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纤维样肾小球病诊断新进展-2019

 浪迹天涯soyxqc 2019-09-12

2019年4月,梅奥的Nasr教授与Vanderbilt大学的Fogo教授共同在KI上发表了一篇关于FGN (Fibrillary Glomerulonephritis)的综述,从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表现及治疗预后上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且对DNAJB9这个标记在FGN发病及诊断中的作用进行了推断与阐述,个人认为内容非常完整,值得仔细阅读,特对部分重要内容进行翻译,引起大家对这个罕见的疾病体的重视,并向两位学者科研及推论的严谨性致敬!

一、起源与定义

FGN于1977年被发现及描述,之前有“刚果红阴性的淀粉样肾小球病”,“非淀粉样纤维性肾小球病”等称呼。其特征为刚果红阴性、随机无方向性直纤维丝,电镜3万倍观察未发现中空结构,荧光可见免疫球蛋白(Ig)阳性。目前越来越倾向于与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ITG)分开,是两个不同的疾病体。

二、发病率

FGN者占肾穿刺的0.4-1.4%,发生率为膜性肾病的1/10,淀粉样变肾病的1/2,ITG的十倍。中老年人多见(49-60岁),儿童罕见,高加索人好发。

三、病因学

起初认为它是特发性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约30-58%的FGN与自身免疫、恶性肿瘤或肝炎相关。(1)因为FGP大部分有IgG4来源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且DNAJB9可能是其自身抗原,因此与自身免疫有一定关系。(2)恶性肿瘤尤其是实体肿瘤,占FGN病因的4-23%,可先于、同时或后于FGN,也是FGN常见于老年人的原因,但两者相关性并没有恶性肿瘤致MN那么明确。(3)FGN与HCV感染相关主要见于非洲裔美国人,与HCV感染激活免疫系统有关。与HCV引起MPGN不同,FGN患者常无低补体血症或冷球蛋白血症。与HBV及HIV感染没有相关性报道。建议诊断FGP患者需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实体肿瘤、副蛋白血症及HCV感染等相关筛查。

四、临床表现

FGN可见肾炎/肾病范围蛋白尿(4.1-7.3g/d)、血尿、肾功能不全(约占2/3)、高血压。血清冷球及RF阴性。低补体血症发生率<10%,未见高球蛋白血症,血清IgG亚型基本正常。约4-16%的FGN可见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onoclonal immunoglobulin, mIg)阳性,其中有些FGN与血mIg相关,还有一些与mIg不相关(Ig血与肾不同,或清链表达不同),因此mIg引起FGN是很罕见的。

五、预后

预后总体差,大部分4年内进入ESRD。影响预后的因素有老龄、血肌酐及尿蛋白水平;小球病变类型(MPGN预后比系膜增生型差)、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水平。死亡率

约2—35%,与其他原因引起ESRD没有区别。移植复发率约占1/3,特别是存在mIg者更易复发。

六、治疗

尚无特殊治疗。RAS阻断剂可用于所有患者,仅少数患者单用有缓解作用。大部分患者应用了免疫抑制剂(IS),包括激素、CTX、环孢素、MMF,但对疾病进展没有显著缓解作用。由于FGN有自身免疫机制,因此利妥昔单抗对早期、慢性病变不严重患者治疗有一定作用。

七、病理特征

光镜:系膜增生是最常见的病变类型,约占21-78%,其次为MPGN(约占11-56%),为疾病进展所致。少见的有膜性病变,约占0-19%,内皮增生约占0-15%,新月体型肾炎仅占4-6%。系膜增生表现为系膜区玻璃样、PAS阳性、刚果红阴性、非嗜银性沉积物。

免疫荧光:(1)大部分见系膜区及血管袢IgG及C3阳性沉积,沉积物较模糊(smudgy),但也有像抗GBM肾炎那样沿GBM类似线性沉积;而其他免疫球蛋白A、M及补体C1q少见阳性或阳性较弱。有意思的是,大部分FGN的IgG亚型为IgG4(同源性亚型沉积可能是IgG沉积物表现为纤维丝而非电子致密物的原因之一),极少数表现为IgG1为主或与IgG4亮度类似的共沉积。(2)大部分FGN为双轻链阳性,少部分为单轻链阳性(特别是Lambda型),而这些病例经石蜡酶修复后又出现双轻链阳性,且临床并无mIg,因此并不属于单克隆FGN。单克隆FGN诊断必须要经过石蜡荧光验证(真正单克隆FGN仅占7%)。(3)球外IgG沉积约占30-49%,可少量沉积于TBM、PTC或细动脉。

电镜:随机分布的直纤维丝,直径约12-24nm(淀粉样纤维丝的两倍,有时与淀粉样纤维丝有重叠)。有的纤维丝也具有嗜刚果红性。分布部位:系膜区基本受累,大部分病例也累及基底膜致密层,严重者侵袭致基底膜外呈现钉突样表现。球外纤维丝非常罕见(电镜取材的局限性)。其他器官受累也非常罕见。

八、FGN良好的标记DNAJB9

通过激光微切割-质谱(LMD/MS)分析,两个研究组均发现小球内大量DNAJB9蛋白。梅奥研究中心发现24例FGN均检测出大量DNAJB9,而145例淀粉样变及72例非FGN肾小球病及12例正常对照未检测出该蛋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结果与之类似。FGN者DNAJB9小球内蛋白含量排第四,是淀粉样纤维蛋白的六倍。双重荧光染色显示DNAJB9与IgG及IgG4共定位,免疫电镜显示DNAJB9与FGN纤维丝共定位,而不会与淀粉样纤维丝或免疫触须样微管结构共定位。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DNAJB9的敏感性达98%,特异性>99%。肾小球外的TBM及小血管也见阳性,且与IgG共定位。除脾动脉外其他器官未见DNAJB9染色阳性,因此FGN并非系统性疾病。在Nasr的报道中,2例(2%)的FGN仅见γ重链沉积,且DNAJB9阴性,对其中一例进一步分析发现其γ1重链可变区全部缺失。因此,FGN分为两种类型:(1)DNAJB9相关型,>98%的FGN属于这一类型(IgG多克隆占92%,单克隆占8%),很少与血mIg相关;(2)DNAJB9阴性变异型,<2%的FGN属于这一类型,与mIg密切相关,重链型FGN属于这一类型。

FGN的纤维丝很典型,但不具有特异性。而DNAJB9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对纤维丝的判断。因此建议使用“DNAJB9相关的/阳性的纤维样肾小球病”称呼。另外,DNAJB9阴性的重链型纤维样肾小球病与典型的FGN区别较大,因此应该归类为重链沉积性疾病中(已包括HIDD及重链型淀粉样变)。

九、DNAJB9可能的致病机理

DNAJB9,也称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基因蛋白1,或内质网DNAJ区包含蛋白4,属于DNAJ家族蛋白,含223个氨基酸,分子量25.5kD。DNAJ蛋白家族作为热休克蛋白70s的伴随蛋白,对其执行正确折叠、去折叠、转位、降解功能。DNAJB9被内质网的压力、巨噬细胞、NO及其他炎症刺激所激活,正常情况下在内质网丰富的肝、肾、胎盘中均有低水平表达。

作为FGN的良好标记,其致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有两种推测:(1)它可能是自身抗原,亲和于小球,IgG结合于已经沉积在肾脏的DNAJB9,或IgG与血液中可溶性DNAJB9结合后沉积于肾脏,引起自身免疫反应。但目前血里仍未发现其自身抗体,且患者无低补体血症,过量沉积的DNAJB9源自哪里亦不清楚。测序未发现突变,从蛋白功能分析也没发现其他相关蛋白的过量表达,因此这个机理仍未得到证实。(2)DNAJB9与其他伴随蛋白一起识别未折叠蛋白体,使其适当折叠或降解。近期一个体内研究发现DNAJB9,DNAJC10及grp170识别及结合小段倾向于β聚集的短γ1重链抗体及非分泌型κ清链抗体,但不会结合于这些抗体的淀粉样蛋白形成区。其中DNAJB9对变形区域的结合力最强,结合后表现为β片层折叠结构。因此,DNAJB9可能是通过识别并结合IgG的聚集倾向区域加剧完整IgG分子的错误折叠。这种结合对于非淀粉样纤维丝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不同个体可能存在不同分子机制。

十、后期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1)血、尿DNAJB9的水平是否可以作为一个预测疾病的标记?(2)对于血清DNAJB9自身抗体的研究;(3)DNAJB9在FGN中的致病性是否可以在动物实验中验证?(4)是什么导致DNAJB9的大量产生?(5)纤维丝的分子结构及形成的动力学?(6)以DNAJB9为靶标的治疗药物的研究。

原文:Nasr SH, Fogo AB. New developments in the diagnosis of fibrillaryglomerulonephritis.  Kidney Int. 2019 Apr 9. pii: S0085-2538(19)30407-7. doi:10.1016/j.kint.2019.03.0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