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陈海旭,再生医学博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副研究员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坊间的这段对话 啥对话? 你快说! 快说!! 说!!! . . . . 图片来源网络 '你知道吗?据说,睡觉时身体抖一下,都是身体在长个儿' '我有点缺钙了,昨晚神经系统向我发送了一条抖动弹窗' '大脑担心你睡着睡着就不行了,想测试一下身体是否还活着,所以动弹一下。' 图片来源网络 言归正传 就是有时自己睡着没多久 感觉身体会腾空猛然坠落的感觉 就像要掉下床去了一样 接着身子会突然不自觉地抖动一下 图片来源网络 抖也就算了 把自己吓一跳 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今天必须让你抖个明白 睡觉时突然抖一下是怎么了? 关于睡觉时身体抖一下的现象,网上说法也是五花八门: 1、身体在长个儿? 答案:不好意思,你想多了。 如果按照这种解释,大家多抖几下身体就长高啦? 图片来源网络 2、缺钙,神经系统向你发送了一条抖动弹窗? 答案:有一点关系。 当身体中的血钙低时,确实会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亢进,从而引起痉挛抽搐。 图片来源网络 缺钙引起的抖动一般较频繁,有时会伴有肌肉、关节的疼痛感。但睡觉时偶尔抖一下跟缺钙没多大关系。 3、是癫痫的征兆吗? 答案:不是。 癫痫抽动多发生在清醒时,通常是以突发意识丧失和全身强直、抽搐为特征,类似于躯体或肢体电击样抖动,有时可连续数次。 4、大脑担心你睡着睡着就不行了,想试一下身体还活着? 答案:不想说啥了,送你四个字——脑洞大开。 在睡梦中猝死的人,主要是因为伴有基础疾病,例如:重度肥胖、重度打鼾、冠心病、心衰、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 图片来源网络 调查数据表明,大约70%的人发生过睡觉时突然抖动,而且这些偶尔发生抖动的人都很健康。 所以,以上的说法都不靠谱。 看到这里,不得不说,其实真相是:睡觉时突然抽搐是临睡肌抽跃症。 什么是临睡肌抽跃症? 临睡肌抽跃症是一种无意识的肌肉颤搐,表现为刚入睡时身体猛然一抖,而且通常会伴随着一种跌落或踏空的感觉,类似触电一样的动作。 这种偶尔发生的抖动是在人处于睡眠周期中的“快速动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也是通常所说的做梦时间。 其实,睡觉时偶尔抖一下,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表现。 类似平时打嗝、眼皮跳、身体疲劳或精神紧张时出现的肌肉抽动等,如果平时身体健康,不必过于担心。 为什么会发生临睡肌抽跃症? 1、过于疲惫 生活压力过重,长时间加班,睡眠质量不好等,容易引起精神紧张。 2、体内缺钙引起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学生以及发育期的小孩子身上,当体内的血钙含量低的时候,会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亢进,从而引起痉挛抽搐。 家长们注意可以让孩子多摄入高钙食物,增加户外活动。 3、脑部疾病 如果睡觉时频频出现身体突然抖一下的现象,清醒时忽然会有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这意味着有可能大脑出现了问题,如肿瘤、脑退化性疾病、脑中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等。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时候大脑似乎在发出信号,告诉你身体健康已经亮红灯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去医院检查。 如何预防发生临睡肌抽跃症? 1、规律作息,保持活力 生活作息要规律,成年人需要7-8小时的睡眠,如果没办法睡足7个小时,可以午间补充小睡。 2、限制咖啡因的摄入 过量摄入咖啡因会造成神经过敏、焦虑失调。 图片来源网络 健康的成人每天摄入咖啡因的量要低于400毫克,每天不要超过3杯咖啡。 3、适度伸展拉伸,释放疲惫 临睡前半小时,可以做一些轻柔伸展或舒缓瑜伽动作,拉伸腓肠肌、足部肌肉,缓解肌肉的紧张,能够减少临睡肌抽跃症的发生。 图片来源网络 4、借助音乐,增添乐趣 欢快、愉悦的音乐能够让疲惫的身心增添不少乐趣,睡前听一些轻音乐还能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5、正确睡姿,舒展身体 尽量避免趴着睡、蜷着睡,这时会使胸腔被直接压迫,心脏,肺部容易出现不适感,当胸闷、呼吸不顺畅时会引发临睡肌抽跃症。 正确的睡姿可以有效减少临睡肌抽跃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多数人适宜以右侧卧位为宜。 因此 睡觉时抖一下 并不是网络上流传的那些流言 其实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偶尔抖一下是没必要太担心的 如果频繁抖还伴有头疼头晕 那就要去看医生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