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治过敏性鼻炎经验

 大海与浪花 2019-09-13

晁恩祥教授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呼吸)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的牵头人,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继承人工作指导教师,1993 年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晁教授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临证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从风论治”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咳嗽等疾病,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晁教授“从风论治”的学术思想,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2009 年始,笔者有幸跟随晁教授出诊,深感晁教授运用“从风论治”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故简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1

病因病机

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 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是临床常见的顽症之一。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常应用抗组胺类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远期疗效并不理想。过敏性鼻炎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类似于“鼻鼽”范畴。历代医家均对该病病因均有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是三条,因寒、因热及体虚。

晁教授认为“风邪”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因素,“风为百病之长”,过敏性鼻炎临床或见偏寒偏热之不同,但总不离风邪为患。临床根据患者表现,分为风邪挟热及风邪挟寒,而寒热不显者,即“风”为主者。其病机主要是风邪犯肺,肺气失宣,鼻窍不通,治疗以疏风为主,根据寒热之偏重分别侧重于辛温、辛平、辛凉主之。

过敏性鼻炎症状及兼症均很多,晁教授治疗对主证及兼证均很重视。过敏性鼻炎症状多以鼻塞、流涕及打喷嚏为主。兼症纷繁复杂,有兼咽痒者,兼痰多者,兼胸闷、呼吸不畅者,兼鼻痒、鼻干、咽干者,兼畏寒怕冷者,兼口干口苦者,兼皮肤起疹者,兼汗多者。

2

治疗原则与用药特点

2.1 治疗原则

治疗以疏风宣肺,通窍利咽为主。同时晁教授重视兼症的治疗,根据患者兼症不同,以疏风宣肺为主,兼用治疗兼症药物,治疗每有良效。

2.2 用药特点

晁教授认为,风证者当“辛散主治”,故以苍耳子散为主方,取其疏风、通利鼻窍之效。并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其主症、兼症之用药特点。

主症用药:

鼻塞多用辛夷、苍耳子以通鼻窍。

流涕打喷嚏以祛风为主:

偏寒用荆芥、防风、白芷、炙麻黄、紫苏、桂枝,用桂枝时多与白芍相须为用,取其调和营卫之意;

偏热多用菊花、薄荷、蝉蜕、金银花、黄芩、鱼腥草,祛风热,利头目;

寒热不显者用白芍、乌梅、五味子敛肺。

兼症用药:

  • 兼咽痒用苏子、紫菀、杏仁、蝉蜕、桔梗、蝉蜕、牛蒡子缓急利咽。

  • 兼痰多偏热加炙枇杷叶、鱼腥草、浙贝母、金荞麦根、知母、竹茹;

  • 偏寒加莱菔子、白芥子、姜半夏、瓜蒌。兼胸闷、

  • 呼吸不畅加全瓜蒌、薤白、葛根、石菖蒲。

  • 兼鼻痒者加蝉蜕、牛蒡子、苏叶、白僵蚕祛风止痒。

  • 兼咽干、鼻干者,分为热邪内蕴及阴虚失润,清热用黄芩、鱼腥草、栀子、桑白皮、山豆根;阴虚用麦门冬、太子参、五味子、木蝴蝶、锦灯笼、射干。

  • 畏寒怕冷用羌活、独活、制附子片、干姜、细辛。

  • 兼口干口苦者,辨证为阴虚者加知母、麦门冬、五味子、太子参、玄参;辨证为肝经有热用龙胆草、黄芩、炒栀子、柴胡。

  • 兼皮肤起疹者加地肤子、浮萍、蛇床子。

  • 兼汗多者加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

  •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18 岁,学生,主诉2010 年7 月20 日因流涕、喷嚏1 年来诊。患者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流涕、打喷嚏,晨起明显,平时流涕,鼻塞不明显,畏冷风,时有咳嗽,咽痒,不喘,纳可,大便干,排出不畅,有时服泻药治疗,唇红,曾使用抗过敏及鼻喷剂治疗,现西药控制不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

    晁教授辨为风邪外受,鼻窍失畅,治以疏风宣肺、缓急通窍,方用:

    荆芥10 g,防风10 g,辛夷10 g,苍耳子10 g,桂枝10 g,牛蒡子10 g,紫苏10 g,石菖蒲10 g,五味子10 g,射干10 g,蝉蜕8 g,大黄3 g,厚朴10 g,枳实10 g,生甘草10 g,15 剂,水煎,每日1 剂,分2 次服。

    嘱:避风寒,调情志,忌生冷、油腻、辛辣及发物,慎起居。

    2010 年07 月27 日二诊。服上药后仍流涕,以清涕为主,喷嚏,晨起明显,每日流涕不止,每日用餐巾纸几十张,无鼻塞,无咽痒,口干,咽干,不咳嗽,纳食可,睡眠可,大便干,欲排便排不出,而且有排不尽感,舌质尖红苔黄,脉弦。

    处方:仍拟上方加大黄6 g,延胡索粉3 g,去桂枝、五味子。15 剂。

    2010 年08 月27 日三诊。家属代诉症状减轻,流涕明显减少,但有时发作,大便干已缓解,但有大便排不尽感,近日来咽痒,言多时明显,少量浊涕,纳少,小便调。仍以疏风宣肺、清咽利窍为法。

    处方:荆芥10 g,防风10 g,辛夷10 g,紫苏10 g,蝉蜕8 g,牛蒡子10 g,锦灯笼10 g,北豆根6 g,桔梗10 g,金银花10 g,玄参10 g,生甘草8 g,15 剂。

    随访患者服药后症状已不明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