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您每天吃的糖严重超标了知道吗?

 昵称16374679 2019-09-11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在饮食上也越来越讲究,限盐的问题引发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可是,您限糖了吗?

在和北京老年医院营养科姬长珍副主任医师访谈的过程中,翕子发现一个大家忽视的问题,原来我们吃的日常饮食每天吃的糖严重超标了。

 

您每天吃的糖严重超标了知道吗?

【姬长珍作客健康之家】

姬长珍,北京老年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医师,擅长肥胖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长期从事老年人群的营养咨询、健康教育。

 

姬主任告诉我们,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大家糖的摄入量已经远远超标。正常人,一天糖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克。

你可能会说,我一天一块糖也没吃啊。

这就对了,现代饮食已经不提倡吃糖果了。但这也是远远不够的。

您吃点心吗?您喝软饮料吗?你吃水果吗?这些是尝的出来的糖,还有很多您尝不出来的糖,您注意到了吗?

各种果脯、各种熟食、酸奶、您吃的包装各种包装食品,都藏着很多您看不见的糖。

还有您的厨房里是不是也有一个糖罐子,您炒菜、卤肉、红烧、糖醋的时候有没有放糖?

实际上我们每天摄入的糖已经远远超标了,比如您喝一瓶可乐,没觉得很甜是吗?翕子告诉您,一瓶500毫升的可乐含糖量超过50克糖!

什么意思,您一天喝半瓶可乐糖的摄入量就超标了。

不仅如此,一大勺果酱约含糖153小块巧克力约含糖9克,1蛋卷冰激凌约含糖10克,一小块奶油蛋糕约含糖10——

姬长珍主任告诉我们,本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没有提到糖的,就是因为我们的糖摄入超出太多,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才加了糖的部分,一起来看看:

 

一、为什么控制添加糖

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包括饮料中的糖,具有甜味特征,常见的有白砂糖、绵白糖、冰糖和红糖。添加糖是纯能量食物,不含其他营养成分,过多摄入会增加龋齿及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因此,平衡膳食中不要求添加糖,若需要摄入建议每天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约25g以下。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寿命明显缩短,并提出了“戒糖”的口号。

“糖”不是能量吗?为什么成了有害的呢?

其实,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度。能量缺乏的时候糖还是救命的呢,但现在,我们摄入的能量已经过多了,再吃糖可就不适合了。

精制后的白糖纯度非常高,能达到99%以上,这就意味着其中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物质,只有大量能量吃糖后,人就会因摄入能量而产生饱腹感,影响对其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食品的摄入。长此以往,会导致营养缺乏、发育障碍、肥胖等疾病。
  另,白糖在体内的代谢本身就需要消耗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经常吃糖会造成维生素缺乏、缺钙、缺钾等营养问题。

尽管吃糖可能并不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进而促进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老年性白内障龋齿近视佝偻病的发生。

看来控制糖的摄入还真的要引起重视呢,一起来看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相关的论述:

 

二、如何控制添加糖摄入量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添加糖的另外一个主要来源是包装食品如糕点、甜点、冷饮等,减少此类食品的摄入,也可控制添加糖。此外,家庭烹饪时也会使用糖作为佐料加入菜肴中,如红烧、糖醋等,在烹饪时应注意尽量少加糖。喝茶、咖啡时也容易摄入过多的糖,需要引起注意。

 

前些日子翕子的好朋友兴致勃勃买了面包机,觉得自己在家做面包又健康又营养,是不是很开心?

结果,做了两次她放弃了,为什么?按说明书做效果当然好,可是糖和油都放得超极多,多到自己都不忍吃。不放那么多糖和油,您试试,一点儿都不好吃,还不如蒸馒头呢。

说完了放弃在家烤面包,朋友认真地说,超市里买的面包含糖量更高,所以还是尽量少吃了。

除了口感的甜度,带气的饮料是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在碳酸和冷冻等因素影响下,很甜的汽水我们往往并不觉得特别糖。

您喝一杯咖啡会放几块糖?一般是一块吧?已经觉得够甜了是不是?

可是一杯可乐有多少糖,您觉得很甜了吗?

 

还有就是,如果您习惯了每天吃的很甜,那您就会觉得少糖的食物不好吃;

如果您慢慢让自己习惯少糖食物,您也会觉得太甜的东西很腻。

控糖并不意味着生活中不能有甜蜜,人的口味是可以调节的,只要您有控糖的意识,仍然可以合理地享受美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