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面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面是解释、说明,是谜底,十分自然贴切。歇后语诙谐幽默,耐人寻味,为群众喜闻乐见。用歇后语表情达意,比普通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记忆。 这里收集整理部分方言中的歇后语,以飨读者。 老壳顶上生疮,脚底下流脓——坏透顶。 跛子进医院——治脚(自觉)。 老大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没有重点)。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一根筷子吃面——独挑。 小河里撑船——一竿子插到底。 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黃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怀儿婆过独木桥——挺而(儿)走险。 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 外侄打灯笼——照旧(舅)。 茶壸里装汤圆——有货倒不出。 猫儿抓糍粑——脱不了爪爪。 半空中挂口袋——装风(疯)。 黄泥巴掉裤裆——不是屎(死),也是屎(死)。 猫哭耗子——假慈悲。 茅斯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耗子爬称钩——自称(自夸的意思)。 狗屎做鞭子——文又文不得,武又武不得。 癞疙宝吃豇豆儿——悬吊吊的(不稳定不安全的意思)。 豆芽上蒸笼——蜷起脚脚受气。 一坛子萝卜——抓不到姜(缰)。 下雨天出太阳——假晴(情)。 阎王爷长麻子——鬼点子多。 麻子打嚯嗨——全体动员(圆)。 瞎子戴眼镜——多余的圈圈。 半夜吃桃子——拣倒火巴的捏。 冬瓜皮做帽子——霉得起灰(霉透顶的意思)。 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 洋马儿(自行车)下坡——不睬(踩)。 对着窗口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老太婆打嚯嗨——一望无涯(牙)。 矮子过河——淹(安)了心。 三十晚上的案板——不得空。 冬水田种麦子——怪栽(哉)。 马屁股上钉掌——离蹄(题)太远。 裁缝的脑壳——挡针(当真)。 大爷的胡子——不理。 耗子钻书箱——咬文嚼字。 胸口上挂镜子——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老虎屁股——摸不得。 抱鸡婆打摆子——又扑又颤。 半斤花椒二两肉——麻嘎嘎(肉)。 成都到华阳——现(县)过现(县)。 门缝里头看人——把人看扁了。 方言中的歇后语数不胜数,好比和尚敲木鱼——多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