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 一场寒 进入秋季,冷空气活动的次数逐渐增多,由于气温的变化无常,昼夜温差悬殊,所以,秋季又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这一时期重视身体保健很重要,在这个季节的常见病症有以下几种: 秋季气温的多变,冷空气的频繁活动,使得秋季成了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伤风感冒可以通过振奋护卫肌表的阳气,而趁邪未深入之时驱邪外出,迅速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大椎为督脉之穴,督脉具有统帅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而手足三阳经,都汇聚到督脉的大椎上,因此大椎又被称为“阳中之阳”,只要给大椎适当的刺激,就可以振奋阳气,祛邪防病,使人精神抖擞。 振奋阳气的好方法:大椎搓热通阳法先将双手掌心搓热约一分钟,然后迅速按到大椎穴上,此时你会感觉到颈后温烫的感觉非常舒服,接着沿着背部正中线以大椎为中心上下搓动,使热力向下渗透,使大椎穴局部发热发烫,并向四周放散。 入秋后,天气渐凉、温差大,空气湿度较低、浮尘较多,各种杂草、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增多,导致鼻炎高发。 治疗鼻炎,一般我们会将迎香与上迎香组合来用。因它太有效了,一针刺入,患者立刻就会有种特殊的酸感出现,这种酸比吃芥末还来劲,且会一直酸到鼻根,让你顿时两眼泪汪汪,鼻涕一大把,但也会立刻让你鼻窍通畅。当然,按摩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用手掌大鱼际(当然,用手指指腹也可以),擦摩鼻旁鼻唇沟, 从迎香至上迎香,反复纵向擦摩,使局部发红发热即可,可以起到通畅鼻窍、缓解鼻塞、治疗鼻炎的作用。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冷暖变化不规律,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刺激,抵抗力减弱,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的疾病。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容易在秋季加重。 哮喘一般表现为喘息、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等。得了哮喘,除了服用舒喘灵之类的药物以外,其实身体里就藏着一个平喘的穴药,穴如其名,这个穴药的名字就叫定喘。 定喘穴位于背部,是个经外奇穴,具有止咳平喘、通宣理肺的功效。哮喘发作时可以用力点按此穴,哮喘缓解期可以穴位贴敷或刮痧。 快速取穴:俯卧位或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 秋季的寒暖常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人防不胜防。在晚秋时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 中医说心主血脉、心主神志,人体全身的气血都要流注于心,而且五脏六腑的魂魄都藏于此处。心的虚实变化,会影响到全身血脉的运行通畅,而血的盈亏也会影响心的功能。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起始穴,与心相连。单看“极泉”这两个字,很容易就会和泉水联系在一起,极泉就是处于极致的泉水。极泉穴位于腋窝的最深处,集中了许多与心脏相联系的神经和血管。因此,对极泉穴进行弹拨,可以把刺激传导到心脏,具有保健和急救两大功用。对于心脏供血不足,经常出现心悸、心痛症状的人来说,经常弹拨极泉,不失为一个简便易行的保健方法。 秋季气候干燥,皮肤也容易干燥。很多皮肤病在秋季爆发,多表现为皮肤瘙痒,疼痛。红肿等。 如果皮肤过敏瘙痒难忍,涂药膏又怕产生激素依赖症,可以在膝关节内上方的止痒三角区内走罐,这个三角区内有三个穴位:肝经的合穴曲泉穴,脾经血海穴,经外奇穴百虫窝。 由于肝主藏血,脾主统血,所以曲泉与血海配合,可以共同起到养血的功效,血行风自灭,养血便可祛风止痒。 百虫窝是止痒的经验效穴,在足太阴脾经的循行线上,具有活血止痒的功效,可以配合血海迅速止痒。如果不方便走罐,也可以分别擦热,或刮痧三个穴位,同样可以达到祛风止痒的功效。 文字 | 程氏针灸 |
|
来自: 昵称15607564 > 《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