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编著的《刻意练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供了一种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成为顶级人才的学习思路。本书共分为8章从大量的实验研究、名人研究中总结出刻意练习是成为名人和顶级人才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并阐述了什么是刻意练习以及如何养成刻意练习。 总的来说,刻意练习是通过在专注和动力驱动之下,使用各种方法对要进行的某项事物进行反复练习,发现问题修正方法之后进行修正。在继续保持专注和动力之下,继续进行前进的练习思路。 为什么这种方法是可行的,我们的大脑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反复练习可以改变大脑的适应能力,长期的某项运动和思维的训练可以使得相关的大脑区域得到增强。而当我们改变学习方式、学习方法或者突破舒适区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重新布线,以适应其新环境。作者从伦敦出租车司机以及音乐训练等多个案例中进行了分析。 那么,如何利用这种方法进行修炼呢?作者从心理表征、反复练习、动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成为高手的方法。 一、心理表征 在日常的生活中和日常的工作中,我们总能发现有些同事对于事物的反应速度要比我们快,特别是经验更为丰富的同事对某些事物的反应速度。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我们周围,在医学、律师、运动员等多个职业都是这样的。所谓“熟能生巧”。这种心理表征实则是在反复的练习(归纳总结)当中形成的解决事情的方案模型,它们或许是规律的识别、经验的沉淀,这种模型的积累,当出现类似的事情时,使得人们具备快速反应和快速处理的能力。 刻意练习是为了形成心理表征,但我认为我们不能静态的去看此心理表征的形成,并把它当做刻意练习的最终结果,刻意练习的任务还是要完成任务目标。而既然是为了完成任务目标,就要考虑到完成任务目标所需要的时间、速度以及如何应对变化,相应的心理表征在处理事情时也有所需要的时间、速度以及如何应对变化的能力要求。 对于心理表征在处理事情时速度和时间方面,质量和数量不同的心理表征对于处理事情的速度和所需要的时间肯定是不同,所以养成高质量和多数量的心理表征应该是刻意练习的目的。如何养成高质量和多数量的心理表征,书中并没有给出相应的答案,在阅读完本书之后,我认为,刻意练习可以形成心理表征,但如何快速形成心理表征需要足够的反馈以及高质量的反馈;另外,高质量和多数量的心理表征也必须经过足够高质量和足够数量的反馈才能达成。 那么对于风险投资反馈周期较长的行业应该怎么培养自己的心理表征,我个人的想法是通过向别人学习投资中的技巧和方式来进行自身心理表征的培养,当然这仍然需要持续的练习。这也是书中所提到的,对于一种方法论来说,那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进行刻意练习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样,我们需要一位导师作为我们的教练,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渐养成自己的心理表征。 当然,心理表征对于成为先行标准下的顶级的人非常重要,并且可以使得自身从优秀变的卓越,但作为风险投资,事物总是在变化的,变化的速度可能使得我们找不到合适的导师进行学习,如何处理这些事情,可能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书中关于创造的相关描述较少,我个人认为就是要在学习了刻意练习的方法之下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试错、修正来补充自身在心理表征下的形成。而这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这方面上,对于错误的思考反而成了较大的财富。 二、刻意练习的思路 对于刻意练习的思路来说,在讨论完书中最为重要的心理表征(归纳总结形成的解决方案)之后,下面探讨刻意练习的主要思路: (1)找到合适的训练方法;这种训练方法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想成为此行业内的顶尖人物就需要按照顶尖人物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或许我们找不到顶尖人物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有很大的可能找到一位优秀的导师或者可以通过书籍、互联网找到学习的方法。这次模式下,我们按照导师或者搜寻的相关专家的训练方法作为我们自身的学习方法。 当然自身水平提高之时,我们需要更换导师,或者改变训练方式,这种行为我认为本身也是一种走出舒适区。 (2)在训练中保持专注,注重心理表征的形成;反复训练的阶段是我们心理表征形成的阶段,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为了形成有效的、高质量的心理表征我们需要做到 : 制定比较明确的目标,这种方式下可以作为我们的标杆,作为挑战的对象; 在不断练习中,把练习时间目标缩的更短或者更加快速的掌握新的技能,刻意的挑战自己,使自己可以更快、更好的形成心理表征。 (3)获得反馈,修正心理表征;在反复练习中,我们总会反复的完成任务,如果只是单纯的完成一项任务,并不能促进我们的进步。只有在反复练习出现正确、错误、速度的提升中找到原因,不断补充和修正心理表征(归纳总结的处理事情的模型),才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进步能力。 当然,导师在反馈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自身进行学习、反馈,修正心理表征,可能相应的结果时间较长,需要的改变更多。 (4)获取更大的成长;我们的一项技能可能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掌握的非常熟练,之后的突破可能就显得较为困难,这个时候我们仍然需要不断的磨炼自身的心理表征。目的是使得我们获取和使用心理表征的速度更快、解决的方案更多。在方法上,可以改变训练的类型,试试别的方法。当然,也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反复练习的次数,来找到阻碍我们发展的原因具体在哪。 这种逻辑的核心在于我们的工作或者学习都是由不同的组成部分组成的,如果我们改变训练方法或者相应加快或减慢训练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更能发现不同组成部分到底在哪些方面发生了问题或者阻碍。故在此问题和阻碍之上涉及更加具体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5)做到前述这些的核心。以上都是方法论,但是想做到这些并不简单,我们会拖延、会懒甚至会排斥这种学习方法,那么如何保持足够的驱动力使之进行下去也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我们对于训练方法的排斥来说,分为继续前行的理由和停下来脚步的理由。我们要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而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在目标上,远超出舒适区的目标往往会导致我们的驱动力不足,那么适当的接近舒适区的明确目标可能更能保持我们的专注力和驱动力; 在自身学习上,内心驱动和实用性驱动,出于目的和渴望也是我们保持驱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念上,我们要相信自己可以进步,可以发展,可以做的更好,而身边人的支持是支持我们前行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加入别人的学习团体或者吸引别人进入我们团队等活动进行驱动力的增强。但是我们无法保证所有人都和我们有一致的目标。与其寻找和我们一致目标的人,不如去改变大家,都成为成长型的思维模式,而关于如何自己成为或者影响他们成为成长模式的人,《终身成长》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弱化停下来脚步的理由也是帮助我们刻意练习的重要工具,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抵住诱惑;我们需要合理的分配时间,在所分配的时间内保持专注,在专注的过程中不做任何与之无关的事情;在不能保持专注之时,不如休息一下,之后继续保持专注。 最终驱动力或者动机应该由外部向内部转化。 当然,智力和天赋永远不是使人成为卓越的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