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诗词中的含蓄美以及创作

 gyp012345 2019-09-11
浅谈诗词中的含蓄美以及创作
2019-09-06
阅读 188
关注

司马光认为:“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所以一直说诗词创作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含蓄而意在言外。但是最近屡屡读到某韵诗刊之获奖作品,特别是某些荣获一等奖之作品,深感疑惑,什么时候我们的诗词文化变得如此浅白,而文字又变得如此“白话”,而这“大白话”更被某些评论家们赞之为“接地气”,对于此现象深感不安……

  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说过:“含蓄者,意不泄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所谓诗词中含蓄是指诗人不是把思想感情直白地告诉读者,而是完全依靠对客体事物的仿影,让主体情思依附于客体物象里。它通常是借助于一些表达手法,曲折地把意思传达出来。凡诗词恶浅陋而贵含蓄,浅露则陋,含蓄则令人再三吟咏而有余味。

  在通过学习先贤的作品里,诗词中含蓄的表达手法主要有:

1)比喻与用典。

诗人吟诗,比喻尤其是借喻能起到曲折抒发心志的作用。如朱庆余给张籍的送行诗《近试上张水部》,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公婆比主考,询问自己作品是否符合主考官心意,就是运用比喻委婉表达自己的忐忑和疑惑。

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典故的运用可以起到言少意多、含而不露的艺术效果。杜牧的《寄湘中友人》里就运用了司马相如题桥的典故,巧妙的表达了立志求取功名的志向。

寄湘中友人(唐·杜牧)

莫恋醉乡迷酒杯,流年长怕少年催。

西陵水阔鱼难到,南回路遥书未回。

匹马计程愁日尽,一蝉何事引秋来。

相如已定题桥志,江上无由梦钓台。


2) 反语与双关。

很多诗人善于另辟蹊径来表情达意,比如,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韦庄的《菩萨蛮》一词“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句就是正话反说,表面写江南美莫回乡,实际却是含蓄表达思乡之情。诗歌词中双关的手法更是俯拾皆是。苏轼的《定风波》“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语双关,既表达了对自然风雨的毫不在意,也暗指对官场中的风雨不以为然、安之若素。同一语句,两种意义,含蓄蕴藉,是诗人委婉诉情的另一种途径。

菩萨蛮(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定风波(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曲笔。

曲笔是指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或者不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情感来写出自己的情感。前面朱庆余的诗不直书其事,也符合曲笔的特点。张籍的回诗《酬朱庆余》也是如此。诗中以相貌极好,歌喉甚佳的采菱姑娘必受众人赞赏,委婉告诉朱庆余无需多虑。

酬朱庆余(唐·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4)象征、托物言志表

  在很多咏物诗中,象征和托物言志是最常见的两种表现手法,描写彼物而又意在言外。于谦的《石灰吟》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以石灰来象征自己高洁、清白的节操,较隐晦、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还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借梅花寄寓自己的高尚节操。

咏石灰(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间接描写和借景抒情

  间接描写、借景抒情最能表现意在言外的特点。像柳永的《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即是从家乡佳人的角度入笔,通过想象的情节来表达自己刻骨的思乡之情。还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切景皆属断肠人活动的环境,却又都是他内心悲凉伤感情怀的触发物,全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一种奇妙的艺术境界。这就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先贤很多诗人惯于借用客观景物、具体意象寄托自己的主观感情或思想感悟,以达到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学习!

八声甘州(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水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含蓄是诗人作诗时追求的境界。古有云:人贵直,文贵曲。含蓄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芥子纳须弥,窥一斑而见全豹。王国维曾提出:“诗以境界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含蓄艺术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空灵性和模糊性,创造出诗歌意境的朦胧美,又能给读者留下悬念,留下无限想象空间。这正是我们所有诗词爱好者应该提倡的,而不是浅白的写出一首符合格律的“大白话”诗,就如每天所喝的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当然,更忌讳“老干体”之类的诗词,这是对我们传统诗词文化的极大之扼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