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杨氏37式太极拳套路,是赵幼斌先生1997年春上开始构思创编的。先在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和西安交通大学太极拳学会试编试教,随后又在河北廊坊、沧洲、天津和承德等地教授。在历时五个月的时间里,边实践感受,边听取意见,而最后定型。 这个套路,是基于社会发展需要而创编的。一是,有利于初学者在短时间内掌握杨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这对于一听“85式”就望而生畏的人,和想在短时间内掌握一种套路的人,显然有益;二是,有利于参加太极拳集体表演活动和传统套路项目的竞赛。就时间而言,“37式”一套练下来,慢则8分钟,快则6分钟,既符合竞赛与表演要求,又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传统套路的动作与风格。 赵幼斌先生说,“85式”打一遍,约20多分钟,就感受而言,久练传统太极拳的人,还是练85式过瘾。所以,“37式”,只是传统套路的一个缩影,而不能代替“85式”的传统套路。 这套拳为什么叫“37式”,而不叫38式、39式或40式等。赵幼斌先生说,就动作名序而言,似乎也可以不称37式,如“预备势”就可称一式,“右分左蹬脚”、“单鞭下势”等就可分开来编序。之所以称“37式”,一是不想与现有的杨式太极拳有相重名序的叫法,以免学练者混淆;二是作者有意与唐之许宣平所传太极三十七势(又名三世七)相合,然其意仅在借用其名,而非许之三十七势,就象用同一词牌名而填不同的词一样。 在编排这个套路时,赵幼斌先生说,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基本上按“85式”动作顺序,去掉套路中的重复动作再组合而成; 2。其演练特点和风格与传统套路一致; 3。动作做法和要领与传统套路一致; 4。动作紧凑,内容集中,编排顺达,布局合理,既要概括传统套路的动作,又能与国家竞赛要求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