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艾灸高手都是在早上艾灸,而非晚上?

 世纪风 2019-09-11

人体需要阳气,就好比生命需要太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值得我们一生去重视,所谓养生就是养阳。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大,睡眠不足,再加上饮食不合理,贪吃冷饮,十分容易损耗身体的阳气。阳气既然有损耗那就要补救。那么,如何补阳气?什么时辰补阳气效果最好呢?

一,为什么早上艾灸补充阳气效果好?

古人将一天的时间按照春夏秋冬来划分,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黄帝内经》记载:“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意思就是: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病,都应该顺从自然,顺应天时。

早晨是太阳初升的时候,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是从早晨开始生发,此时人体的精气神最旺,抵御病邪的能力最强,因此是调动阳气的最佳时机。

人体的阳气如果损耗了,是不能再生的,只能补充。艾灸能调用人体自身的力量,还借用了艾草的药性和灸火的热性。药性和热性都是强大的外援,所以艾灸扶阳效果是最好的。

一天中艾灸的最佳时间是早晨七八点,或脾经当令(9-11点)的时候。这段时间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由弱变强,并在正午的时候达到顶点,此时艾灸可以事半功倍。

有人可能会疑问,晚上艾灸对身体不好吗?偶尔晚上艾灸是可以的,对身体并无损害,但如果长时间晚上艾灸,容易伤阴。因为晚上阳气入里潜藏,是阴气最盛的时候,此时艾灸不仅会伤阴还会将潜藏的阳气调动出来,容易失眠、上火,对身体不益。

二,艾灸补阳穴位

1、大椎穴

大椎穴为“诸阳之会”,位于背部的最高点,背部属阳,而大椎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所以被称为“阳中之阳”,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2、神阙穴

神阙穴为任脉上的阳穴,是人的元阳发源的地方。因此常灸此穴能益气补阳、温肾健脾、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

3、命门穴

命门穴为督脉上的阳穴,与神阙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之所在。常灸此穴能培元补肾、强健腰脊、补阳通络。

4、关元穴

关元穴为历代医家公认能起死回生的重穴,常灸此穴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起到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理气和血、补虚益损的效果。

三,如何做到阳气不损?

人的生命即是一团阳气,阳气旺则生命力旺,阳气弱则生命力弱。我们养生和养阳气,就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平时吃、穿、住、行、睡和工作,都要注意。比如饮食上不贪吃冷饮,寒热要平衡。千万不能空腹喝冰水。夏季注意不要多用空调,穿衣服不露背;不赤脚;不露肚脐,晚上不熬夜,等等这样才能保持阳气不损。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生命力旺,其心神必旺;反之,生命力弱,其心神亦弱。小孩子阳气旺盛,因此能整天蹦蹦跳跳而不觉疲劳。小孩心神充足,因此背诵东西不容易忘记。

养阳最简单的方法是适时的睡眠。古人讲“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睡醒叫“寤”,睡觉叫“寐”,所以失眠就称作“不寐”。白天是阳气所主,夜晚是阴气所主。白天我们需要工作、学习、劳动,阳气充沛,人就神清气爽,精神十足。到了晚上,阳气下去了,阴气上来了,人就要停止活动,静静的进入睡眠。

所以,夜晚睡觉是敛藏阳气,让阳气休息,早晨醒来,人体阳气生发,一天的工作精神都会有精神。

古人讲究睡“子午觉”,遵循“子时大睡,午时小憩”的规律。因为午时(中午11时至下午13时)阳气最盛,睡午觉有助于缓解压力,保持一天精神饱满。只有起居合乎天地间的规律,阴阳才能平衡,人体才能强健。

什么消耗我们的阳气最多呢?是精神。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五种外在表现的神、魂、魄、意、志,与人体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神属心,魂属肝,魄属肺,意属脾,志属肾,精神上的不调和,也会引发脏器的病变。这种无形的阳气,随时左右着人体的健康,这也是养生最大的奥秘。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养阳十分重要。

四,阳气不足或不通则成瘤、成淤

生命就是一团阳气。阳气充足、通畅,则百病不侵,还能有效化解体内的阴浊凝滞。如果阳气不足或不通,则机体无法化解阴浊瘀毒水饮痰湿等,就可能以脂肪瘤、结石、增生、囊肿、肿瘤等状态表现出来,比如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肝血管瘤、腰椎增生等,都和阳气不足无法宣通有关系。

不过,即使检查发现了这类东西,也不用太焦虑,这都只是暂时的生理变化。一旦阳气充足了,气化功能增强,这些产物自然就会消失。所以,如果你有这类症结,赶快去补阳气吧。

此外,阳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无力温暖血液,血液还会沉积下来,像水结冰一样凝结了。这些变化,藏在身体深处,平时很难察觉,但身体里的河流有无数分支,散布在体表上,脸上长斑,就是一个信号,提名你身体里的河流不通了,阳气不足了。

每天我们能从饮食中获得食物中的能量,全赖于阳气的气化功能。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体弱的人和生病的人,饭量也跟着减少。因为体内阳气不足,无法气化(消化)食物。如果强行多吃,还会引发积食,给身体带来很大负担。

总之,若阳气健旺,气化功能正常,则体内浊毒都能顺利排出;若阳气已虚,气化功能异常,即会产生病理代谢产物,郁滞于体内,即是疾病。

五,阳气与治病

既然阳气就等同于生命力,我们治病和养生很多都是针对阳气不足来进行的。病愈的本质就是邪退而阳气得安;身体之所以不生病,是因为阳气旺盛而邪不能客。

《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即为阳气,是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又叫“卫气”,卫是卫兵、保卫的意思。阳气就好比人体的卫兵,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人从幼年一直到中年,阳气都是一个增加的过程,阴气比较弱。这个时候疾病及时治疗,容易痊愈。到了中年以后,阴气就开始增加了,这叫做“阴长阳消”,这是自然规律,整个宇宙天时、春夏秋冬是如此,人的生命也概莫能外。只要遵循这个自然规律,就会正气内存。也就是符合天地之时的养生之道。因此,治疗任何疾病都不能只盯着病邪而忽视扶阳、固阳。

中医治大病,重在扶正,次在祛邪,因为扶正才救命,祛邪只能治病。要保命,就要保住这一团阳气。因此切不可滥用寒凉而浇灭阳气,亦不可滥施攻伐以釜底抽薪。只有养得阳气,才足以保命。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