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景河系列:痰火眩晕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19-09-13

    【病案举例】

    郭某,女,34岁,1996826日初诊。

    病史  患者头晕,目眩,伴恶心、呕吐2天,前来就诊。诉平时即有轻微头晕,2天前因劳累后吹风突然眩晕加重,眼不能睁,视物旋转,不能食,食即吐。

    查体  舌苔白浊,脉弦滑口

诊断与治疗  辨为痰湿性眩晕兼夹风热。治以化痰除湿,理血清热。方用清眩汤加减。

半夏15g,云苓20g,橘红20g,甘草15g,竹茹20g,枳实20g,天麻10g,白术30g,砂仁10g,藿香30g,川芎15g,蝉蜕10g。服7剂。

92日二诊,诉服前药后已不呕吐,眼能睁,视物不旋转,仍有轻微头晕、头痛、恶心,大便干,乏力,有疲倦感,舌苔薄白,脉弦缓。前方加大黄5g,菊花20g,石菖蒲30g,骨碎补20g,钩藤30g,再服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仅有轻微头晕,乏力,时有耳鸣,苔根部白浊,脉沉缓。

以清眩汤为基础,加用太子参、黄芪、柴胡、生牡蛎、磁石、神曲、金樱子等药,连续服用半月,病告痊愈。

    清眩汤

    【组成】法半夏15g,橘红20g,竹茹20g,枳实20g,川芎15g,菊花20g,黄芩20g,云苓30g,石菖蒲30g

【功效】清热化痰,理血治眩。

【主治】痰火眩晕。

    【方解】眩晕临床十分常见,风、火、痰、虚、瘀皆可致眩,其病位表现在清窍,多由脑髓空虚、失养及痰火上犯引起。本方主治痰火上犯所致之眩晕。方中菊花、黄芩清热明目祛头风而治眩,法半夏、橘红、竹茹、枳实、云苓、石菖蒲化痰降逆止呕而治眩,川芎理血、改善清窍血供、促进血脉流通而治眩。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理血清眩之功。临床中可根据病情及发病原因加减用药。

风寒偏重者,可酌加防风20g,天南星5g;气火偏重者加焦栀15g,青皮10g;热甚口渴喜饮者,加生石膏、知母;呕吐重者,重用法半夏、竹茹、枳实。肝郁者,加柴胡;血虚者,重用当归、白芍补血;气虚者,重用党参、黄芪补气;肥人重用云苓去湿;瘦人多用焦栀;肾虚者可加何首乌、防风、磁石、神曲,也可用六味地黄丸方加减服用;阴虚者,可加龟板胶;阳虚者酌加鹿角胶。

(本文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陈景河卷》中国中医药2001版p110-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