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秋遐思——月亮与那些捡月光的人

 仲夏2020 2019-09-13

遐思

己亥中秋前夕,小梦,作此篇以祭月兼怀那些曾经捡起过月光的人。

如果你问我,在众多诗词当中,

哪首是我心目中的最佳,

我肯定没法给出答案。

但是如果你问我,

哪首诗词在我心目中分量最重,

那我可能会脱口而出——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看似浅显的句子,普普通通的动作描写,

在现在看来也未必很高级的比喻,

揉合成一首名字也简简单单的诗——《静夜思》。

李白这首简单的诗,

却有股一点也不简单的惊人力量,

可以瞬间把时空抽离,让思绪回转。

回到那个趁着月光的清辉摇头晃脑朗诵这首诗的小时候。

那里有着大榕树下扇着扇子乘着凉的爷爷奶奶,

有着那个被称为故乡的地方的所有人和事。

甚至也有些许恍惚感觉,

仿佛穿越了一千多年。

隔着千年陈旧光阴的月亮,

大概也有些类似朵云轩信笺上落下的泪,

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湿晕。

比千年更久远的千年前,

明月也曾映照大江,过客亦如流水。

溯游时光长河,

找寻那些曾经捡起过月光的人,

遥祭明月,缅怀先人。

01

他捡起的月光最耀眼

他来自淮左名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他只给后世留下了两首诗。

一首《代答闺梦还》几乎无人闻晓;

一首《春江花月夜》几乎无人不知。

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而他也以这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冠全唐。

在他的诗意世界里,月光是最耀眼的存在。

月光拂过春江,掠过花林,透过白霜,登上扁舟,爬上江树,见证着世间多少欢情与离恨。

在江畔月华的笼罩之下,他直叹时光浩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他叫张若虚,捡起来的那束月光即使在大唐璀璨的星空下依然光彩夺目。

02

他捡起的月光可入酒

仿佛唐朝的诗人对明月尤其喜爱,

比如说我们熟悉的李白。

余光中说他——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老说得毫不夸张,

明月总是以各种形式在李白的诗里出现。

有充满童趣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有落寞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有豪迈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当然还有上文中我们耳熟能详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掬一把月,有多少月光,就有多少酒。

他捡起的月光可入酒。

03

他捡起的月光很忧伤

李煜是一个悲剧性十足的帝王。

他不是一个治国明君,没有丰功伟绩;

他也并非昏庸残暴,以荼毒百姓为乐;

他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命运却把他推向了历史的风口浪尖。

国破家亡,故不堪回首月明中,

他还要强颜欢笑,说道花月正春风。

明月如钩,将他的伤口拉扯得鲜血淋漓,

他还要强作镇定,假装一帘风月闲。

那一轮雕栏玉砌上的明月,

被锁在深院里与梧桐作伴,与寒雨为伍。

捡起这道清冷的月光,

他明白了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无可奈何,

就像林花会谢了春红,就像流水落花春去也。

这是一道很忧伤的月光,捡起它,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04

他捡起的月光很有范

一提起苏东坡,

相信在座的诸位中不少人都会会心一笑。

不止因为美味的东坡肉,

更是因为苏东坡有趣的人格魅力。

诚如余秋雨所说:

“中国几千年间有几个像苏东坡那样可爱、高贵而富有魅力的人呢?”

他年少成名,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说,

三十年后没人知道我欧阳修,

但是没人会不知道苏轼。

他曾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

距离宰相之位一步之遥,风光一时无两。

他做过很多利民大事,

也受过很多莫须有的大冤枉。

他被贬的足迹遍布到了海角之南。

起起伏伏,月有多少阴晴圆缺,

他的世界里就有多少悲欢离合。

回味他走过的路途,也无风雨也无晴,

最是人间有味至清欢。

恰逢中秋佳节,对着当空明月,

他发出的那句美好愿景至今仍回响在我们耳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本无常,

他捡起的月光却有着超然的风范。

05

他捡起的月光既惊艳又温暖

   若逢新雪初霁,

   满月当空,

   下面平铺着皓影,

   上面流转着亮银,

   而你带笑地向我步来,

   月色和雪色之间,

   你是第三种绝色。

               ——余光中《绝色》

第一次看到这首诗,

忘了是在读者还是在青年文摘上,

但是那种被文字震撼到的感觉却从未消失。

原来文字可以这样表述,

每一个字我们都很熟悉,

但是唯有在余光中的笔下,

它们才可以组合得如此动人心弦。

多年后,当年朦胧的月色和雪色之间的第三种绝色已经如此具体,

再次回看,那种震撼的感觉却不减分毫,

甚至在这冷色调的诗意里面还透露出丝丝温暖。

梁实秋评价他:“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乡愁诗人捡起的月光如此惊艳又温暖。

06

国内的月亮就是比国外的圆

如果没有了月光,

多少传世佳句不会出现,文坛的天空又将会暗淡多少?

如果没有了月光,

月上柳梢头的元宵与千里共婵娟的中秋韵味又会减少几分?

如果没有了月光,这世界又会少了多少想象?

月华如水,那些捡起过月光的人已纷纷远去,

但是他们捡起的那些月光,

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灵魂深处,

已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里,

即使历经千年,

也不曾减少半分光彩。

也因为有了这些捡起过月光的人,

我真觉得,我们头顶着的月亮真的比国外的要动人。

遥祭那一轮明月,

致敬捡月光的人,

我们也是捡月光的人。

值此中秋佳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止   —

文明随岁月变迁,

余下一瓢,供诸君品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