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人间丨村里娃的夏天

 如歌行板11 2019-09-11
短片《我和我的奶奶》

从2014年夏开始,叶祖艺和多位志愿者在江西吉安醪桥村开设暑期摄影工作坊,并在小学开设摄影兴趣班,把相机交给留守村庄的孩子,让他们去拍自己的爷爷奶奶和村里的老人。如此一来,留守家乡的两个群体,通过一部相机得到了更多的沟通与陪伴。小孩获得了拍照的快乐,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老人被拍摄,也得到孙子女的关心。

(本期照片主要拍摄于2014-2015年,在醪桥镇前后共有约70个孩子参与拍摄。时至今日,该项目还在进行中,并与河南、江西、云南等多地的公益机构或个人合作。文中的孩子们现在都在镇上或县城读中学了,他们的父母仍在外打工,他们的爷爷奶奶还在村里,等着孩子们每个周末回村一次。

我叫周丽萍,今年(2015年)10岁了,在读四年级。我弟弟周利军5岁,在读幼儿园。我的爸爸妈妈在东莞打工,只有春节才回家,我们和奶奶三个人一起生活。
我的奶奶,叫李三英,今年70岁,我爷爷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奶奶一共生了9个孩子,养活3个,其中包括我爸爸。我是我奶奶带大的,我很爱我奶奶。
这个假期,我参加了摄影班。我喜欢给奶奶照相,我奶奶说:“我生病了不可以照。”我想奶奶不让我照,我就偷照,真好玩,还有闭眼睛的也好玩。
我奶奶要去菜园里给菜松土拔草,是为了菜能更好地生长。这个菜不会卖,自己吃。
这个花生是奶奶去别人院子里捡的,因为奶奶腰痛就没有种花生。
我平时总是拍他们吃饭,没有什么新奇的,我看他们睡午觉的睡姿有趣,就拍了一张。
这是我爷爷用过的酒壶,现在爷爷不在了,奶奶就把它收起来。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爷爷,我爸爸还没有结婚的时候他就不在了。
这只鸡快死掉了,我很喜欢这只鸡,就给它拍了一张。之前有十几只鸡的,奶奶本来想留到过年吃的,可是都死掉了。
我奶奶在教弟弟数数,我弟弟不肯学,就哭了。我奶奶说如果读不好书,长大了就挣不到钱,如果读好了书,就算以后种田也能挣到钱。
我姑姑打电话问奶奶的病怎么样了,好了一些吗?奶奶有高血压,四月份住院住了十五天。电视里放的是我弟弟正在看的动画片。
晚上,没人跟我一起玩,我觉得太无聊了,就给我自己拍了一张。
这是我奶奶过70岁生日的时候,她正在切蛋糕,蛋糕是摄影老师买的。这是我奶奶第一次吃生日蛋糕,她很开心。
这是我表姐帮我们拍的全家福。姐姐让我好好照,我就把嘴巴鼓得大大的。我爸爸妈妈平时没事不回来,这次回来是要给我外婆办后事,回来了十天就回东莞了。
姑姑和姑父来看奶奶,晚上在我家睡觉,第二天奶奶要去医院检查血压有多高。我奶奶因为高血压住了两次院了。
右下角的鞋子是我姑姑送给奶奶的,其它的鞋子都是我奶奶亲手做的。
我叫李芝凤,今年(2015年)读六年级,12岁。我爷爷叫李兴云,1950年生,我奶奶叫周菊英,1951年生。
我爷爷奶奶生了三儿一女,我爸是老三,他在吉安市区卖木桶饭。因为我户口不在市里,不能参加吉安市小升初的考试,只能回村里读六年级。我平时住学校,周末才回家。
这是我奶奶,她正要吊水洗菜。这口井是爷爷奶奶花钱请人挖的,但没有装压水的机器,所以每次用水都要用桶吊起来。
这是我爷爷,那个时候正好是星期五下午,我刚刚放学回家,爷爷在菜园给小饭菜浇水。这些菜是自己吃的,不用来卖。
爷爷奶奶正在收稻谷,他们种了8亩田,一年能卖一万多块钱。因为他们经常吵架,难得有机会在一起,所以我就拍了他们。
我奶奶正在洗白菜,这是奶奶亲手种的,那时正好是冬天,水非常冰,但奶奶还是把菜洗干净了。
我记得那天早上,我跟奶奶去园子里摘菜,顺便去拍照,我和奶奶一起走了大约十分钟来到了园子里,然后奶奶弯下腰,用她那粗糙的手去摘菜,她摘了第一棵,然后第二棵,第三棵……最后,满满的一篮子菜就好了。但当我去牵奶奶的手时,不由得大吃一惊——奶奶的手冰极了。在我的眼里,奶奶每天没事就坐在家里舒服地看电视,但是我并不知道,奶奶也有辛苦的一面。
这是奶奶做的菜,非常好吃。我爷爷奶奶吃完饭时,我就把它们拍下来了。
这是我爷爷和我堂哥在外面乘凉,哥哥的爸妈在吉安开饭馆。
这是我爷爷和奶奶种的小米椒,这种米椒有许多用处,摘下来可以直接炒来吃,还可以把它们剁碎,经过腌制可以做成辣椒酱,非常好吃,我去学校时,就可以带去吃。
这是我奶奶正在梳头发,她一边梳一边说她的白发又多了。
这是我奶奶睡觉用的床,虽然比不上那些华贵的好床,但被奶奶整理得非常干净整洁。
我叫周彪,今年(2015年)9岁了,在读三年纪。我爸爸之前一直在东莞打工,后来回家承包山林,偶尔做水泥工,我妈妈现在还在县城工厂上班。
夏天时,我爷爷奶奶一边看电视一边吃冰棒。冰棒是几天前买了放在冰箱里的,本来是爷爷奶奶买给我和弟弟吃的,每次会买很多,5毛一根的那种,我和弟弟没吃完,爷爷奶奶就拿来吃,平时他们是不怎么吃的。
我奶奶在睡觉,那几天奶奶感冒了,所以才要睡午觉,平时她是不睡午觉的。但床上太热了,她就睡在地上,这样更凉快。
这是我奶奶在喂鸡吃米,这些鸡是用来下蛋的,有的蛋自己吃,有的蛋卖给别人。这里只有7只,本来是有10只的,还有3只不知跑哪去了。
爷爷在削竹子,插在菜园子里,豆角就可以爬上去了。
这是爷爷养的牛,它们都看着镜头,酷吧!左边的是大母牛,右边两头都是她女儿。大母牛今年12岁了,是爷爷奶奶花了800多块钱买的。大母牛脾气不好,会把绳子弄断,跑到外面去。有一次她跑了,三天三夜没有回来,不过最后还是自己认着路回来了。大母牛生过很多小牛,不过都被爷爷奶奶卖了,去年卖了一头牛,卖了2500块钱。中间那头小牛是前几天刚出生的,那天晚上爷爷睡不着觉,一直守着大母牛,小牛生出来后,爷爷特别高兴。
这是我爷爷养的牛,每天晚上把牛赶回来后,我爷爷要喂它们吃菜。白天爷爷会把牛赶到山上,如果有空,就看着牛,如果没有空,要去给人家做泥水工,爷爷就把牛绑在树上,让牛自己吃草,中午回来了就牵牛去喝水。如果不让牛喝水,牛会热死的,之前就有人忘记给牛喝水,两头牛被热死了。
这是我爷爷奶奶一起去山上砍的柴,奶奶刚刚担回来,我看见了就拍了下来。爷爷也担了一担,但我没有拍到。这一担柴晒干了能烧四五天,烧完后,爷爷奶奶又要去山上砍,很辛苦。前面的是我的弟弟,有人追,所以我弟弟跑了起来。
这是爷爷的手,给爷爷看照片的时候他说不错,就是看起来太老了,皱巴巴的。我拿给奶奶看的时候她就说太瘦了。我爷爷的手这么瘦,是因为他经常干活,又种田又做水泥工,很辛苦。
这是爷爷七十岁的时候拍的,当时村里来了个照相的,爸爸就叫爷爷奶奶去照相,照了两张,一张50块钱,一共是100块钱。我看到照片挂在墙上很好看,就拍了一张,我觉得这张照片拍得不错。
我叫邹海莲,今年(2015年)10岁了,读四年级。
因为我爸爸妈妈要打工养家,加上爷爷奶奶不在身边,所以就把我送到外婆的妹妹家里寄住,外婆的妹妹不愿意被拍,所以我拍了很多邻居的照片。
自从我参加摄影班后,我拍的第一个老人就是邻居家的太婆。拍照后,我开始了解这个村子的老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
这是邻居太公家里的钟,我在别人家里都没看见过这样的钟,太公说这个钟用了几十年了,现在还能用。它上面的时间是十二点二十分,正是太公太婆吃饭的时间。
太婆在喂弟弟吃饭,太公在后面吃饭。太公太婆的儿子在深圳卖木桶饭,只有春节的时候才回来,所以平时就只有太公太婆带着孙子在家里。桌子上那个是我拍的照片,老师洗出来后,我送给太公太婆,太公太婆很高兴。
这是太婆晒的辣椒,太婆自己种的,但种得不多,因为太婆老了,动不了了,又要带孙子,没有时间。这个辣椒可以用来炒肉,也可以用来炒青菜。太婆把这两根摆放得非常好看,我就拍了。
这是太公太婆的床,晚上他们就睡这张床,这个床很老了,太公太婆都睡了几十年了,他们的儿子女儿是在这张床上出生的。太公太婆的儿子盖了新房子,但他们说住不惯新房,睡不惯新床,还是要住老房子,睡老床。
中午吃完饭后,天气很热,太婆躺在竹床上睡觉,她的孙子躺在里面睡不着,睁开眼睛在发呆。大热天的时候,太婆经常躺在上面休息,有时候就坐着摇扇子。那张竹床用了几十年了,还好好的,真结实。
因为竹床被太婆和孙子睡了,睡房间里又热,所以太公就在椅子上躺着睡觉。太公在热天的时候,白天也睡觉,跟太婆一样,不知道是不是跟他们老了有关系。这张照片是我同学邹茜拍的,当时我见他们睡着了,就坐在那里看照片,邹茜就拍了我和太公。
这张是太婆家的厨房,太婆吃完饭后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外面的光照进来,非常好看。太婆在这个厨房里做了几十年的饭了,但还把厨房保持得这么好,真是一个能干的太婆呀。
这是我在暑假照的,这个地方是暑假教拍照的教室,上面的白布是用来放(投影)照片的。这个老人是房子的主人,他当时累了就躺在那里睡觉。
中国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2017年,流动人口增加到2.44亿人。这场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潮”在为家人争取更丰厚的收入的同时,也将孩子和老人留在了农村。受人口流动影响, 2015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4051万人[1],农村留守老人已超过5000万人[2]。
叶祖艺,85后,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位独立纪录片导演,他从2011年开始回家乡拍摄村里的老人,而后发起“农村空巢老人照片展”。
项目进行到第三年,叶祖艺发现社会反响很好,但村里老人依旧孤寂。“我们的展览并没有带给老人多大的改变”,“当我们说关爱老人时,我们到底有没有想过老人最需要谁的关爱?是我们这些外来者,还是他们的亲人?答案无疑是后者。我们的千言万语也抵不过亲人的一声问候,我们即使天天看望也抵不过亲人一小时的陪伴。”这成为给孩子开设摄影课的初衷。
在摄影课中,叶祖艺说自己不会去教孩子摄影技术,那会限制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而是让孩子去观察、去发问,引导他们去关心爷爷奶奶,与之沟通。“我们希望他们享受拍照,体会其中的乐趣,多一些时间和老人相处,从而增进对老人的了解,学会去关心老人。”
■ 醪桥村摄影班的孩子正在一起看照片,不少村里的老人也在场。
分享照片是村里摄影班重要的部分,摄影老师会在这个环节向孩子发问,引导其询问更多的信息。
孩子和爷爷奶奶有了更多对话:
“爷爷,你种了八亩田,觉得累不累?”
“还可以吧。”
“你割稻子都是你和奶奶割的吗?”
“是用收割机割的。”
“哎呀,那过得还不错嘛。”
“那你们小时候吃的是什么?”
“以前我们都吃萝卜煮饭,大菜煮饭。”
“你小时候会经常生病吗?”
“会啊。”
“你爸爸妈妈会带你去看医生吗?”
……

<<滑动翻看图片>>

摄影班结课的时候,孩子们一起在村里办了一个自己的摄影展。展览很简单,把挑选好的照片冲洗出来,用夹子挂在绳子上,孩子们和在村里的人都会来看。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8).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2018.https://www./chapter-10-children-affected-migration.
[2] 中国社会报.(2018.3.7).全国政协委员朱晓进建议: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关爱服务.http://mzzt.mca.gov.cn/article/2018lh/dbwyhmz/zxwy/201803/20180300895338.s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