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的来龙去脉(一)

 青竹绿常在 2019-09-13

“风水”一词的来源

按照公认的说法,“风水”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经》,书中写道:“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葬经》是一部专门教人怎么选择葬地的术书,认为每个人的祸福都取决于祖父辈葬地的好坏,凭着有生机的地气,就可使葬者安逸、生者富贵。所以很显然,“风水”词最早是和葬术有关的。

郭璞认为,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风水的目的就是聚气,“气”聚得好不好,可作为葬地的吉凶依据。随着这一理论被广泛运用,风水之说也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渐渐地,无论是住宅相地还是坟墓择葬,都统称为“风水”了。近代以来,“风水”一词更是变得家喻户晓,就连很多外国人也知道了“风水”的大名。


“风”和“水”分别有什么说法?

人是不能离开水而活着的。古代的人认为,水是万汇之根源,人由水生,水决定人的体质和品性。正因为水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风水之术很重视水,以江河为水龙,说水能聚气,人一旦得气就获得了生机,就会兴旺发达

那么什么是风呢?《准南子・天文训》说:“天之偏气,怒者为风。”风和人的吉凶有关,比如说周武王伐纣,大风折盖;秦始皇浮江到湘山祠,遇大风阻截,都有很重的吉凶意义。根据方向,古人还认为风有八方之风,后世的风水先生就根据这八风,提出了穴前、穴后、穴左、穴右、两肩、两足之风,认为这八风吹散了堂气,所以要尽量避免。

从字面上看,“风”和“水”分别有着相对独立的释义,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物质形态,可是二者一旦结合起来,却产生了一个有着全新涵义的名词。风水学中的藏“风”和得“水”,合起来讲就是风水,其实没什么深奥神秘的东西。

风,用今天的话说,是流动的空气,空气要流通,才是鲜活的、健康的,否则就是污浊的、有害的;水也是这个通理新鲜的空气和清洁的水一样,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得风过,则有风寒之虞:离水过近,则有洪涝灾害,唯有避风近水面地势略高的地方,也是前人所说的“藏纳”和“高燥”之处才是上佳之地,这就是古人最初的“风水”观。

可见,风和水都是指宜居之处及其地形地貌,风水之说不是简单地讲风和水,面是讲与居处要求有关的地形,它的建立正是基于风和水与地形关系认识之上的。


“风水”最早的权威定义

晋人郭璞的《葬经》说:“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也就是说,生气随着风吹而四散,遇到水就停止了。古人想方设法使生气不流散,让生气行进而能够终止,这就是风水了。这段话是对“风水”的最早的权威定义。

郭璞还对“风水”进行了较为清晰的解释,权威地为后世界定了“风水之法”的原则:“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清人范宜宾为《葬经》作注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风之地为次等”也就是说,相地之法,得水是最大关键,其次才是藏风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生气。


历代对“风水”的解释

其实,比郭璞《葬经》更早的《青乌先生葬经》已经有了对风水的论述,书中说: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风水自成。”与此对应,《葬经》中也有所谓“深浅得乘,风水自成”云云,二者在风水之说的看法上大同小异,既有脉络可寻,也说明了风水理论的逐渐成熟

在《葬经)之后,对“风水”较为有名的解释还有明代乔项的《风水辨》和徐善继、徐善述的《地理人子须知》等。

乔项认为:“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不冲冒四面之风与无所谓地风者也。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乎亲肤而已;若水势曲屈而环向之,又其第二义也。”

二徐认为:“地理家以风水二字喝其名,即郭璞氏所谓葬者乘生气也。而生气何以察之?日: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故日要得水,要藏风……

总而言之,无风则气聚,得水则气融,此所以有之名。循名思义,风水之法无余蕴矣。”

由上述“风水”释义,我们可以大概知道,风水之术就是通过考察山川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文、生态气候及景观等等,以此来选择吉地,以建筑住宅或陵墓等,其实是古代一门比较实用的学术,所以在古代的国家机关中,也有钦天监的专门官员来处理风水事宜。


什么是“生气”?

风水学中的“生气”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空气,也不是任何实有的气体,它只是一种抽象而强大的力量。古人认为,生气是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是有生命的活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天以生气为资,地以生气为载;人禀阴阳五行之气面生,凭借有生气之地,可使死者安逸,生者富贵

因此,所谓的“看风水”,其实关键是看生气。古人认为人不可看到生气,却能依地理而寻找生气。有土斯有气,土肥则气壮,相地而后知生气。“气”在土中化生运行,但它只有处于静止的状态(即“气止”)オ是理想的状态。怎样オ能做到“气止”呢?风和水是影响“生气”的关键因素,“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所以凡“藏风得水”之处为风水宝地。无独有偶,佛数也有“不让风动以延年益寿,不让水流以水存形体”的类似说法。

“风水”最早来自对地质水文环境的考察,是对“风之聚散,水之行止”的自然现象一般规律上的认识与把握。只有在引入“生气”这一概念之能后,“风水”才被进一步抽象化,并成为相地择葬术法的代名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