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树德:自拟燮枢汤治疗慢性肝胆疾病

 仁哥文档 2019-09-11

焦树德先生,为京都著名中医学家,余之师友也。就职于中日友好医院,学贯中西两途,实属饱学之士。

慢性肝胆疾病,包括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慢性胆道感染等疾病。焦老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体会到中医治疗上述疾病,不可囿于专从肝胆论治,而应从整体观念出发,根据脏腑相关理论进行辨证施治,方能提高疗效。故此,焦老自拟"燮枢汤治疗慢性肝胆疾患,多年应用,疗效颇佳。

方药组成:北柴胡9~15克、炒黄芩9~12克、炒川楝子9~12克、制半夏10~12克、草红花9~10克、白蒺藜9~12克、皂角刺3~6克、片姜黄9克、刘寄奴(或茜草)9~10克,焦四仙)焦神曲10克、焦麦芽10克、焦山楂10克、焦槟榔10克,炒莱服子10克,泽泻9~15克,每日1剂,分2次服(白天与睡前各1次)。

主治范围:凡较长期间具有右胁隐痛或两胁均痛,脘闷,腹部胀满,食思缺乏,胁下疮块(肝或脾大),倦怠乏力,小便发黄,大便欠爽或溃软,舌质红或有瘀斑,舌苔白或黄,脉象弦或弦滑或兼数等证状的肝胃失和、肝郁克脾、肝肺气郁、中焦湿阻、肝病累肾、肝热扰心、久病血瘀诸证,均可使用。这些症候包括西医诊断的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胆襄炎、慢性胆道感染等疾病出现上述症状者。

对临床症状不太明显,肝稍大或不大而肝功能化验较长期不正常,或有时腹胀或消化稍慢,脉带弦意(尤其是左手)或右脉滑中寓弦,舌质或正常或略红,舌苔或薄自或微黄者,亦可使用,具有前述症状,而西医诊断不是肝胆病者.亦可使用,主要按中医辨证论加减变化。

加减变化:

中湿不化,脘闷少食.舌苔白厚(或腻)者加苍术6~9克,草豆蔻6~10克。

气血阻滞,胁痛明显者加元胡9克,枳壳10克,制乳没各5克等。

如果血瘀明显,胁痛处固定,或兼月经量少有块者,可改加茜草12~20克,乌贼骨6~9克,桂枝6~10克。

胃纳不佳,食欲不振,饮食少进者加生谷芽10~12克,陈皮10~12克。

肝热扰心、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者加珍珠母30克(先煎),远志、天竺黄各9~10克,枙子仁3克(热象轻者可改夜交藤15~20克)。

血络瘀郁,面或胸颈等处有血丝缕(蜘蛛症)者加茜草10~15克,乌贼骨6~9克,丝瓜络10克。

下午低热者,加生白芍12克,银柴胡10克,青嵩15克。

肝胆热盛,口苦、尿黄、目红者加枙子6~10克,胆草3克。

胁下病块,肝脾肿大明显者加炙鳖甲15~30克(先煎),生牡新20~30克(先煎),射干10克,莪术、三棱各3~6克,元参12~20克等。

肝病累肾,脾湿不化而腹部坠胀、小便短少、有轻度腹水者加大腹皮12~15克,茯苓、冬瓜皮各30~40克,水红花子10~12克(猪苓20克,泽兰15克可代用),车前子12~20克(布包,)泽泻或改为30克。

每遇情志不遂即各症加重者,加香附10克,合欢花6克。

肝胆郁滞,疏泄不佳,胃失和降而呕逆便秘、上腹及胁部疼痛、舌苔不化者,加生赭石30克(先煎),旋复花10克(布包),生大黄3~5克,生甘草3克,炒五灵脂9克。

兼有胆结石者,加金钱草30克,郁金、炒内金各10克。

肝功能化验较长时间不正常(尤其是谷丙转氨酶高者),可同时加服五芦散(五味子95克,芦荟1.5~2.5克)共为细末,每服3克,12次,温开水送下,或随汤药服用。

大便经常干燥,肝病久久不愈,或目赤涩,或月经闭止者,可酌加芦荟末0.3克左右。装胶囊,随汤药服,此药可引药入肝。

腹部喜暖,见凉隐痛者减黄芩为6克,去川楝子。

饮食正常者可去莱服子、焦四仙,或只用焦神曲。

口渴明显者去半夏。女子月经量少者,可去刘寄奴,改茜草15~30克。

药后胁痛反而加重者,可去皂刺,减少片姜黄用量,以后再渐渐加入。

组方原理:肝藏血,主谋虑,胆主决断,二者相表里,一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清·沈金鳌说:"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其性条达而不可郁,其气偏于急而易怒,其病多为气郁而逆。气逆则三焦受病,义必侵乎及脾。然虽郁但不可用攻伐,应遵《内经》以辛散之。以辛补之之旨。

肝经郁热之实,又常因肝血之虚,亦须遵《内经》酸收、甘缓之旨。

综合起来看,前人治疗肝胆病,常以条达疏解、散清养潜为其主要治则,本方结合前人经验,结合临床体会,以柴胡苦平入肝胆,条达疏发,畅郁阳而化滞阴,解心腹肠胃间结气,推陈致新。黄芩苦寒入肝胆,降泄清热,治自里达外之热,尤其是协柴胡更可以清气分郁结之热,二药相配,柴胡升清阳.黄芩降浊阴,能调转燮理阴阳升降之枢机,而用为主药。以半夏辛温散降中焦逆飞而和胃健脾。白蒺藜苦辛而温,宣肺之滞,疏肝之郁,下气行血。二药辛温入肝,又寓有《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意。川楝子苦寒入肝.炒则寒性减,能清肝热,行肝气而治胁痛、脘腹痛。红花辛温,活血通经,并能和血调血.主气血不和。以片姜黄辛苦性温,行血中气滞,治心腹结积痞满胀痛。皂刺辛温,开结行滞,化痰消瘀,破坚除积。刘寄奴苦温兼辛,破瘀消积,行血散肿,治心腹痛,消散积气、息贲、痞块。炒莱服子辛甘性平.理气消胀,配焦四仙(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焦槟榔),共助消化而除胀满,运中焦而健脾胃,是为佐药。以泽泻入肝肾,能行在下之水,使之随清气而上升.复使在上之水随气通调而下泻,能降泄肝肾二经水湿火热之邪,而助阴阳升降之机,用为使药。

本方中又涵有几个药组,

一是柴芩合用有调肝转枢之效;

一是白疾黎、红花、皂刺三药相配,则有宣畅肺气、疏达肝气通行胸胁之间,行瘀散结之能,尤其是对久病者,三药合用能深达病所,斡旋枢机;

一是川楝子、片姜黄、刘寄奴(或茜草)三药同用.既苦泄肝气之郁,又理血中气滞,而治心腹胁痛,结合皂刺、红花、白蒺藜三药,又对消散痞块有帮助;

一是半夏、焦四仙(或三仙)合用,和中运脾以健中焦,寓有“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意。方中入血分的药物比重较大,是针对“病久入血 ”而设,以求推陈致强。总之,此方既着重于调转枢机,又照顾到肝主藏血和病久入血等特点,故暂名为"燮枢汤”。

病例:黄某,男,41岁,干部。1972714日初诊。

病史及现症:1962年患无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经北京某医院中西医治疗2年多,肝功能正常而上班。1969年突发上消化道出血,经输血等治愈。1970年又出现肝炎症状.经北京某医院化验肝功能不正常,诊断为迁延性肝炎,经用中西药治疗1年多,症状不减,肝功化验越来越不好,面部及手背出现蜘蛛痣,肝脏摸不到,诊断为早期肝硬化,经治无效而转来本院治疗。现症右胁疼痛,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形体瘦弱,面色晦暗,面部鼻头有血丝缕(蜘蛛痣),手掌发红,严重失眠,腹胀,大便溏软。肝功能化验:麝浊>20单位,转氨酶600单位。澳抗弱阳性。舌质略红、舌苔厚实微黄、中有剥脱。脉象滑数,左手略有弦象。

辨证:肝郁犯胃,中湿不化,心神不宁。

治法:调肝和胃,佐以安神,用燮枢汤加减。

处方:柴胡12克,黄芩12克,炒川楝子9 克,皂刺6克,白蒺藜12克,茜草12克,草决明9克,焦四仙各9克,香谷芽9克,青、陈皮各9克,草豆寇9克,珍珠母30克(先煎),6剂。

后守此方化裁,于19735月诸症消退号肝功正常,追访10年,未见复发。  

原按:焦老治疗肝胆疾病多年来使用自拟燮枢汤化裁,疗效颇佳。细考本方功效,旨在调转燮理阴阳升降枢机。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病万泄失常,或气郁,或气逆或久病入血,导致血行滞,遂使气机升失常,故此治疗应重在调转枢机。俾枢机通利,则肝气条达疏泄,乃使郁者得舒逆者得降,血行瘀化,诸症得愈。焦老指出,临床应用本方,当从整体观出发,在此基础上随病情化裁施治,并提供了各种见症的化裁方药,使读者使用时得心应手,易于取效。

                                                                                     摘自《名中医治病绝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