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结构思考力,面对海量信息不再一脸懵逼 知识营课程视觉笔记 导读 读书疲,写作晕,面对海量信息经常一脸懵逼?此文通过介绍两本书,一门课程内容,帮你活用结构思考力,建立信息处理模型。 一、过去懵圈的状态 1.很爱读书,却觉得读了没多大用处 说多都是泪 作为一个重症爱思考宝宝,每当说完话别人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写文章写完别人不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时,真的非常苦恼,因为,一次表述不清,后续花费的解释时间成倍增多不说,时间有效性并不是50分与80分的差别,而是0分到80分的差别。于是我就读书啊,看有什么法子可以治一治表述不清的毛病。 然鹅,为毛我读了些书,很快就忘了,然并卵额,苦恼...... 2.写的总结就是过不了领导那一关,好丧 哭到天荒地老也不能怎么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相同的经历,写的总结领导怎么都不满意,但领导又没把问题说得特别明白,修改-送审-打回-修改-不满意-退回,自己暗自懵圈的坐回电脑桌前,“纳尼,明明已经那么努力,为什么到最后只是感动了自己”,能怎么办呢,作为一个合格的打工仔,不就要尽量将工作做得让领导满意么。 分割线作警示,以下内容纯干货,略晦涩,请做好心理准备~ Pay attention 二、启蒙结构思考力的两本书和一门课程 结构思考力,顾名思义,就是具备结构框架的去思考,更详细地解释就是运用具备结构层级的思考去更好地识别、理解、分析、重构问题和知识点,最后再形象化呈现或应用的能力。 开启我入门结构思考力的两本书便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和《金字塔原理》,课程是李忠秋老师的《结构思考力》,接下来一一做介绍: 1.《如何阅读一本书》教我读书方法 作者莫提默和查尔斯,通过叙述不同层级的阅读艺术,引出不同读物的参考读法。鉴于作者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了解到这一点,我还是愿意相信他可以写出一本较好的关于如何阅读的经验之谈。 书编排思路清晰,构架从基础阅读开始,从浅入深到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对于不同类别的书目阅读方法有具体的例子做说明,对于想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我来说,帮助甚大。全书归结起来其实就四个字——主动阅读。 在主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有: ①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②作者的想法或论点是什么? ③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哪些适用于自己? ④阅读者想从书目中获得什么? 下面概述书中四个层次的阅读规则: ①基础阅读。很简单,就是读。 ②检视阅读。翻看一本新书的时候,关注书名,类别,了解作者要谈的是什么的内容,接着看目录,了解书的框架,然后略读,接着是速读形成对全书的整体印象。 ③分析阅读。首先确定书目类别,列出纲要,速读后用三句话诠释一本书的内容,精读后客观评价书中内容,哪些有理有据,哪些证据不足,注意阅读过程中可以选择读自己关心的内容即可。 ④主题阅读。通过围绕一个感兴趣的主题,挑选1本~2本经典读物作为主读,再挑选3~4本作为参考读本,按照框架做思维图,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看完《如何阅读一本书》后,惊觉自己以前可能读的是假书,不过,对于阅读这件事,有了另一层级的钟爱。 2.《金字塔原理》教我写作逻辑 1973年首次出版至今仍畅销不衰的《金字塔原理》,是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早前是哈佛商学院录取的第二批女学员之一的芭芭拉·明托著作。全书精炼为四个内容: ①表达的逻辑 在人类思维中,大脑会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以便于理解和记忆。在表达过程中,我们要找出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对抽象概括进行分组,并为避免受众认知思维偏差,需要自上而下,结论先行地进行表达。(表达时要注意横向与纵向思维的运用:横向思维----任一横向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思想的概括,纵向思维----每组思想须属于同一逻辑,并按同一逻辑顺序排列) 主要步骤有: 画出主题方框----设想主要疑问-----写出对疑问的回答-----说明背景-----指出冲突----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2.思考的逻辑 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使用时间、结构或是程度顺序建立分析与思考结构,将思考结构化,利用框架分析问题,这与李忠秋老师提到的“结构思维形象化,显性思维结构化,隐性思维显性化”的理念一致。 思维包括两个方向: 一是发散思维,看待问题可全方位思考,用思维导图工具来罗列因素,类似于麦肯锡的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原则),MECE即把一个工作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更细的工作任务的方法。它主要有两条原则: 第一条是完整性,说的是分解工作的过程中不要漏掉某项,要保证完整性; 第二条是独立性,强调了每项工作之间要独立,每项工作之间不要有交叉重叠。 二是收缩思维,是将信息范围缩小,排除无关或次要因素,保证思维的重点。 3.解决问题的逻辑 处在不同阶段要如何解决?程序如下: 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分析/计划----组成金字塔 提高解决问题效率的秘诀在于界定问题的准确性和搜集数据的条理性,这两个内容都离不开结构化分析。结构化分析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步骤,常用的结构化分析框架主要有流程图、甘特图、思维导图等(可见文章开始的视觉笔记右侧的应用列)。 4.PPT演示的逻辑 理想的PPT是图表占90%,数字占10%。在进行演示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每次只演示一个论点; ②论点应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标题性语言; ③文字尽量简短; ④使用简单的数字或词汇 ⑤字号选择适中; ⑥趣味性,包括演讲者本身、动画使用等; 在如何制作PPT方面,可参照罗永浩、乔布斯等优秀演讲者的经验,如何用PPT来配合自己的表演,而不是让自己成为PPT的附庸。 总之,《金字塔原理》作为思维指导入门读物,指出了我们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并告诉我们如何去建立合理的金字塔思维结构,应用至工作的方方面面。(注:此部分内容参考豆瓣枫晓柒的读书笔记“逻辑是只飞奔的乌龟”) 3.《结构思考力》课程教我信息处理模型 此处直接链接详细内容给大家,点击由爱读书的benyouyou撰写的《结构思考力》课程总结,实力担当,助我学习信息处理模型。 三、现实中应用 1.如何运用结构思考力改善人际沟通力 沟通能力范畴涉及颇广,此处就从职场中简单上下层级沟通来举应用实例。 场景:职场小白,领导安排了一项工作量巨大无比的任务,但你手头的任务根本排不开,公司人手也不够,那该怎么办,硬扛下来? 问题分析: ①以我个人保守办事风格,我会慢点答复老板,拖延一个小时到半天的时间(是有风险,但总好过最后把事情搞砸); ②分析老板说的任务,主要目标和工作内容有哪些,根据目标和时间节点安排工作,把可能的困难想在前头,替老板把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想好,及时请示; ③罗列手头的工作,一项一项按轻重缓急排序,思考是否可以更高效完成,有些和别人工作有重合的,后面和领导商量交由他人完成。 职场与上司沟通力提升路径分析: 丑话放在前头→MECE原则快速分析→简洁干练汇报→结果导向式地完成任务。 老板,你说什么都对 2.运用结构思考力提升写作表达力 过去两年,我曾经主理一个科研课题工作,最后要总结工作汇报时,脑壳真的不是一般的疼,不知道该如何动笔,后来冷静下来分析,思考了做这个科研课题的目的是什么,想要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可以从哪些因素去分析,去总结,一点一点剖析后,得出里一份如下图所示的报告。 形象化呈现结果,更直观 简单地说,以报告为例,写之前问自己写的目的是什么,要表达什么观点,有什么实例可以论证,论证内容是否对得出结论有帮助,逻辑统一,对任务进行拆解分析,把困难的问题拆解为一个一个难度层级小很多的小问题,再一一攻破,便是结构思考力能帮助到你的。 面对海量信息,先问自己,作者的主要论点是什么,自己想从中收获些什么,择需而读就不懵逼了。 Get? 活至近三十岁,领悟到----“当一件事情,我需要用到蛮力来完成时,一定是我的方法用错了”,有度思考后行动,尽快复盘重启便是我的生活、职场指南。破除人生困惑有两个方法:自救或寻求他人帮助,而有效读书后应用到实际,是一个结合了两项作用的好方法。 |
|
来自: QJKKK > 《■■■■■■读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