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大禹治水看历史:同是三皇五帝为什么是大禹建立了第一个王朝?

 昵称散步收藏 2019-09-12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举动更是让大禹直到今天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论,大禹更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的缔造者,结束了部落联盟制度。但是,为什么大禹能够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为什么大禹之前的优秀部落首领(如同样被尊为三皇五帝的尧、舜)没有能成功?真的只是因为大禹的治水功绩还是大禹有着不为人知的统治手段?其实这一切答案都在历史的记载中有迹可循,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大禹,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历史的神坛的!

(大禹带领伯益、后稷等人治水图)

大禹治水的背景:大禹的出生和经历决定了之后成功治水的历史走向

大禹,姓姒,名文命,字密,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其父名鲧,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为夏后氏首领,大禹出生后跟随父亲东迁来到中原。大禹的父亲鲧来到中原后被当时的部落统治者尧(也就是历史上的五帝之一)看中封了官,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黄河泛滥,水灾搞得中原地区的百姓苦不堪言,尧下令让大禹的父亲鲧治理水患,鲧采用障水法,也就是哪里来了洪水去堵哪里,结果历时九年都没有治理好水患

《五帝本纪》记载:“四岳举鲧治洪水,尧以为不可,岳强(jiàng)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

(鲧障洪水)

虽然鲧没有治理好水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治水的时期大禹是一直跟在父亲的身边的,所谓术业有专攻,大禹从小就耳濡目染父亲治水的过程,渐渐的自己也有了一套治理水患的思路,可惜的是鲧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重新治水,因为治水不利(另一说法是因为卷入了政治斗争),尧禅位于舜后被舜下令杀死了。

《国语·晋语八》:“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结合历史的记载我们会发现:一方面,自己的父亲因为治水不利被杀,另一方面眼看洪水泛滥侵害百姓,大禹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都下定决心要治理好水患,再则大禹的父亲鲧虽然没有治水成功,但遗留给了大禹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这也为大禹成功治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所以说,大禹后来被舜安排继续治水,可以说是大禹的人生经历导致的必然结果,那么治理水患给大禹带来了哪些影响呢?它和以前部落领主的功绩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实施治水:开辟河道、堵不如疏,大禹治水用超出前人的方法治了水患也搭好了班子

大禹被安排治理水患我们也提到过是自己本身的选择和当时的趋势导致的必然结果,大禹吸取父亲鲧失败的教训,采用了哪怕在今天都一直沿用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采用疏通的方式治理水患,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个选择可谓是先人一步,效果也非常的显著,历时十三年不仅治理好了原本的洪水泛滥的问题,还给相当一部分“逐水而居”的部落梳理好了河道,这样也就让大禹不仅因为治水有功而得了舜的赏识,更重要的是大禹成了非常多的部落的恩人,这让大禹之后成功接任舜的位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让舜和各大部落首领更加敬佩的是大禹在治水途中表现出来的品德:三过家门而不入,十三年如一日至功成。

大禹开辟河道图

《华阳国志·巴志》:“ 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当然,大禹不是一个人治水,在整个治水的过程中,他慢慢的搭建了以伯益、后稷为首的一批班子,能够协助大禹治理水患的团队,肯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这样一批人团结在大禹的身边,可以说大禹已经有了未来建立王朝的第一个条件!

治水的影响:大禹治水的三个阶段不同的做法,分别从经济、民心、中央集权的角度获得了成立王朝的基本条件。

在分析大禹治水的三个阶段使用的不同做法前,我们先要了解下什么是禅让制和为什么三皇五帝时期一直都推崇禅让制,这样能更加助于我们理解大禹治水的做法和历史性意义!禅让制指的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以上一任部落首领推荐的方式产生,最早记载于《尚书.尧典》

帝曰:「钦哉!」 慎微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凪可绩,三载。汝陟 帝位。” 舜让于德,弗嗣。

(记载尧舜禹禅让的文献图)

在《尚书》和后来司马迁编撰的《史记》中,禅让制是圣德的表现,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首先在当时大禹生活的黄河流域,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生存的方式只有两种是——打猎和采集。部落周边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生存各个部落避免不了要和其他部落争斗,所以一般部落首领就要求必须是整个部落最强最聪明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部落的生存,所以禅让制的真相更可能是强者生存的丛林法则。

同时我们会发现,禅让制的真实性也十分值得怀疑。记载并推崇禅让制的人,最早是孔子和其弟子编撰的《尚书》,儒学家终究不是史学家,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因此极力推崇所谓的“大同”社会,后世的司马迁及其著作《史记》也是相同的立场,对“禅让”持截然相反观点的有《韩非子》和《竹书纪年》。

(韩非子)

《韩非子·说疑》中记载: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史书,比司马迁的《史记》要早几百年,而且是国家正史。一些史料,特别是甲骨文的大量发现,证明《史记》中有很多错误之处。相反,甲骨文的记录与《竹书纪年》的内容惊人一致。

《竹书纪年》:尧之末年,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丹朱,使不与父相见。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种种史料记载,再结合当时的部落生存的条件来说,禅让制更可能是权力和生存斗争的美化产物,当有人能够打破部落生存的避障时,禅让制也就没有了继续存在的必要,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大禹治水带来的影响。

大禹治水的第一个阶段和影响:积累了威望和民心

大禹治水的第一个阶段,是组建了一只团队去各个部落所在地理位置考察,在这个阶段大禹不仅给后世带来了地理位置划分的方式,更加取得了各个部落的支持!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当时的画面:大禹跋山涉水来到一个偏远的部落,这里的百姓生活困顿,更遇上连年的黄河水灾,部落里的女人孩子老人朝不保夕,男人们带回来的食物也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大禹告诉他们,我是来治水的,只要我治理好了水灾你们就不用再死人不会生病了!不管大禹治水成不成功,首先他给部落的百姓带来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大禹治水的第二个阶段和影响:用治水的手段获得了更加集中的权利

大禹治水的第二个阶段,是开辟河道疏通水流。现在我们听起来可能没有概念,但它在当时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第一我开辟新的河道可能要先淹没新河道路上的部落,所以不管部落的人愿不愿意你得搬家!第二我疏通水流要人工,周边部落的人我不强求你帮我,但治水这件事都是为了大家所以你懂的......第二个阶段一弄,各个部落被动性的加强了联系,部落也更加便于管理,所以也就变相的加深了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利!

大禹治水的第三个阶段:水灾消除后的部落,渐渐发展代替了生存的急迫性

很多人认为历史上的大禹治水在历时十三年的河道疏通后就结束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为了防止洪水再度泛滥,大禹用分九州、定江河山川的方式划分部落区域,这也就进一步加强了大禹的权威性。

《史记·夏本纪》:“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破九泽,度九山”。

而影响更深的是部落没有水灾,又划分好了明确的部落范围,渐渐生存就不是首要的部落任务,而一个集中统一、能够管理各部落带领部落更好发展的新团体变成了天下百姓的需要!

(大禹划分九州示意图)

总结:大禹能够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根本原因在于解决了部落生存的问题,并且通过大禹治水集中了权力,获得了成立王朝摆脱部落制度的条件

其实大禹能够建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偶然也是必然,在禅让制度下部落的百姓是为了生存下去,而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势必就会开始产生中央集权的行为。这就好比我们今天的公司,小公司求生存,所以谁综合能力最强谁活下来;集团公司就不一样,老板不需要天下第一的才能,只需要分配好利益,管理好权利最大的管理层,公司一样能井井有条。每一段历史都是对今天社会的鞭策,以史为鉴,正确看待历史才能在今天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引用文献及史料来源:

《华阳国志·巴志》

《五帝本纪》

《国语·晋语八》

《庄子·天下篇》

《山海经·海内经》

《史记·夏本纪》

《韩非子·说疑》

《竹书纪年》

《尚书.尧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