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丨你知道中医对血的认识吗?

 老玉米棒 2019-09-13

什么是血?

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的红色液态物质。它富有营养,是构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因而《医宗必读》说:“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妇人大全良方》则说道:“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

脉是血液循行的管道,有“血府”之称。血只有循行于脉中,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效应。若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不循于脉中而溢出脉外,即为出血,又称“离经之血”。离经之血是不具有血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因为它已经不具备“脉”这个发挥作用的条件。

血如何生成?

血主要是由营气和津液组成的。营气在前文有提及,它是由脾胃吸收的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化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夫生血之气,营气也。营盛即血盛,营衰即血衰,相依为命,不可分离也。”而津液也是脾胃运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这是《灵枢·痈疽》中的记载,说明津液可以化生为血,不断补充血液而充盈脉道。营气与津液均由中焦脾胃吸收水谷精微产生,所以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当然,在血的生成过程中也离不开肺的作用,如《灵枢·营卫生会》说:“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 明确概括了血液的生成过程,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资源,肺参与了血液的生成。

血有什么功能?

血富有营养,可以滋养全身的生理功能。血循行于脉中,内至脏腑,外达筋骨皮肉,如环无端,运行不息,对全身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都起着营养和滋润的作用,以维持正常的人体机能。

血的功能又如何体现?我们能思考,有血液的功劳,人的精神充沛,也有赖于血气的充盛。正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又如面色的红润、肌肉的壮实、皮肤毛发的光泽以及肢体运动和感觉等,这些都是血的滋养的体现,若血的生成不足或消耗过多,又或是滋养功能下降,相应就会出现面色无华、头目昏花、毛发枯萎、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等情况。

血的运行如何?

脉道通利是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而血在脉中的运行,又要靠气的推动。血能在脉中运行而不溢出,也是有赖于气的固摄作用。所以在正常的情况下,血会乖乖在脉中运行而不离开脉道导致出血。所以,血的正常运行取决于气的推动作用和固摄作用的平衡。心脏的搏动,推动着血液的运行,此外,血的运行还与其他脏器有着密切关系,如肺朝百脉、肝藏血、脾统血等等,脏腑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也是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如果推动血液运行的因素增加,或固摄血液的功能减弱,则血液的运行就会随之变速,或快或慢,快则血溢出脉外而发生出血,慢则运行变缓,导致血瘀等病理变化。

综上所述,血主要以营气和津液为物质基础,在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以及脏腑功能的协调作用下,循行于脉中,滋养人体全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