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所以会担心内向、害羞的孩子,是因为我们总是把这两个词和社交问题等同起来。但事实上,内向、害羞对于交朋友的影响,并没有我们通常以为的那么大。 什么才是影响孩子社交的主要因素? 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显示,早期的依附关系,才是那个起决定作用的东西。 加州大学的豪斯博士通过对48个4岁孩子的对比发现,和家庭建立了稳定的依附关系的孩子,更加合群;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儿童发展学院的心理学家苏劳非博士,在持续跟踪了180个孩子20年之后发现,孩子早期和父母建立的依附关系,能够非常好的预测出18年后这些孩子的同伴关系,依附关系好的孩子,同伴关系也更好。这与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并没有必然联系。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内向、害羞的孩子不会社交?因为我们错误的以为,“外向”是社交中最重要的一项能力,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迈克尔·汤普森博士在研究中发现,孩子们维系友谊的基本条件,不是“外向”,而是——坚信自己很好并且相信朋友们也很好。这就是早期依附关系的产物,它来自于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信心。当孩子觉得自己是被爱、安全的,就会对朋友产生积极的、健康的期待,不过分冷漠,也不过分索取。这对于未来健康的同伴关系非常重要。 而维系友谊真正需要的能力,也不是“外向”,而是“享受陪伴、轮流与分享、同理心、自控力、合作、正确解读情绪”。当我们在全心的陪伴孩子、关心他们、抚慰他们的情绪的时候,已经把这样的能力传递给孩子了。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看起来很活跃的孩子,却交不到“铁哥们”,而有些看起来安安静静的孩子,总有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 如果你有一个内向、害羞的孩子,不必焦虑,从他出生开始,在你每一次爱他、接纳他的瞬间,你已经为他的社交做了很多。它会深深地影响孩子怎么样跟人相处、怎么样面对陌生环境,看看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吧,这就是他未来人际关系的模板。 也许他们的朋友有多有少,在幼儿园、学校里有活跃、有安静,但我们并不需要去担心,他一定会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就像之前我说过的,在群体中,受欢迎的孩子只有15%,但我们并不需要每一个孩子都“受欢迎”。 相反,孩子如果出现难以解决的社交问题,也许并不仅仅是社交技巧这样的细枝末节,还需要往根源寻找答案。 那么害羞对于孩子的社交有影响吗? 有,但主要是对交往初期的破冰阶段有一些影响。当孩子之间熟悉了、当他们在一次次与其他孩子微小的互动中建立起了社交自信,他们就会慢慢发挥出“储藏”在自己身上的交友技能。 换句话说,看起来内向、害羞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不会交朋友。他们需要的,是家长在“破冰阶段”的支持。 对于刚刚上幼儿园、小学,进入陌生环境的孩子来说,我觉得最简单的帮助孩子“破冰”、创造社交机会的方法,就是和其他家长成为朋友。 六六也是一个蓝色性格的孩子,所以虽然我是一个不爱社交的人,但是在帮助她“破冰”的时候,我是非常努力的。她上小学的时候,第一次和同学约着出去玩,我当时在出差,但不想她错过,就买了高铁票直接赶回了郑州。 我有个朋友儿子也刚刚上幼儿园,她儿子也是偏腼腆的个性,所以她也很希望儿子能快点交上朋友。昨天她跟我说,家长群里有个妈妈邀请大家去家里玩,她觉得都还没跟人家见过面呢,冒冒然上门,非常不好意思,就没有去。但后来看到这个妈妈发到群里的照片,去了的几个孩子在一起相处的很开心,又有些后悔,觉得挺可惜的。 我能理解很多妈妈怕麻烦别人的心理。但我始终觉得,朋友就是麻烦出来的。就像本杰明·富兰克林说的:“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 六六第一次和她在小学最要好的朋友出去玩的时候,那孩子的妈妈临时有事,就把女儿交给我,我一人带着俩姑娘,看电影、吃完饭,最后送回家。那次她“麻烦”了我,但也让我得到了被信任的感觉,而人的感情是相互的,于是当安排两个孩子一起看演出而我正好没空的时候,也会很信任的麻烦她自己开车带俩娃一起看演出。开学后前几天六六去她家过夜,照顾吃、照顾睡,还得看着写作业,虽然的确是有点麻烦,但正是这种被信任、被互相“麻烦”的感觉,促使我们、还有我们的孩子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在后台我也看到一位妈妈的留言,她女儿从小班到中班上学期在班上几乎不太和同学交流,她一度怀疑是不是孩子过于内向了。后来她和班上另一个家长约好轮流接娃,有时来不及去对方家里接孩子,孩子就留在那里继续玩。这之后,变化就慢慢出现了,孩子整个人打开了很多,去别的幼儿园后也交到了好朋友。 我知道很多家长对于去和别的家长交朋友,会感到很大的压力,所以不想去。其实家长们大多都抱着交朋友的“迫切”心情,一般都挺友好。多参加几次,总是能碰到一些和自己、和孩子合拍的家庭,但是如果不去,一些缘分可能就永远错过了。 与其惴惴不安地为孩子的社交问题焦虑,不如把它转化成有建设性的行动。 还记得去年那部赚足人眼泪的励志电影《奇迹男孩》里的小主人公奥吉吗?看完电影后,我还找了书看,我觉得奥吉的故事很好的说明了真正影响孩子社交的因素是什么。 因为面部的先天缺陷,他总是像鸵鸟一样藏在头盔里,时刻面临着嘲讽、排挤。他的社交困难,比一般孩子大的多。 奥吉的父母做的,首先就是竭尽全力地支持他破冰,给学校孩子的家长一个个发邀请函,邀请大家到家里参加派对。 奥吉的朋友到他家来玩时,可以非常自在、放松,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打碎了东西也没有关系,爸爸甚至跟俩孩子一起忘我地打游戏机,让奥吉的朋友宾至如归。 而他与父母之间良好的依附关系,让奥吉自信、积极、健康,善于理解和原谅,所以在打破了与朋友交往最初的冰层之后,他获得了几个忠实的朋友,而这就足够了。 后台还有一条留言让我印象很深刻,这个妈妈说她家孩子刚插班进幼儿园的时候,回家老是哭,问了也不说原因。后来到了大班妈妈才发现孩子在幼儿园没有朋友,不但没人跟他玩,还总被人打,这时才感叹和其他家长取得联系、给孩子创造条件交几个要好的朋友有多重要。 孩子刚上幼儿园,交上一两个好朋友,绝对是让他们愿意去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因素,再说的现实一点,有一两个朋友在身边“撑腰”,也不容易被人欺负。所以给孩子“破冰”,我真觉得是家长的一个责任。 明天就是中秋节假期了,好不容易入园适应了一些的孩子,在家待几天,又容易出现情绪的反复。这三天里,想办法给孩子约上几个幼儿园的同学在一起玩一玩,也会有所帮助吧。 克服一下怕麻烦、不好意思的心理,养孩子该省的力省,需要做的也得做。 |
|
来自: 昵称44943940 > 《摘自六妈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