凉厅天井墙上,嵌着一块碑刻,此碑宽近70厘米,高约30厘米,从右往左刻有行草“结自得趣”四字,为清代西冷八大家之一陈鸿寿所书。“结自得趣”这四个字是引用唐元结的典故书写雕刻的。元结为唐天宝进士,曾向皇帝唐肃宗上书三篇议政,但却未被采纳和重用。元结心灰意懒,一直著书自娱,晚年才当上一个道州刺史。胡星阁居住此屋时,将好友陈鸿寿书写“结自得趣”四字嵌砌在天井墙上,表示自己无意仕途,以书为友,以文为乐的生活情趣和追求。后来房屋易主,为贯三公之后裔胡大康,胡霭溪父子居住,二人均为前清秀才、廪生,他们一生读经著文,设塾为师,可算是继承了“结自得趣”的家风。

    宗法制度和敬爱堂

    下面,我们再去观赏一下胡氏的总支祠——“敬爱堂”。敬爱堂和徽州的宗族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宗族是始祖繁衍下来的若干家庭的结合体,多聚居一村。在“程朱故里”徽州,宗法家族制度发达,各个宗族都将程朱理学奉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程朱理学注重“三纲五常”,讲究忠君孝亲、男尊女卑、修祠续谱、建坊树碑。徽州六邑,宗祠遍布,并且是当地最宏伟华严的建筑。

    徽州祠堂是一个家族的中心,通过开祠祭祀和其他的家族活动,将整个家族牢固地团结起来。封建社会,祠堂按其代表的支族多少,分为宗(总)祠、总支祠、支祠和家祠。祠堂为议商族事之处,也用作族人举办婚嫁喜庆及教斥不肖子孙的场所。当时人们认为“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明代中叶以后,西递胡氏大兴土木,破土建祠共有祠堂34座 。 历经数百年,现保存完好的有总支祠敬爱堂、支祠追慕堂和家祠锄经堂、迪吉堂等。

    前面这座高大雄伟的建筑便是“敬爱堂”。它坐落在村庄的中心,始建于明朝万历28年即公元1600年,砖木结构,面积1800m2,跨度30米敬爱堂原来是明经胡氏14代世祖仕亨公的住宅,他的三个儿子将其扩建,并在祀厅正中立下巨匾“敬爱堂”,表示兄弟之间要互敬互爱,也启示后人须敬老爱幼,族人要互敬互爱。

    敬爱堂门廊飞檐似雄鹰凌空展翅,气势恢弘,门前溪流清碧如泉,成弧形绕祠流淌。从中门进入则为祭祀大厅,大厅分上下庭,中间辟有大型天井,下厅两根6米高的黑色大理石柱与上厅两根直径近2尺的白果木柱相望对称,承托着规整的梁架(敬爱堂内支柱多为银杏木,大梁则多采用香樟木)雄伟壮观。大厅后进是楼式建筑的供奉厅,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

    祭祀大厅的两壁挂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粗大的堂柱上挂有一副先祖遗训的长对联,后厅正中挂有祖宗遗像,上面悬挂的匾额上写着“百代蒸尝”四个大字,春祭称“祠”,夏祭称“礿”(yue),秋祭称“尝”,冬祭称“蒸”,这四个大字表示每年的春复秋冬四时都要祭祀祖宗,而且要代代坚持下去,故叫“百代蒸尝”。正厅的迎面高悬朱熹书写的一个“孝”字。朱熹(1130-1200)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博学多才,对经学、史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一定贡献。朱熹原籍徽州婺源,而明经胡氏的老祖宗也是从婺源迁来西递居住。婺源考水原有《明经学院》,据考水的老一辈人说,《明经书院》中原有朱熹所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后来拓印放大来到了西递。四个大字中三个毁于文革,只留下一个“孝”字。我们回头看中门的上方这个斗大的“孝”字,它苍劲有力,生动的剖析了“孝”字的真正内容。后人分析,此字集字画于一体,寓意深长。将孝字一分为二,右侧象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长辈的俊俏后生,他头盘发髻意为弱冠之年即已经成年。(宋代男子多用璞头,脑后梳小髻,用璞头包住)而左侧则是一个猴子的嘴脸,拳打脚踢父母。这表明了能孝敬长辈的是争气儿孙,应予表彰;反之就是返祖,将自己退化为猴子。“敬爱堂”充分体现了“敬老爱老”的中华美德优良传统。

    大夫第和绣搂

    眼前迎街而立的这幢高大宏伟的建筑就是大夫第,它建于清朝初期(1691年),为胡文照祖居,当年胡文照官至知府升为朝列大夫后,改名为“大夫第”。

    “大夫第”正厅为四合院二楼,裙板、隔扇均精雕冰梅图案;槛棂、窗花仿明代格调;门窗木雕有变形夔龙和灵芝草图案。

    “大夫第”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临街墙的平面,悬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的亭阁式建筑物,这就是观景楼。阁顶飞檐翅角,三面有栏杆、排窗,显得突兀和别致。这座楼阁原本是用于观景的,取“山花若市”之意,楼檐悬挂的“山市”匾额也说明了这一点。胡文照是当时西递村最有进步性思想的一位文士,他看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于是便告老还乡,兴建安度晚年的居所,这个阁楼就是他晚年观景之处。老人回到家中颐养天年,生活悠然自得,闲时登上阁楼,举目环顾,村中人丁兴旺,村外树木浓   郁的景象尽收眼底,好一派桃花源风光,楼檐正挂有“桃花源里人家”匾额。

    有趣的是,近人多将观景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抛绣球”所在的绣楼。抛彩球这种事,屡见小说和戏剧。因为这些待字闺中的小姐,或者因求婚者多,且多有权势,如何抉择左右为难,或者是因小姐择婚主张与父母意见不合,爱女也许早有意中人,于是便出现了抛彩球选婿这种戏剧性的做法。求婿者集于楼下,由待字闺中的少女从楼上抛彩球,谁接着便定谁为婿。抛给谁大都是有目标的,但也不排除偶然性。至于其历史真实性究竟如何且不去管它,现在作为一种民俗活动则是很有趣的。

    大家看楼下门楣上的五个篆字“作退一步想”,这几个字是胡文照待人处事的座右铭,语意双关,耐人寻味。他时时勉励自己,凡事要为他人着想,不要斤斤计较。所谓“让三分心平气和,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在他的建筑上也有体现,厨房比正屋退后了一步,正屋的墙角也被削得无棱无角,方便了路人挑担、推车行车,体现了主人的仁义行善之心。

    追慕堂

    “追慕堂”位于村中正街,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年),明经胡氏24世祖胡贯三在清朝甲寅年间所建的支祠,用来奉祀祖父丙培公、父亲应海公,以表达追思慕念之情,也有激励后代仿效之意。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可是丙培到贯三、积堂这五代人都是乐善好施、造福乡里。如捐款兴建碧阳学院、紫阳书院、修建歙县河西大石桥,休宁的齐云山登封桥等。追慕堂前有高大的三檐四翘门楼,西侧八字墙用整块“黟县青”贴面砌建,气势不凡。门楼前原来置有一对细腻生动、威猛传神的石狮,后被毁。1992年西递村投资重建追慕堂门楼,门楼前安置了有数百年历史的两只古石瓶,大门口两侧还装置抱鼓石一对。

    下厅除了“前言”和“百福图”屏风以外,在两侧墙壁上镶嵌了巨幅的石雕。上厅为《凌烟阁》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后进厅堂神座上陈列了李世民、李靖和魏征三人的塑像,两侧字屏各挂有展示了李世民的治国之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封建帝王,但他善于纳谏,采取了“安人理国”的根本方针和“抚民以静”的施政方略,不愧为一代“有道明君”。

    西递与李世民颇有渊源。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李世民十二世孙唐昭宗李晔之子,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梁王朱温兵变,胁迫昭宗从长安迁都洛阳,途中皇后产下皇子。昭宗知道此去洛阳凶多吉少,嘱托近侍郎胡三将皇子带回家乡徽州婺源,孩子改姓胡,取名昌翼。公元907年,朱温篡位,自立梁朝,昭宗一家300余人除昌翼逃走外全部被杀尽。五代时,昌翼考中后唐明经科进士,自称明经胡氏。但是他得知家世后就终生不愿做官,隐居民间。明经胡氏代代相传,所以历史上有“真李假胡”和“义祖大于始祖”的说法。北宋庆历年间(1047年),明经公的五世孙胡仕良看中西递这块风水宝地,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年)全家迁到这里。

    结语

    西递兴衰都离不开徽商、徽学与徽文化。西递起源于北宋,明清时徽商的崛起为西递的辉煌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基础。史料记载,清朝雍正、乾隆年间,西递大兴土木,建有书院、祠堂、文昌阁、魁星楼、庙宇等40多幢,住宅1千多幢,还有99条巷子,90多口水井,人口1万〇五百多人,以至于有“三千烟灶三千丁”之说(封建社会只有成年男性才可以称为“丁”,“丁”中不含女性和异族)。西递的版图在那时达到最高值,总面积是现在的3倍多。

    但是西递的衰落同样如此,考察其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前两点是客观原因,一是清末咸丰同治年间,徽州十年战乱的打击;二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徽商经营的手工业品敌不过外商机器生产的商品,国内买办阶级勾结官绅也成为了徽商的劲敌;同时道光王朝取消了盐业专卖制度,给经济主体是盐业的徽商带来重大损失。第三点是徽商自身的主观原因。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下,徽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极少把资本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去,而有的商帮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如宁波商帮在近代欧美轮船侵入我国以后,停止传统的沙船贩运业,转而经营轮船航运业,甚至组成航运集团获取利润。而徽商却未能与时俱进,仍然在传统行业中苟延残喘,最后只能被历史所淘汰。

    但是,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值得我们保护、学习和传承,有形的物质财富体现于众多的古建筑等实物遗存中,无形精神财富体现在徽商的诚信、重视教育、重义轻利、坚忍不拔、造福乡里的“徽骆驼”精神中。当然,我们也要吸取徽商衰落的教训,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进取,不被历史所淘汰。

    愉快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在这里我就要和各位告别了,很感谢一路来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祝大家万事如意!如果大家有兴趣,我们黟县还有很多景点……有时间大家不妨多走走、多看看,去领略黟山文化的无穷魅力!

精品导游词之二(西递古名居)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安徽的山山水水,总带着让人陶醉的古韵。走进白墙黛瓦的皖南,走进精雕细刻的徽州,走进这浓墨淡彩中国画里的乡村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西递游览!我代表安徽省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导游员王兵,大家叫我小王或王导就好。身边的这位,是司机康师傅。今天我们就是亲亲热热一家人了,既然是家人,做好服务责无旁贷。一定要记住我们的车牌号码*******,我的手机号***********。有困难找小王!小王在这里提醒大家,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小王力争让大家今天过的舒心,尽兴!

(景点简介)

    今天我们要去的是位于黄山市黟县城东,距县城8公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徽州村落“西递”。

    “西递”村始建于宋朝,距今已经近千年的历史。目前原始形态保存完好,被称为是“明清民居博物馆”。由于河水向西流经这个村庄,原称“西川”。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村落整体平面呈船形,当年有“三千烟火九千丁”的说法。现在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座。这里有99条小巷交织,走进如入迷宫,你们若不跟团走,回不了家,只能留在这里当徽州人了?——开个玩笑! 

    也不知是时间过得太快?还是心情太迫切?大家看,前方那座耸立牌坊的地方,就是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

    下车后,大家可以稍加放松,那里有卫生间,我去办理入门手续,10分钟后在这里集中。跟我进入景区。

    现在我带大家来到的是车上远远见到的那座牌坊。这是座明代的牌坊,是纪念明代胡文光大人而建的,所以称“胡文光刺史坊”。

    胡文光是明代嘉靖三十四年的举人。担任万载县县令期间,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深得人心。明万历六年皇帝特批乡亲在此建这座功德牌坊。牌坊是皇帝亲自批准的呀?所以牌楼建的是5个层次分明的典型“楼阁式”,石雕古朴精湛,造型富丽堂皇。

    大家随我往前走,过“胡文光刺史坊”,就进入“西递”村了。大家看临街的民居悬空挑出的那座古朴典雅的空中阁楼,那就是“绣楼”。男士们可要注意哦?如果不小心接到小姐抛下的绣球,那就惨啰?只得留下当徽州女婿了!结婚了的呢?——那就看着办吧?看把我这位大哥紧张的,嘿嘿!其实景区把它作为抛彩球的绣楼,是增添你们旅游的情趣,表示你得到“喜兆”,将会幸运长驻,万事如意。中彩球的先生们——该放心了吧?

    现在带大家来到的是“瑞玉庭”。它建于清咸丰年间。“瑞玉亭”中的古联有很多。其中“快乐每从辛苦来,便宜多字吃亏得”很耐人寻味。注意看:楹联中故意写错了三个字,上联“辛”字多了一横,教育后人多一点辛苦换的快乐;下联,从多字上面取下一点加在了亏字上面,表明吃小亏可以占大便宜;但‘亏’只能吃一点,吃多了人家会说你是“冤大头”

(结束语)

    我们走过了马头墙林立、黟青石铺就的古街;欣赏了“东园”的“五蝠捧寿”;看到了西园庭院的“松石图”和“竹梅图”;体会到“敬爱堂”“孝”字的含义;游览了胡氏祭拜先人的祠堂“追慕堂”;领悟到“瑞玉庭”楹联错字的用心良苦。现在,“西递”游程就划上句号了,刚刚组建的家就要“分”了。“舍得”,又“舍”才有“得”,分手大家依依不舍;即将奔往的明天,大家一定会“得”大利大吉。

    祝你们一路顺风,万事如意!

精品导游词之三(西递景区)

    欢迎大家来到西递景区游览观光!

    【概况】

    西递位于黟县城南8公里处,始建于北宋皇佑年(公元1047年),西递原名西川,又名西溪,取村中3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后因村西3里处设有徽州府的“铺递所”递送邮件而改称西递。目前有明清建筑224幢,保存完好的124幢,被誉为 “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2000年11月30日,西递作为中国皖南古村落的杰出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全国5A级旅游区。很多专家学者游览西递后,感慨道:“要了解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请到北京故宫去;要了解中国古代民间建筑,请到古黟西递来!”

    有着千年历史的西递村,是胡姓聚族而居的村落,然而这里的胡姓,原本姓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这段历史要追溯到公元904年,拥兵自重的梁王朱温萌生篡夺皇位、夺取天下的恶意,逼迫唐昭宗李晔迁都洛阳,途中何皇后产下一子,李晔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便把皇子托付给心腹大臣胡三,胡三逃离虎口来到徽州老家,便把皇子改姓为胡,起名昌翼,胡昌翼长大后,考取明经科,了解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后,为了不忘自己是李唐后裔,便在胡姓前边加上自己的功名,自称明经胡,以示和其它胡姓的区别。明经胡氏后来不断繁衍兴旺,一支迁到西递,一支迁往绩溪,众所周知的大文学家胡适,红顶商人胡雪岩,都是明经胡氏的后裔。在进入景区之前,先给大家提示一下参观游览的时间,大约需要2个小时。

    【胡文光刺史牌楼】

    现在我们来参观胡文光刺史牌楼

    牌楼的主人胡文光是进士出身,先为胶州刺史,后升迁为荆王府首相,宗族里的人认为他是文曲星下凡,所以整座牌楼按照道家的三十六天罡星数来建造。牌楼高三丈六尺,四个层面九个门洞,四九三十六,上面六只鳌鱼,下面六只狮子,六六三十六,整个牌楼用了360个石雕零部件。专家们评价说,这牌楼建造得非常科学,首先是这六只倒立的狮子,重心朝下,加大了牌楼底座的稳固性,而上面六只鳌鱼的胡须是用铜做的,起着一种避雷针的作用。

    胡文光因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万历皇帝特许他生前回到家乡建造一座牌楼以光宗耀祖,但他是清官,两袖清风,哪有钱建造牌楼,此时胡氏宗族中那些经营成功的徽商,集资为他建造了这座牌楼,以鼓励后代那些读书做官者,做一个光宗耀祖的清官良吏,也正因为有徽商雄厚财力的支持,这座牌楼才能建得如此精美。

    看完牌楼,我们就开始进村参观。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徽州古民居中一种最普遍也最具特色的建筑---门楼,门楼建在大门的上方,上面嵌着精美的砖雕,这形状像不像一锭元宝,房屋主人追求的是出入这扇门便能“抬头见财”。不过徽州商人虽然爱财,却取之有道,徽商为什么能成功,是他们经商理念中诚信摆在第一位。西递村有个商人叫胡荣命,在江西九江经营一个大商号,因为讲求诚信,远近的顾客都慕名来他的商号购物,晚年他退休回家,便让人摘下招牌。当地有位商人愿出高价买下他的招牌,他却断然拒绝说:“经商要讲诚信,而诚信要靠自己塑造,你想借用我的招牌首先便不诚信,我若卖给你,如果以后你坑蒙顾客,岂不毁了我的名声。”徽州商人就是这样用完美的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西递村的民居建筑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几百幢古民居,没有一幢大门朝着正南方向,这是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说”影响,“五行说”说金木水火土中南方属火,而商人属金,火能克金,所以商家门不宜朝南开,与此相同的是带兵打仗的人家大门不宜朝北开,因为兵家属火,而北方属水,水能克火,所以,打了败仗也称之为“败北”。

    【瑞玉庭】

    进入小巷,我们来到了瑞玉庭,房子雕梁画栋、极其精美,但最有特色的是房子里悬挂的这些楹联,西递古民居中的楹联不是格式化的千篇一律,每家都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它大多表现的是房屋主人对人生的经验和感悟。厅堂上的几幅楹联,一幅是“事业从五伦做起,文章本六经得来”,一看就知道主人是位读书人,再看这幅楹联“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一看就知道主人是位商人,这两幅楹联就向人们展示了房屋主人先读书、后经商这样一个人生历程。有趣的是这幅改字楹联,其中有四个改字,“快乐每从辛苦得”的“快”字少了一点,“辛”字又多了一横,“便宜多自吃亏来”中的“多”字少了一点,而“亏”字又多一点。主人是想通过这种改字引起后辈的注意,潜移默化地向他们灌输一条自己在商场上拼搏的经验与体会,这幅改字联概括起来就四句话,叫“享受快乐少一点,辛苦付出多一点,贪图便宜少一点,甘愿吃亏多一点”。西递的古人是把这些楹联当成家庭教科书,让自己的子孙后辈天天亲近它,将它的丰富内涵记在心中,然后走向社会。

    西递村的古人非常重视教育,这儿有句俗话叫“养儿不读书,等于养头猪”。“读书人家穷不久,不读书人家富不长”。

    【桃李园】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幢房子叫“桃李园”,曾是一间私塾。它分前、中、后三个厅堂,作为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场所。后厅两侧板壁上各装有六块木雕屏门,漆雕欧阳修撰写的《醉翁亭记》,书法苍劲有力,挥洒自如。作者黄元治,是黟县西武黄村人。大家可能会奇怪,西递自古人文荟萃,书法造诣高超者数不胜数,为何要在此悬挂一位并非知名书法家的作品呢?原来西递先人一直以帝王后裔而自豪,教育孩子忠君爱民,开设了修身养性的道德课,聘请清官良吏给一代代读书人现身说法。黄元治是当地百姓交口称颂的清官,“桃李园”的主人悬挂其书写的作品,是想让后人学习黄元治,做一个忠君爱民的清官。可以说徽州人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做到“廉政从娃娃抓起”了。

    在这里,我还想向大家介绍一个西递人引以自豪的事例,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主张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8省在京会试的举子,向光绪皇帝呈上《公车上书》,要求废除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在上书上签名的安徽举子只有8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三名是西递人(胡殿远,胡嘉楷,胡腾逵)。可见西递古人有着多么强烈的爱国意识,他们虽然重视读书,却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西园】

    我们现在将要参观的是一座袖珍型的徽派园林---西园。首先我们看到这个园林的大门呈八字形开设,徽州古人重视风水,大门在风水学中被称之为“气口”,这种“八”字型的门口便起到了聚气的作用。再看这庭院呈“一”字型排开三间楼房,用一个狭长的庭院将其连成一个整体,而庭院之中又用墙体分隔成前园、中园和后园,配以拱型门洞和长方型的大漏窗,透过前园的漏窗,我们可以隐约看到中园以及后园的景物,这种层次分隔,不让人一览无余的设计,使这个面积不大的庭院增添了一种幽深的美感。而这种以小见大,以浅见深,以简约见繁复的手法正是徽派园林建筑的特点。

    众所周知,徽州园林在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独树一帜,清代在徽商聚集的扬州,“瘦西湖”、“个园”等一大批著名园林,均出自一掷千金的徽商之手,那为什么这些腰缠万贯的徽商在自己的家乡却只留下这样一些狭小的庭院呢?那是因为徽州历史上耕地少,人口多,珍惜一块土地,就是珍视一群人的生存,这也是徽州文化的核心,以人为本。而徽商在外面之所以一掷千金地建造园林,说穿了也是一种经营手段,借以扩大影响,从而达到更高的人生追求。而回到家乡,不再追求那些虚浮的东西,要的便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西园的这两块石雕漏窗,分别雕着“松石竹梅”四君子图,以物寓情,表现的是房屋主人一种人格上的追求。据有关专家评价,这两块石雕,可以说是中国石雕艺术中的“绝品”。

    刚才我们介绍了“松石竹梅”石雕漏窗,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漏窗像一片落下的树叶,表现的是徽州古人,无论是当官还是经商,最后都想叶落归根回到家乡的期盼。大家再往这边看,门上方的漏窗像一把展开的扇子,扇子的“扇”字与积德行善的“善”字同音,这个漏窗的寓意便称之为“抬头见善”。西递的古人告诫后代,只有心地善良,才能抬头见善,要看到好人总比坏人多,而与人相处,则要多看人家的善处与长处。西递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漏窗,每一个漏窗的寓意,都是房屋主人对人生的感悟,每一个漏窗都表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胡贯三宅】

    现在我们看的是西递村首屈一指的富商住宅,这便是号称江南六大巨富之一的清代大徽商胡贯三的住宅。徽州民居大多为三开间,即一个大厅,两个厢房,而这里却是一个大厅四个厢房,俗称五开间,因此显得特别宽敞。厅堂前面采用的是卷拱工艺,使天井射下的光线一直能照到厅堂最深处。

    胡贯三虽为江南巨富,但他的住宅也仅仅是比别的商人宽敞一点,屋里的装饰远远比不上一些追求奢华的中等商人,大家猜猜看,他的财富和精力都花在了什么地方?据史料记载,胡贯三一生乐善好施,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由他资助兴办的学校遍及古徽州,而由他独资铺设的道路,兴建的桥梁也遍及古徽州,这西递村中道路上的所有石板,就是他一人出资铺设的,他的这些善举当时就被人们称之为楷模,连时任清朝军机大臣、官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三朝元老曹振镛,也甘愿冒着风险,把女儿下嫁给他作媳妇,因为封建社会中,商人的地位非常低下,官商联姻常常被斥之为贪腐之举。而曹丞相认定的是,胡贯三是个大善人,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把女儿嫁给这样的人家,后代一定不会吃苦。而胡贯三的后代也确实多有成就,不是高官显贵,便是富商巨贾。

    【敬爱堂】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西递胡氏的宗祠---敬爱堂,敬爱堂是胡氏祭祀列祖列宗的场所,也是宗族议事、举办婚嫁喜庆,训斥、惩罚不肖子孙的场所。在封建社会中,象乡村一级是没有基层政权设置的,这些地方的稳定,靠的是宗法制度下严格的族规。

    “敬爱堂”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中门之内,为祭祀大厅,最里一进为享堂,供奉胡氏列祖列宗的神位。享堂上的匾额上书“百代蒸尝”古代祭祀活动分秋冬两次,秋祭为尝,冬祭为蒸,“百代蒸尝”就是要求子孙后代永远认真祭祀祖宗。

    这里还悬挂着一个斗大的“孝”字。这个字是宋代大学问家朱熹所书,孝字的上部像一个仰面作揖、双膝跪地尊老孝顺的后生,而背面却是一尖嘴猴头在伸拳踢腿,其中寓意是,孝顺父母便抬头作人,不知孝顺,甚至对父母拳打脚踢便是畜生。中国封建社会主张以“孝”治天下,因为子女孝顺父母,家庭便能和谐,而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和谐稳定,便可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

    【履福堂】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幢房是典型的书香门第---履福堂,主人胡积堂是清代著名的书画收藏家、鉴赏家,是徽商泰斗、江南六大首富之一胡贯三的孙子,他终生不愿作官,也不出去经商,靠着父母留下的万贯家财,做着收藏鉴赏文物的活儿。

    大家来看这幅对子:“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在他看来,读书是人生第一等快乐的事,什么做官、经商全不在话下。

    大家再注意这厅堂上的摆设,东瓶西镜,用的瓶镜的谐音平安、宁静,旧时徽州女人每天早上起床后,首先便是给这自鸣钟拧紧发条,自鸣钟“的嗒的嗒”地响着,与东瓶西镜连起来的谐音便叫“终生平静”。表现的是主人对平静生活的一种期盼。

    【青云轩】

    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位徽商的书斋,起名“青云轩”,体现主人对读书做官、青云直上的期望,这书斋的建筑风格类似北京的四合院,只是围绕着这小巧庭院是一段回廊,庭院中有株百年牡丹,配上书斋满月形的门框,寓意花好月圆。

    大家注意看,这书斋很小,冬天冷,夏天热,为了改善孩子们读书的环境,主人设计了一个“土空调”,凿了一个很深的地洞,打开这盖子,夏天便会升起阵阵凉气,而到冬天,便会升起阵阵暖气。西递的古人,几百年前,就已经懂得利用自然、节约能源。

    【膺福堂】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西递一位官宦人家的住宅---膺福堂,房主胡尚熷,清康熙年间曾任户部尚书。大家看他这门楼气势则比较大,俗称五凤楼。

    膺福堂为三进三楼式结构,前厅为四合屋,天井居中,上下厅有四个厢房。大门之后设有仪门,门槛高一尺有余,古代只有当官的人家才会设计有仪门,门槛高也就显示地位高,后人通常用它来形容地位差异,说“你家门槛高,我们高攀不上”。仪门只有喜庆之日和贵宾光临时才会打开,平时一般的客人只能从两侧边门进出。

    大家知道,中国封建社会提倡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刚才大家在“履福堂”里看到了“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的楹联,可在古徽州,经商是人们维持生存的第一等生业,那么到底是读书好,还是经商好,在当时的西递也进行过类似今天的理论探讨,最后达成共识,形成的结论便是“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无论读书、经商,检验好坏最后都要落在这个“效”字上。

    【大夫第---观景楼】

    大夫第和观景楼是徽商胡尚焘的儿子胡文照任开封知府时所建,胡文照是一位忠君爱民的清官良吏,但却为当时官场所不容,于是生出了“作退一步想”的念头,在人们普遍看好他前程似锦时,他却用父亲留给他的钱财在家乡建造了这样一幢“观景楼”,作好回家当平民百姓的准备。并把“作退一步想”几个字镌刻在门框上,以表明自己无意仕途进取的心迹,为了方便过往行人,阁楼建造时后退三尺,就这样仍然怕别人走路时不小心会撞到尖尖的墙角上,便又把这墙角建成一个平面,古人这种细微之处都能为别人着想的精神,确实值得后人学习。

    【追慕堂】

    “追慕堂”就是明经胡氏祭祀他们远祖李世民的场所,是明经胡氏24世祖胡贯三在清朝甲寅年间所建的支祠,以表达追思慕念之情,也有激励后代仿效之意。

    各位游客,西递村的游览就到此结束,祝大家万事如意,欢迎再次光临,谢谢!

精品导游词之四(古徽州文化旅游区)

    一块徽墨,一方歙砚,一卷宣纸,一支宣笔,安徽的文房四宝为你描绘了一幅徽州的水墨丹青,亲爱的朋友们,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员王兵,欢迎大家来到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参观游览。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新安好山水,天下古徽州”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由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徽州古城,中国最大牌坊群落棠樾牌坊群,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唐模,我国明清民间建筑艺术活专著潜口民宅,中国风水第一村呈坎五大精品景区组成。

    今天,我们的第一站是徽州古城。徽州古城坐落于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徽商故里”“东南邹鲁”“文化之邦”它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阆中古城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大家看,秀丽的山水与古朴建筑交相融合,您,有没有既仿佛踏入秀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博物馆的感觉呢?徽州山多地少,大家看一眼四周,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高的是木材和毛竹,矮的就是茶叶,所以我们这里环境非常好,空气清新,徽派建筑掩映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黑瓦白墙的老房子,四周都是青山绿水,三四月份金灿灿的油菜花,傍晚炊烟袅袅,女人们在家做好饭菜等着自家男人回家吃饭,多么温馨舒适。吃的菜里比较多的就是山里的山货,竹笋,蕨菜,腊肉,哎,直流口水呀,个人觉得这就是幸福,您说呢?

    歙县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走在古城的西门,首先您看到的是保存完整的瓮城。古城有内外城门和护城墙,两旁原有徽州的小肆,现在我们还能看出它的古色古香。

    歙县古迹众多,牌坊林立,有“牌坊之乡”的美誉。看,矗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庄重肃穆、巍峨壮丽、雕刻典雅的牌坊就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大学士坊,它为明代大学士许国而建,故称“许国石坊”。许国,明代嘉靖乙丑进士,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重臣,博行皇上“加恩眷酬”。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形,成双结队的彩凤珍禽,翱翔雕梁之间,一个个飞龙走兽,扬威于画壁之中,十二只倚柱石狮,神态各异,体现出徽派石雕独特的表现手法。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斗山街。斗山街长约300余米,曲径通幽,一色的青石板路面,两边是鹅卵石镶嵌的图案。斗山街是古徽商的群居地,漫步在斗山街您会感到仿佛穿越历史古道,同徽商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在这些幽深的巷道两边就是徽商留下的老房子,老房子以天井为中心,内向封闭组合,许多高大的马头墙摩肩接踵,挤得很近,却又相互错落,互不压制。当地人说啊,这样的老房子是为了防盗,还有暗室生财的意思在里面呢。

    细细想想,这跟徽商常年在外经商还是有联系的。徽商常年外出,同家人聚少离多,高墙深宅,少了一份担忧,多了一份安心。但谁又知道徽商背后的徽州女人是多么的不易啊。“几度抛针背人哭,一岁眼泪成一珠”

    当然,徽州女人更多的是让人肃然起敬的贤妻良母,让人引为自豪的女中丈夫,让人咄咄称赞的才女名媛。历史上的徽州女人是一部史诗,是一曲悲歌,是一座丰碑,是中华民族伟大女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一个生动历史见证。徽州女人用自己的才智和生命,用自己的勤劳和默默奉献,参与创造了灿烂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而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独树一帜的徽文化,在此,浓缩为一座古城,一座座阅人无数的牌坊,一方方厚重的歙砚,最后用一锭徽墨,书写成了“无徽不成镇”的神话。

    好了,各位游客,古徽州文化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临别之际,祝大家事事如意,岁岁平安。朋友们,再会。

精品导游词之五(歙县徽州古城景区)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各位前来徽州古城参观游览。我是陪同大家游览的导游xxx,大家喊我xx导就可以了,我们徽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她以山水之秀、商贾之富、文风之盛、民风之淳、人杰地灵而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东南邹鲁”、“文献之邦”和“文物之海”,是中国三大地方显学---徽文化的发祥地、驰骋中国商界三四百年的徽商的故里,明代著名的戏剧家汤显祖曾叹息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歙县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产丰富,在历史上有“东南邹鲁”的美誉,是国家5A级景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现在,我们走在古城的西门,你们看到的是保存完整的瓮城。古城有内外城门和护城墙,两旁原有徽式的小肆,现在我们还能看出它的古色古香。

    走完瓮城,出现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一座古樵楼。樵楼设在徽州府署的南面,故称南樵楼,共立柱二十六根,中门阙门扇隐去两根,只显出二十四根,又名“二十四根柱”。

    再往前走就是徽州府衙,这是歙县为保护徽州文化生态而开发的一个重要工程,就是在原来府衙地址上进行修复,恢复徽州文化古貌。徽州府衙坐北向南,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主堂,两侧辅助。从照壁至知府廨,各院落之间距离、比例,好比缩小的故宫,所以有古建专家说“府衙是缩小的故宫,故宫是放大的府衙”。主要包括仪门、公堂、二堂、知府廨组群,整体建筑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

    歙县古迹众多,牌坊林立,有“牌坊之乡”的美誉。看,矗立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庄重肃穆、巍峨壮丽、雕刻典雅的牌坊就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大学士坊,它为明代大学士许国而建,故称“许国石坊”。

    许国,明代嘉靖乙丑进士,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重臣,博行皇上“加恩眷酬”。

    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形,成双结队的彩凤珍禽,翱翔雕梁之间,一个个飞龙走兽,扬威于画壁之中,十二只倚柱石狮,神态各异,体现出徽派石雕独特的表现手法。

    石坊一侧,现在看到的这条街就是打箍井街,因石井的井圈脖颈处凿了一道箍,因此得名打箍井。

    大家可以看到,街上有许多房子,这些大多是富商名宦的宅子。不知道有没有发现曹氏二宅呢?它由徽商后裔曹氏兴建,现已改造成陈列馆,大家可以进去参观,感受下传统风格的徽州古建筑。

    接下来我们来到中山巷,这是一条阶梯型古巷,基本保持清末风貌,巷内有两柱世科石坊和皖南事变后叶挺将军囚禁处。有兴趣的游客,可以自行进行参观。

    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有江南第一街之称的古民居斗山街。斗山街因形似北斗星状而得名,建于明清时期,街长 300多米,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为徽商集中居住地。大家可以看到街首处的这座“旌表江莱甫妻叶氏贞节之门”木牌坊,为明太祖朱元璋感恩赐建。此外大家还可以游览汪宅、杨家大院、蛤蟆井等非常有徽州特色的景点。

    不远处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少年读书的崇一学堂了,后修建为陶行知纪念馆。新建部分与老馆衔接,仿徽派建筑,给人以情的熏陶,美的享受,行的启迪,力的源泉。一进大门,宏伟典雅,风格独特的瞻仰厅展现在你的眼前。“万世师表”匾额,金光灿灿,系宋庆龄手迹。陶行知书写的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终生恪守的人生真谛。

    正中照壁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金色大字,潇洒飘逸,刚劲有力,是一代领袖毛泽东同志对陶行知先生的誉称。纪念馆里面陈列着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和他生平事迹的图片、报刊以及世界著名人士的题字,陈设皆存故貌,令人肃然起敬。

    现在大家进入的是徽园,徽园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是在歙县新建的仿古旅游城,再现了徽州明清时期的风貌,气势宏大,鳞次错落,脉传徽州文化之神韵,新创徽派建筑之精华。

    来到徽州,自然要去看看“徽州人家”,这里是从徽州一府六县民间选取保存较为完好的“三雕”及零部件组装,按古徽州风俗陈列家具、用具,是古徽州民居的代表。

    好了,休息一会,一起来到“江南都江堰”之称的渔梁景区、领略古祠、古街、古埠、古桥的风采吧。

    渔梁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坝体的设计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坝身用坚石垒砌而成,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元宝钉插入。筑的多层条石之间以燕尾钩连接,相互咬合锁死。

    明清时期,徽商从这里扬帆起航前往全国各地,渔梁因此被称为“徽商之源”。

    大家顺着我手指方向看到的这座楼就是太白楼,该楼为双层楼阁,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片,古今名人楹联佳名。唐代诗人李白来歙访隐士许宣平不遇,曾在此饮酒,后人为纪念李白,特将酒肆改名为“太白楼”。

    新安碑园紧邻太白楼,此景区将碑园与园林溶为一体。在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余清斋》和《清鉴堂》两套著名帖刻。

    好了,各位来宾,今天的游览到这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欢迎各位再次光临!

精品导游词之六(黄山景区)

    迎客松下迎来了四海观光客 仙人指路指引那黄山怪石多

    波涛滚滚的云海壮丽似江河 紫云峰下飘白雪唯有温泉热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见到大家!一首美丽的黄山送给大家,欢迎大家来到黄山观光游玩,我是安徽旅行社的导游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怎么亲切怎么叫。而我身边的这位呢是我们此次旅程的司机李师傅,他的驾驶技术一流,所以大家对行车安全大可放心!今天我们可以相聚在这个车厢里那就是缘分,我和李师傅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大家的,那么预祝我们此次旅程能够圆满成功,也希望大家能够玩的开心,吃的顺心!

    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所要游览的是黄山风景区,现在距离景区还有一段时间,那就利用这段时间小王我来像大家介绍一下黄山的概况吧!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全山面积1200平方公里,黄山精华部分是黄山风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黄山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两顶世界级桂冠的5A级旅游景区。

    其实啊!黄山在以前叫做黟山,黟,是黑的意思,因为山上的岩石大多是青黑色的,相传咱们的先祖皇帝曾经在此采药炼丹,因而得道成仙,唐明皇李隆基很相信这个说法,便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为黄山,意思就是这座山是皇帝的山,而这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大家知道黄山是以什么闻名于世的吗?让小王我来告诉大家吧!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以及冬雪闻名天下,这些胜景啊,引中外游客都慕名而来,这些景色各有各的特点,而排在首位的当属我们黄山松了!奇松、就奇在它那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特有的天然造型,一般说啊,有土的地方才能长出草和庄家,而我们黄山松则是从坚硬的黄岗岩里长出来的,它们长在峰顶,长在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郁郁葱葱!

    黄山松还千奇百怪,迎客松的一侧松枝像伸出的手臂,迎接四海宾朋,团结松枝桠簇拥,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而连理送演绎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故事! 另外还有:黑虎松、卧龙送|龙爪松等等。

    咱们在看看怪石,黄山无峰不石,名气大的就有121处,这些怪石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比如说:猪八戒吃西瓜、猴子观海等。

    黄山怪石的名字还挺有意思的,很多的都反映了我们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比如说:文王访贤是“仁”、孔明借东风是“智”、曾子杀猪是“节”、还有那荣成拜轩辕是“忠”!

    接下来小王在向大家介绍一下“云海”,黄山自古云成海!黄山的第一部山志就取名为【黄海】,清康熙皇帝还曾今给黄山题写过一块匾额,写的也是“黄海天都”四个字。

    黄山云海以峰为体,以云为衣,概括起来那就是四个字“美、胜、奇、幻”!黄山在瞬息万变的云海烘托下多姿多彩,扑朔迷离。仿佛人间仙境!

    好了,游客朋友们,时间过的真快啊!短短一天黄山之旅到此就要结束了,离别虽然有很多不舍,但还是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感谢大家一天只之中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此次旅游过程中小王肯定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包涵,我会注意改正的。游客朋友们,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有什么需要小王帮忙的地方请尽管说,不要客气,最后祝愿大家:健康快乐,万事如意!期待我们的下一次相遇,再见!

精品导游词之七(黄山景区)

    世界上有一座山,它位于安徽省的最南端,传说是仙人居住的地方,那就是黄山,因人类始祖轩辕黄帝在此得道成仙而得名,从古至今已经无法考证有多少人来过,如今黄山头上闪耀着三顶世界级的光环--即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是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了我们一个山水极品,你看那奇松,怪石,还有云海,温泉个个神,样样奇,在它的面前,我们的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已经显得很苍白。

    黄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松,您瞧,黄山松的代表迎客松,树龄已逾千年,破石而生,伸开双手热情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黄山松以石为母,挺立于大风绝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不畏贫瘠和严寒,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一    颗松树了,而是传说和文化的载体,通过他们把中国文化向四海传播。

    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许多灵巧的怪石与松结伴,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松与石完美结合的梦笔生花,尤如硕大的笔端开了一朵花,我们只能借大诗人李白的梦来解释这奇妙之处了。耕耘峰上的松鼠似乎总是担心自己是否可以跳上险不可攀的天都峰,亿万年来总是在跃跃欲试,而狮子峰上的灵猴,有人说它在思念,我看它是被神奇的景色所陶醉,始终不肯挪一步呢!

    大凡高山,都可以见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够像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因此,黄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黄海”,可不是吗?清朝康熙皇帝曾经给黄山提写过一块匾额,写的就是“黄海仙都”四个字。雨后初晴,我们站在光明顶上,只见清云薄雾像缕缕炊烟从山峰之间吹起,一会儿铺卷开来,远方海天相接,几座露出海面的山峰恰似汪洋中的孤岛,但是一眨眼又波涛汹涌,浩浩荡荡,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叫人惊心动魄,然而片刻之后又风平浪静,云海一铺万顷,真是变化无穷,妙不可言!

    黄山之水,有清溪,碧潭,名泉,飞瀑,每逢雨后,到处流水潺潺,泉水鸣如琴弦,一派鼓乐之声,而属高山温泉的黄山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42摄氏度,可饮可浴,不仅对皮肤,风湿,消化系统等疾病均有一定的功效,1979年7月11日,邓小平同志登临黄山,重提“天下名泉”,使它更加显赫起来!

    曾有人问我黄山到底哪个季节最美,我觉得黄山一年四季皆是景,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秋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不论您是否来过黄山,都能充分体会到那说不完道不尽的美!朋友们,如果您已被黄山所吸引,那就跟随我的脚步,一起置身于黄山之中,当一回神,成一回仙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