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歪解“佛系阅读法”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9-11

歪解“佛系阅读法”

所谓的佛系阅读法,网上把它定义为:买了很多书,但又看不完,然后继续买的行为。我试着用心理学的角度去“歪解”一下,重点是:用精神分析的视角,普及心理学知识,而非阅读法本身。

所以我把佛系阅读法歪解为:一个人是怎么从焦虑症发展到强迫症的。(特别强调一点,其实重点在帮助读者理解各个神经症名词,而不是真的会有这个发展过程)

心理学本来就是用来分析人类行为的一门学科, 那么,诸位准备好跟我一起坐上这趟野蛮分析的小火车了吗?

第一站:不断买书,没时间看书——焦虑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不断买书,又没时间看书呢?压力,焦虑,对不对?书在这里是一个代表性的东西,它代表的是“知识”,人的天性其实是积极向上的,很多人都知道应该多学习知识,但自己又没有时间,怎么办呢?买书啊,通过大量的买书,假装已经拥有了这些知识,毕竟在意识里,随时可以翻阅(虽然我们知道最后,通常都不会看完,哈哈)

情绪情感会引发行动,行动背后的原因多半是感受+认知

所以精神分析视角下的此种行为:不断买书,又没时间看,是一种糟糕的感受,与它捆绑在一起的认知是,糟糕的事情即将要发生,比如因为知识贮备不够被社会淘汰,因为缺少知识不能赚取很多的钱,等等,所以TA干什么?买书啊,还有一些人是不断的报很多课程啊。

这种情绪,我们称之为:焦虑:糟糕的事情(感受)+即将发生(指向未来)(认知)

适度的焦虑会使得我们更有动力,并促使我们采取行动。

第二站:书柜上都是没看完的书——恐惧

不断买书,又没时间看会造成啥后果呢?就是书柜上都是没看完的书,这个时候是不是很惶恐,伴随着自责,内心其实是崩溃的(妈呀,这么多没看完的书,简直头皮发麻)。

这种情绪,我们称之为:恐惧:糟糕的事情(感受)+正在发生(指向现在)(认知)

比如广场恐怖,电梯幽闭,社交恐惧等等。恐惧会让我们避开危险的事物。

第三站:没事就逛书店,缘分到了,继续买书——强迫

既然柜子上的书都已经看不完了,为啥还要没事就逛,甚至还要继续买书呢?因为这已经变成了一个仪式性的行为,用来隔离(糟糕的事情将要或者正在发生的)感受。让TA不用去面对为啥买了书又不看的痛苦。

强迫行为是一种隔离的行为,用仪式隔离情感:强迫洗手,数格子,按顺序摆放,洁癖等等。强迫行为的好处是……看看乔布斯~~~看看好多卓越的人。

最后,问题不是问题,问题就是解决方案,问题在很多时候,都让你避免了直接的痛苦(因为那个痛苦,你可能无法承受)。所以,我很喜欢后现代理论有句话:带着症状去生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