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获得深刻思考的能力?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思考的目的是什么?思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真理不容获得,这是因为真理隐藏在混乱之中,我们需要从混乱中找到真理,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深刻思考能力的原因。 我们回归到思考的本质,思考是一种运算能力,思考不是拼速度而是拼能否到达真理所在地。因为真理隐藏在混乱之中,我们需要从混乱之中找到真理,真理实际上是三样东西。 第1:事情的本质、原理和关键。 第2:因果关系链。 第3:正确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与策略。 (1)什么样的人天然具备深刻思考能力?聪明人! 那么聪明人和普通人的思考能力差在哪里呢?我们需要回到获得真理的过程,假设真理是一段路程,100代表真理所在地,那么聪明人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从1到达50,甚至能到达60。而我们普通人,一天所能思考的极限也许只有10或者20。 如果从速度和极限这个方面来考虑的话,那么聪明人会在非常短的时间,例如2天到3天就可以获得某一事情的真理,我们普通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如果中途放弃了,我们会离真理越来越远,这就是速度与能力的差别。 有没有那种特别聪明的,一瞬间就可以获得真理的人呢?实际上这也分事情的大小、难易程度,如果真有人几秒就可以获得真理,那绝对是世间少有的天才。 我们作为普通人在思考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获得深刻的思考能力呢? 我们需要回归本质,深刻思考是为了获得真理,这是一切的出发点。那么我们需要从思考的特点来考虑如何让自己获得和聪明人一样的深刻思考能力。 (2)我们说一下思考的性质,思考有4个性质,这是我们掌握思考能力的关键。 第一、我们每个人的智力是有限的,也就是我们在一天之内思考是有极限的。 我们还是回归到真理,如果真理是100,那么我们在一天之内思考的极限,有些人是10,有些人是20,有些人是30,超过这个极限大脑就会停止。这是第一个特性,每个人的思考在一天之内是有极限的。 第二、我们在一天之内的能量,不管是体力,精神力等各个方面也是有限的。 如果今天你忙于工作,那么你的工作会消耗你巨大的能量。假设我们本身的能量是100,工作消耗了我们80%的能量,那么我们只剩下20%的能量,如果你思考的极限是20,那么就相当于我们这一天最大的思考极限只有4,能量限制了我们思考的极限。 并不是说你的思考极限是20,在你的能量非常稀少的情况下,你还能够进行思考。就像我们每天工作或者学习很久之后,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愿意再去学习、再去思考,因为我们的能量已经到达了极限。大脑已经没有能量,无法启动了。 第三、我们的整个思考过程实际上是伴随着记忆的过程,但记忆也消耗能量。 当我们想回忆某些事情的时候,有些特别简单,可以很容易的回忆起来,有一些比较复杂,在复杂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动用非常多的大脑能量才能回想起事情。我们的整个思考过程需要记忆的帮助,我们是边思考,边记忆;边思考,边回忆。实际上在思考的过程中有两样东西在消耗我们的能量,一个是记忆,一个是思考,因此我们无法发挥思考的全部极限。 第四、思考的前提——我们所有的思考都是建立在前一个思考基础之上。 比如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那么我们下一个思考是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就相当于爬楼梯一样,我们每一次的思考就相当于走上一阶台阶,前一个台阶是下一个台阶的基础,我们能走多高,取决于我们的前一个台阶处于什么位置,而前一个台阶是基于它之前的台阶,所以深刻的思考就是无数思考的累积。 我们了解完了思考的性质,就需要针对这些性质而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 (3)首先因为智力的有限性,所以我们每天只思考一个主题。 我们第一天思考一个主题,然后第二天还是思考这个主题,我们坚持一周、一个月、半年、一年,那么哪怕我们是普通人,我们每天思考的界限是10,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也可以获得真理。 虽然说聪明人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近真理,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每天去思考,那么我们也可以到达真理,这就相当于“龟兔赛跑”,重要的是你能否坚持到达终点,而并不是你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马云在西点军校说过:自己每天会思考6个小时。 我大体算了一下,如果上午是从9点开始思考,那么三个小时之后,应该就是12点;下午如果从2点开始,应该在5点结束。当然马云的很多思考不一定是大块时间,有一些可能是碎片化的、例如车上、睡觉前等。 至于我们普通人一天拿出6个小时思考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能把每天的思考时间不断的往上累积,比如说先从1个小时开始,然后2个小时、3个小时,4个小时甚至5个小时或者达到马云所说的6个小时,每天的时间达到了,然后就是长久的坚持,那么哪怕我们的智力极限只有10,但是因为我们每天在坚持,我们也能对一个问题产生深刻的思想,获得真理,这就是深刻思考的能力。 第2个,我们每天能量是有限的,像《孙子兵法》所说“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所以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思考时间集中于上午,其次是下午,最后是晚上,在我们能量最好的时候思考我们最重要的问题。如果你有早起的习惯,那么早晨是最好的一段时间,因为这段时间进行思考,它也不会占用你的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这样更现实一些。 这就是在最好的时间去思考我们核心的问题,不要等到你能量没有了再去思考,不然只会有心无力。 第3个,我们说过思考的过程会伴随着记忆,记忆会消耗能量,我们怎么才能减少记忆对能量的消耗呢?这里我们就需要用到笔记,我们用笔记辅助我们的思考,我们要把思考的结果记录到我们的笔记之中。 我们在做数学题的时候为什么需要用草稿纸呢? 因为我们需要借助草稿纸把一些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特别是步骤很多的时候,如果只靠心算,会消耗我们大量的脑力,同样的,对于思考的过程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推理与演算。 等到下次翻开我们的笔记,笔记中记录了前一次的思考结果,我们可以在现有思考的基础上继续新的思考,这个和性质4有关。 为了减少记忆的压力和对能量的消耗,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工具的配合,在这地方唯一需要用到的工具就是笔记,笔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但是笔记分为三种: 第一种,纸质笔记本。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纸质笔记本,记录我们的思考,纸质笔记唯一的缺点就是随身携带会比较麻烦。 第二种,我们可以用无纸化的笔记,那就是notability。这是iPad上的一款笔记软件,当然OneNote也是一款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印象笔记是辅助我们记忆的首选,把思考呈现为文字化方面,它也是第一首选。 第三种,我把它称为“大白板”。能实现白板功能的方式有三种
以上三种笔记工具都是非常优秀的,但这些工具都要符合一个中心化的原理,那就是“知识云”的思想,什么是“知识云”呢?知识云包含三点: 第一点、我们要通过笔记把我们的所思所想收集在一个笔记本之中,这样不会产生混乱,找起来也方便。 第二点,记录好信息之后,我们要对思考的结果进行整理,因为最开始的内容是混乱的,我们要把思考的结果从混乱变成一种有序的框架结构。 第三点、我们可以随时的找到它们 ,这点特别重要,因为只要能随时找到它们就可以随时升级它们。 用笔记把思考与记忆进行分类,减少记忆对能量的消耗,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思考的力量。 我们再回看思考的第4个属性——我们的思考是建立在前一个思考的基础之上,那么我们要把这些所有的思考结果拼成一个大整体,拼成一个拼图。 在这个地方我介绍一种思想,就是上文说的,我把它称为“大白板”思想,具体是什么意思呢?这来源于我的一次经历,有一次我在思考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我在白板上写上了自己思考的所有结果,当我写完所有的事情之后,我开始找其中的因果链,通过线条,我把所有的因果关系串联起来,通过因果链我发现了事情的本质,通过本质,找到了事情的解决方案。 下图是我对这个问题思考的截图,因为隐私,我做了模糊化处理。 思考的具体化,我把称为“点、线、面、体”。什么是点?点就是一个灵感,你遇见某件事,想到了某个问题,想到了一个点子。 什么是线?就是针对这个问题产生最初的思考,并且把思考从大脑中写到笔记本中,这是第一次系统思考。 什么是面?我们第一次思考的结果也许不够全面、不够准确,我们要从更多维度去思考这件事情,下文我们会详细解释“面”。 什么是体?就是把思考的结果形成系统的框架结构,并且不断的升级,升级的来源可以是学习、可以是实践。 我们获得深刻思考的能力,不是为了让自己变的多聪明,因为我们的智力是天生的,很难有特别大的提升,虽然说有很多的辅助工具和技巧,但是本质上我们是通过持续的思考来获得真理。 (4)上文我们讲到“面”,这里我们再详细的讲一下。 我们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持续的思考可以获得真理呢?我们需要从两个维度去考虑: 一个是广度 一个是深度 广度代表你考虑的有多全面,深度代表你有多少细节。 如果广度、深度是一种三维模型,那么我把它展开变成二维那会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横向和纵向,如同数学中的X轴和Y轴。我们如果能把横向和纵向各自方向无限延伸,就相当于把深度和广度从一种三维变成一种可衡量的二维,在二维空间不断的延伸就代表我们思考的深刻性,这也符合我们说的大白板思想。 下图为台风来临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这个是用思维导图制作的,从X轴和Y轴无限延伸就是深刻的思考。 (5)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一样,都需要锻炼的。那么我们该如何锻炼呢?我们该思考哪些问题呢?实际上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思考的主题库,就是对人生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持续的思考,比如学习、思考、成长、人生、工作、事业等,对于这些问题进行持续的思考。 普通人想获得深刻思考的能力,本质上就是在能量最充足的时候,对一个问题持续的思考。每天的思考就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虽然说我们爬的慢,但是因为我们能坚持,所以我们也可以获得真理,真理的本质无非三方面: 1.本质 2.因果链 3.解决问题的正确步骤。 (6)我演示一下我的做法。 假如今天是9月2号,上午9:00。 我会打开notability,新建一个主题,例如“学习力”。我会在这个笔记本中写下自己的思考,然后再去整理这些思考的结果,找到因果关系链,这是找到本质的前提。时间也许是一上午,也许是一天,如果有了初步的结果,我会把思考的结果写成一遍文章,写成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升级,你看到这篇文章也是此目的。当进行第二次升级的时候,我们会用xmind重新梳理一下这篇文章和notability中的笔记内容,升级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学习、思考、实践”。 这个过程贯穿于每一天之中。 最终思考的结果会有两个: 第一、“大白板结构图”,它代表的是逻辑、框架。 第二、文章,文章代表细节。 总结一下我们普通人并不具备像聪明人一样快速的思考能力,如图手机内存一样,我们无法从2g变成8g,或者像电脑的CPU,无法从英特尔i3变成i7,但是我们普通的“大脑”依然可以完成复杂的工作,获得我们想要的真理,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坚持思考。 因为思考的特性决定了我们每天思考是有限的,我们每天的体力和能量也是有限的,我们的记忆和思考都消耗能量,我们的思考是建立在前一个思考之上。因为思考的性质,所以我们每天拿出固定的时间,持续的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并且把思考的结果记录到笔记本上,然后对思考结果进行整理、进行升级,找到事情的本质、因果链、还有就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步骤,我们依然可以获得真理。真理才是我们最想要的结果,而非思考本身。 真理从不计较你来的早还是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