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做脸的说,你皮肤干燥,要补水呀~ 按摩院做背的说,你体内有湿,要祛湿呀~ 水和湿不是一回事,但是它们都与津液有关。 补的水,能被身体利用,有生命活力的,就是津液;不能被身体利用,垃圾死水,就是湿。 补水 →(消化吸收)→ 津液 补水 →(不能吸收)→ 湿气 补水和祛湿的目的,都是给身体营造润泽清澈的环境。 这两个过程,都依赖于脾对津液生产、运输的能力。 当脾的能力强——
那么,脾的能力不强会怎样呢? 补水与阳虚湿重八字不合 水和湿属于阴性的力量,两者碰一块,如果没有阳性力量的调节,简直双重暴击。 一个“湿”人,脾的火力多是不足的,很难把体内的水“烧开了”,更别说再添一壶新水了。 水难转化成津液不说,更容易助长湿气。 可是,火力不够、死水又多的人,也会燥,就不能补水了吗? 不。先给脾加火,功能好了,自然能把湿祛了,再补水就不难了。 所以,补水,要先辨证。如果忽视脾对水的消化能力,为了补水大量进补,最终只会造成「补无效、湿更重」的被坑局面。 一个简单的判断脾阳虚、湿气重的方法 你身体上调节水和湿的“开关” 「健脾穴」健运脾气 足三里穴是健脾穴的C位。脾阳虚的人最适合艾灸此穴,它有鼓动阳气的力量,阳足才能祛湿。 【操作】艾灸足三里时,最好在上午9点至11点之间,效果更优。一次灸透,能感到热量透进身体即可。 足三里穴 位于足阳明胃经,小腿外侧,膝关节前下方,膝窝下3寸。 「祛湿穴」管理水液 阴陵泉穴 位于足太阴脾经,小腿内侧,膝关节前下方,膝窝下凹陷处 「补水穴」鼓动水源 【操作】拇指按压或搓揉,或用按摩锥等工具刺激,每天睡前5分钟左右。天气干燥的秋天,可以延长到10分钟,即补阴又防燥。 太溪穴 位于足少阴肾经,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做个精致的吃货,补水不生湿 莲藕,非常家常的一道食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它为“灵根”。 生吃莲藕,可以养阴生津,尤其秋燥的人,喝一碗生榨藕汁会特别滋润。熟吃莲藕,可以健脾祛湿,特别适合疲劳乏力、虚不受补的人。 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它通过补益肺脾,来突显生津润燥的功效。 生吃山药,可以滋阴生津,山药本身黏腻腻的,偏于补脾阴,阳虚湿重的不适合吃。 想健脾又祛湿,可将山药小火干炒到表面有焦黄,这时候滋腻有所收敛,然后保留着补益之力。 |
|
来自: 为什么73 > 《正an个人收藏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