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气剧烈变化的夏末秋初季节,如何更好管理小白虾池塘?

 无流派1 2019-09-11

每年夏秋交替的季节,对小白虾(学名脊尾白虾)养殖管理都是巨大的考验。这一阶段小白虾生长最快,同时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多的。

而台风、暴雨、连续阴雨、大雾等的不良天气,往往会导致池塘中水质指标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使养殖动物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进而出现行动迟缓、体质下降、不吃食,浮头(缺氧)、倒毛(病菌感染),软壳及蜕壳不遂,甚至出现大批量死亡。

下面就带大家认识夏秋交替季节的天气变化会对小白虾养殖带来哪些影响,以及如何更好的管理这一阶段的池塘。

 pH值的变化

雨水的pH值通常在6-7,低pH值会导致脊尾白虾、梭子蟹蜕壳不遂及倒藻的发生,并使得塘水浑浊。下雨前可在塘堤干撒适量生石灰以稳定池水的pH值。

溶解氧的变化

溶解氧是高密度养殖的关键指标。溶氧在3ppm时小白虾会吃食,但对食物的利用率较低,机体也会产生损害,诱导疾病的爆发;饲料转化率的降低以及发病几率的升高进而会增加养殖风险,降低养殖收益;如果溶氧降低到2.5ppm以下时,脊尾白虾、梭子蟹会出现停食,甚至浮头;溶氧在1.5ppm以下时会出现窒息死亡。

阴雨天气,这时候浮游藻类不但不能产生氧气反而会消耗氧气。温度和盐度的差异往往导致水体分层,这大大限制了氧气的渗透作用,水体氧气的最主要来源只能依赖增氧机提供,所以下雨天要开启增氧设备;同时要严格控制投料,确保投入的饲料被脊尾白虾(和梭子蟹)吃完,否则雨停后温度升高,残饵可迅速的腐烂败坏水质。

盐度的变化

盐度的突然降低对脊尾白虾和梭子蟹是有害的,脊尾白虾、梭子蟹应激的同时容易受病原体感染,此时可以将表层水排掉,雨期持续时还应补充矿物质,以保证脊尾白虾、梭子蟹的顺利蜕壳。

藻相的变化

浮游生物对于脊尾白虾、梭子蟹养殖至关重要。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两部分,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主要是各种藻类,不同的藻类组成使水体呈现出不同的水色,这是判断小白虾池塘水质好坏最直观的方法。

在脊尾白虾、梭子蟹养殖水体中,以硅藻为主的褐色水非常不稳定,尤其到了夏秋季节,投料增加,水中有机物增多。天气的突然变化会引起水质指标的改变,进而影响水体中藻类繁殖,造成水质不稳,经常倒藻。很容易转为红色的甲藻水,这也是甲藻水预防的关键时期;夏秋季节气温昼夜温差大往往也会引起倒藻,死亡的藻类沉积池底并在水面形成大量的泡沫。

针对天气变化,拜耳为您提供如下处理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