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这篇文说,给你聊聊阳气。 时下,阳气这个词儿特别流行。不少患者半开玩笑地跟我讲:“你说我是不是阳气不足了”? 什么是阳气不足啊?用中医的讲法看,就是阳虚症候。阳虚症候,在各类疾病患者的身上多见,在一些亚健康人群的身上也多见。 那么,怎么辨别自己是否处于阳虚状态呢?我想了想,与其说照本宣科地告诉你所谓“标准答案”,不如换个角度,用更加可感具体的方法告诉你。 我认为,一个人的阳虚状态,最容易在晚上体现出来。为什么?因为夜晚属阴,阳气潜藏于内,故而相对会更明显地把阳气不足的问题显现出来。 请您记住,当你晚上睡觉的时候,出现下面这七个问题或现象的时候,要考虑阳气不足。 1,不分什么时候,闭眼就能睡着,全天昏昏欲睡,睡下了就不想起来。 《素问》告诉我们:“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可以说,阳气充足的人,我们的头脑才会灵活、才会有充沛的精力。阳气者,根于肾。肾,藏精。肾阳不足,肾精匮乏,则精阳之气不能上充于脑,于是我们就会特别想睡觉、整个白天昏昏欲睡,睡下来就不想起来。这在一些年高的人,久病的人的身上比较多见。 2,睡觉的时候,腿脚容易抽筋。 正如前所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虚到一定程度,夜里寒凝之气扰及筋脉,我们就容易抽筋。很多老年人在入冬以后睡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 3,睡觉的时候多尿,每天晚上起夜如厕3次以上。 肾阳不足的人,膀胱收摄之性不强,固摄无力,所以就容易多尿。这种多尿,每次尿量都不小,尿液清长。这体现了我们的肾阳亏虚,无法气化体内水液的问题。 4,睡觉的时候,四肢发凉,捂也捂不热乎。 四肢为阳气之本,脾肾阳虚之人,阳气不能荣于四肢,就会让我们手凉脚凉。请注意,偶尔的手脚发凉,不足为惧。但是如果经常在冬天夜里手脚凉,捂不热,那就要考虑阳气亏虚了。 5,睡醒后下肢、双脚略有浮肿。 到了冬天,有些人在早上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的双脚、下肢有略微的浮肿。这是秋冬季节阳气潜藏于内,加上素体阳虚,使得水液气化蒸腾失常,进而聚成痰湿,凝滞在下肢。这种情况下,我建议你要仔细检查自己的心脏功能和肾脏功能。 6,睡觉之后会感觉到肢体疼痛,尤其是小腿、足部的疼痛感。 有一些人,睡觉之后会感觉到下肢小腿、足部疼痛。最严重的,白天不疼,专门在晚上疼,而且一疼起来就睡不着。你越是不动弹,保持安静,痛感越强烈。这就要考虑静息痛,是一种下肢血管病变的体现。用中医的话来理解,就是夜晚阳气潜藏于内,加上素体阳虚,使得局部气血温运无力,寒凝经脉所致。 7,晚上睡觉的时候盗汗。 盗汗的发生,往往很多人会想到阴虚有热。其实,阳虚之体,也会让人盗汗。我们体表的卫气,负责固摄肌表毛孔,不让津液随意外泄。卫气,根于肾阳,它本身就是阳气的一部分。所以当我们肾阳不足的时候,卫气固护肌表腠理的职能就会下降,到了晚上,卫气更弱,于是津液外泄,形成盗汗。 可以说,以上七个,是我能想到的,阳虚之人在夜里睡觉时的典型表现。其中有很多,可以说,只能在夜里睡眠的时候感受到,平时则感受得不明显。 那么,阳虚了,怎么办?不同的症候,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我在这里,最提倡的就是用艾灸的方法。我们千万不小看艾灸这样一个简单的办法。它对于许多虚损性疾病,效果是很好的。尤其是对于各类阳虚症,更是恰到好处。具体的,就是利用命门穴和神阙穴。神阙穴,就是肚脐。命门穴,则背部正中线,属督脉,和神阙穴在一条横线上,位置相互对应。命门穴是元气之所系,真阳之所存。神阙穴乃神气通行之门户,可以温阳补肾,回阳固脱。两者配合,用艾灸之法,每天每穴20分钟,日久完全可以有效改善阳虚状态。我们不要看它简单。它的实际效果,是完全可以信赖的。 好了。文说到这里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
|
来自: 九五至尊z9aao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