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其实是个快乐的日子

 梧桐树边羽 2019-09-13

其实清明节最开始不是祭祖的日子,甚至不是个节日。

大家肯定会说这是瞎扯,毕竟国家法定放假呢。但是呢,这是近几年国家实力增强,并且开始关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才慢慢地增设了清明、中秋这些节日,回到十年前是只有公历才有节假日的,比如劳动节、妇女节。

这是好事。

但是追本溯源是另外一回事。清明只是个节气,“清明时节雨纷纷”听说得不能再多了吧?清明祭祖这种说法其实经过了一个长期的流变演化而来。

大家知道提前祭祖,但是想没想过为什么只能提前,而不能拖后吗?当然新时代新风气,硬是差了两天再去祭祖,甚至不去扫墓也没什么人说,不过我们说的是约定俗成。清明前祭祖是习俗,而不是题主提到的“说变就变”。

清明这个节气最早就是个快乐的日子,而咱们平时习俗中的插柳、扫墓、吃青团都跟清明没什么关系。

今天的清明节保留了这些习俗,其实是在变迁中吸取了其他节日习俗形成。

咱们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春夏耕作秋收冬藏,普通老百姓的冬天是不热闹的。正月之后到开春,这段时间天气转暖,万象更新,人心便也躁动起来。在阳春三月(农历)大家农事不多,所以聚在一起开心就多。

农历三月上旬,自古以来就有三个重要的日子。

第一个是上巳节。这个节日就是个大家欢快相聚、一起下河沐浴、插柳招魂辟邪的日子,也是元宵节之后男女相约最好的日子。所以在古代十分流行,但是正由于过于开放,到了宋朝理学兴起之后,觉得有伤风化,就官方打压,最终消失了。但是插柳的习俗留了下来,上巳节一般在农历三月初三,也就是咱们吃地菜煮鸡蛋的日子,也是为了防风辟邪。

另外一个就是寒食节。这个寒食节的来历大家都知道,就是重耳流亡的时候,忠臣介子推割了大腿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复国,放了把火想把介子推和他妈烧出山做官,结果没把握好度,一下全烧死了。重耳非常后悔,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所有人禁火一段时间。

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刚刚过完热闹欢乐的上巳节,忽然一下连火都不能用了,又没有娱乐活动,吃冷食(青团),这日子别提多惨了。大家忽然就想起老祖宗来了,所以一般就利用寒食节去扫墓祭祖。

这种节日是非常不讨喜的,但是加上祭祖这个堂皇的选项之后,还真没法取缔。大概到了唐朝,这个欢乐王朝的人们实在无法忍受这个节日,最后就规定了三天,实在是不能再长了。可就这三天,同样有人不禁火: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你看,王宫还偷偷传蜡烛给五侯家用火呢。这是个比较反人类的节日,所以今天没人提起了。不过这个时节大家都去扫墓祭祖,却是这个节日留下来的习俗。

寒食节一般在冬至后105天,而清明这个节气呢,正好在冬至后的108天,也就是说,清明不是在寒食节的最后一天,就是在寒食节刚刚过去的第一天。

刚刚过完吃冷饭、扫墓哭成泪人的日子,大家急需放飞自我,出门happy,清明就是个出门踏青的好日子。大家可以拖家带口,或者约上好友情人出去游山玩水,喝酒吃肉,好不快活。

所以你看,扫墓祭祖这件事,不得赶在清明前完成么?至于现在的清明节去扫墓,一是国家给了假,大家才有时间一起去做这件事。第二呢,清明扫墓这个说法虽然不正确,但是传了这么多年,早就没人在乎了。清明去就去,只是别拖到清明后就行。

其实,就是个风俗,想念长辈,扫墓祭祖是不挑日子的。

我们现在再来看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不是好哀伤啊?“欲断魂”,其实这未必不是给寒食节的冷食给憔悴的,“借问酒家何处有”,你以为杜牧是要借酒消愁吗?

他是要去海吃一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