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知名段子手雍正,曾经留下过哪些气死大臣的朱批?

 恶猪王520 2019-09-12

在我们印象里,不管是看电视剧还是看小说,皇帝给我们的印象一般都是严肃的,批奏折的时候应该都是简简单单的批一个“阅”,这样看起来十分严肃,而且还挺有格调,但是事实上呢?皇帝并非我们所想的这样,有的皇帝甚至十分的皮,就跟一个段子手似的,其中雍正皇帝就是这样的典型。

在故宫博物馆中,有雍正皇帝的一份朱批,上面写道: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

是不是看起来十分霸气?那除了这些,清朝的皇帝都留下过什么样的朱批呢?朱批其实就是皇帝对于臣下奏折的批示,因为用的朱砂而得名。

所谓“朱批”是清朝皇帝对臣下题本和奏摺的批示,因用朱砂而得名。清朝实行“公题私奏”制度,地方官上书禀告和请示公事时使用“题本”。从康熙皇帝开始,朝廷建立了“密折奏事”制度,命令亲信臣子专折禀报,称为“奏本”,直接送到皇帝处,后来又将上奏的人扩大到一般地方督抚和京中的大臣。雍正皇帝时期,更是规定科道等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清朝皇帝中,康熙和雍正这对父子经常在朱批里爆出段子。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初六,李煦在请安的奏摺中附奏了江南提督张云翼病故的讯息。奏折中说:“恭请万岁万安。窃闻提督江南全省军务臣张云翼,于康熙四十八年六月十八日,病患腰痈,医治不痊,于七月初三日巳时身故,年五十八岁,理合奏闻。”给皇帝请安的时候居然如此奏事,就有了诅咒皇帝死亡的意思,康熙皇帝毕竟宽厚,没有追究,但还是在朱批中没好气地说:尔之识几个臭字,不知哪儿去了?可是相当可爱了。

雍正皇帝时期,他将有资格上奏的臣子扩充到了1000人,所以雍正皇帝每天都要批示十万多字的奏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收藏了一份蔡珽的奏折,上面有雍正皇帝的批示:李枝英竟不是个人,大笑话!真笑话!有面传口谕,朕笑的了不得,真武夫矣!看到这个奏折,你能想象到笑的抱着肚子的雍正皇帝吗?尤其是雍正与年羹尧之间的互动更是让人津津乐道,雍正给年羹尧的批示也最是有趣,他曾经在给年羹尧的朱批中说自己要与年羹尧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让后世钦慕。

年羹尧像

雍正皇帝和年羹尧之间的君臣关系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而雍正对年羹尧奏折的批复也最有趣。雍正二年三月十八日给年羹尧的奏摺批复中说:“总之,我二人做个千古君臣知遇榜样,令天下后世钦慕流涎就是矣!”年羹尧青海平乱成功后,雍正大喜过望,在朱批中说:“你此番心行,朕实不知如何疼你,方有颜对天地神明也”,一副霸道总裁风范。

雍正皇帝与乃父的仁慈宽厚大不相同,为政勤勉苛刻,做事风格更为霸道。康熙朝有资格上奏摺的臣工约在二百人左右,而雍正将人数扩充到了一千人以上,以至于雍正皇帝每天都要批阅数十件万余字的奏摺。雍正皇帝在奏摺朱批上多用语通俗,比如台北故宫收藏了一件蔡珽的奏摺,雍正皇帝批示道“李枝英竟不是个人,大笑话!真笑话!有面传口谕,朕笑得了不得,真武夫矣!”

雍正在朱批中颇多毒舌吐槽。沈廷正说:“臣自知器小才庸”,雍正批示“将己之态度一语写出如画”,你说得对,确实不怎么样;赵国麟一直谦虚自己“一得之愚”,雍正批复“朕岂有肯畀愚人以藩司之职”,你真愚的话我用你干嘛;宜兆熊写到“臣虽粉身碎骨”,雍正批“不必至此”,原文“至死以报”,雍正又批“何用如是”,好像在吐槽你烦不烦,这么矫情干嘛

雍正皇帝每天日理万机,大小臣子的奏摺都是自己手批的,当臣子们忽视他辛辛苦苦写的朱批时,雍正就会大发雷霆。比如给程元章的朱批到“观汝景况,朕所颁赐朱批谕旨总未过目也。昏聩错谬,何至于此!”一看你就没看我的朱批吧,真是不中用;在石云倬的朱批上说,我辛辛苦苦给你批了这么多格言就像宝贝一样,没看到你说一句感谢。我随便赏你点物件,却长篇大论来烦我,以后再也不赏你了,嬉笑怒骂,跃然纸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