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文化两题

 青岛田骏 2019-09-11

         1、   中西文化差异的起点      

    我国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把中西文化的差异的始点视为原始“巫术文化”终结后的分疏:
     西方人从“巫术文化”中脱魅而走向科学与宗教;而华夏人则走向道德伦理的畛域“德”与“礼”。应该说这是一个颇具洞见的结论。但仍有疑问的是:为什么前者选择了科学与宗教?而后者选择了“德”与“礼”?
     于是,就需要在历史的隧道内进一步回溯,那个分疏的源头在哪里?巫术时代,神话英雄时代毕竟是当时物质文化生产的表征,还是从“物质文化生产”中寻觅。
   从 有限的史料描述中,可以初步认定当时西方的物质生产主要是牧游与航海文化;华夏主要是农耕文化,那么为什么前者对应科学与宗教;后者对应了道德哲学呢?这是一道很难解析的难题。 
      但可以初步确认的是----也如老子所言的:凡是反复宣扬的东西必然是稀缺的,由于稀缺总是被一次次的加以强调。当时“德”与“礼”被抬高到国家御用哲学的高度,就证明它因稀缺而被反复强调。可见,当时人际关系(大概主要是君臣上下级关系)极为紧张,简直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这类“窝里斗”就必然需要道德哲学加以调整,纠正。这点应该是可信的。
      周公“制礼作乐”,将巫术文化加以理性化构建,至今3000多年历史,直到现在,继续着“君臣礼仪”、“三六九等”,“崇拜文化”、“瞻仰文化”、“跪拜文化”......,那个源头就是在“巫术文化”分疏之后......

          2、历史的野蛮与文明

      持续数千年之久的缅怀,敬仰,跪拜,瞻仰,朝圣和歌颂等等,竟然没有消歇,犹如那种古墓中因发霉而浓烈刺鼻的朽木,各位感到怪异吧?这些都是面向过去的时间,面对几块墓碑、几具遗体,几处故居,几件睡衣,几把锄头,几支土枪,用虔诚的肢体语言,表达着那种爱慕、敬畏或忠诚......>
     一年一度热闹非凡的“祭孔大典”,竟然一丝不苟复活2000多年前那些古怪、发霉的礼仪姿势,与“文艺复兴”不同的是,不是借助古代的服装口号出演新的场面,而是试图通过向木乃伊输血而复活。就如秋雨先生把什么王阳明、苏东坡、李清照等等打扮成超验至圣的大神,甚至与当代顶尖的政治家或思想家并肩。
     既然,我们承认一部人类进化史是由野蛮向文明的演变的历史,那么,我们必须承认过去的野蛮何其强大。我们不能以精湛的提炼技术将历史提纯成一部毫无瑕疵的文明史。不能否认的是,在某些重大事件的起始、源头是激烈博弈的,杀戮的,血腥的......。
     对此,德国思想家本雅明对此有着极为清醒认识,下面这段话极具洞见:
    ---“文化遗产,若不同时证明这样一种野蛮,那就从来不能成为证明文明的材料......”
                                                                                        《关于历史的概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