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批改作业? 高效,不仅讲速度,还要讲质量。 很多学校要求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对每道题都要留痕,要有(对)勾或(错)叉,否则就视为未批改或不负责任的批改。作业全对,不允许一勾到底,全错也不能一个大叉解决。这些形式主义的规定都会影响老师高效批改作业。 笔者平时批改作业,对作业中对的题不留痕,不打勾,只在做错的题号上画个圈,或在错的地方划个横线,另加一个问号。不用对勾和错叉(叉子散发出一种毫不客气的狠劲,有一丝”暴力“的味道)去标记,没有满眼的红色留痕,学生一眼就能看到错题或错处,然后在原处订正或在后面重做。学生在订正后要及时交给我二次批改,只有订正错误后才能做下次作业。 不需每题批改都要留痕,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只有错的地方才留痕(如果错的较多就在对的题上留疤),作业面留白的地方更多地保持原样,不是满纸的红线条状态,看起来不胀眼、很舒服,也便于学生订正和老师二次批改。这样既节省了批改时间,又将学生作业中的错处凸显出来,吸引和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强化了学生反思、改错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少留痕、只突出重点的批改方法,在批改速度和批改质量上都会有明显提高。因此它是高效的。 作业全对的,在未尾打个一百分,加个日期就行了,还可写上”Ok”表扬一下。这多省时。何乐而不为? 学生做作业,也可高效。有些时候,学生不用抄题,只需标明课本某页某题,即可答题。这样就把学生抄题的时间和力气都节省下来了。这也算是给学生的一个减负吧!老师改这样的作业时视线的移动幅度也比较小,一个答案跟着一个答案,改起来也方便,效率就高了。 对于学校要求老师要写或填批改作业记录,笔者认为这是为了应付检查,对学生毫无用处。这种画蛇添足、节外生枝的累赘之事,还是不做为好。 老师要想高效地批改作业,不仅要在改法上和学生的做法上有新招,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作业题及其答案了然于心,这样改起作业来才能做到一目了然、得心应手地迅速判断正误。 我是百姓茶馆,寥寥数语,个人经验,仅作参考,但愿能抛砖引玉,期待您的宝贵经验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