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容易,轉眼秋涼。是呀,進入九月,每每入夜便感覺涼意一陣緊似一陣,甚至哪一天突然起了興致想要走到外邊去看看天空裡是否還有那一輪彷彿二、三十年前的紅黃的濕暈似的月亮時,都不得不要加了一件略微厚的牛仔外套,心下又會莫名的嘆息一聲,——這樣的牛仔外套似乎與中國式的臨風灑淚、對月長吁不般配。但是依舊沒有換了「般配」的衣裳,或許也是覺得城裡的月光都是一樣的罷?雖說我這小城總是那麼樣的安靜,倒是真的可以看見七十多年以前的那一個陳舊而迷糊的月亮了罷?西曆的九月初,卻是夏曆的八月,也已經是將近仲秋時分了,當然天氣漸涼,尤其夜晚,如水似的涼意會叫人不免就心裡生出來些淡淡的惆悵的情緒,但是也還是會有喜悅罷?畢竟,到了「蒹葭蒼蒼」又「蒹葭萋萋」的白露時節了,多麼美,不是嚜?
是呀,《詩經》裡的那些詩多麼美啊!記得我曾經說過,相比較於華貴的《楚辭》,我更歡喜淡雅的《詩經》,尤其是「風」,或許,我是帶些鄉野氣質的人?誰可知道呢。Anyway,每每到了八月,我就會提醒自己快要白露了。其實,我並非對節氣多麼在乎,我在乎的是那個美麗的名字:「白露」。白露,多美!曹禺先生的名劇《日出》裡的那一個風情萬種美豔動人的女主角的名字就是「白露」。而有這樣美好的名字的節氣似乎也一定是最美好的節氣了,是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裡這樣講說「八月(夏曆,亦即農曆),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哦,原來這時節的露是白色的呀,所以才有了這樣的名字。白色的露?一定也美得令人要秉著了呼吸了罷?秋季,果然是美麗的季節,雖說秋季過後就是彷彿無盡的寒冷的冬季了。
白露節氣是中國二十四個節氣中第十五個節氣,一年已然到了中後期了,但是也是成熟收穫的時節,所以也真的是好吃好喝多多,一年之中最是快樂喜悅的時期,多麼好!:)那麼多的吃食中,什麼最好吃?或者說什麼食物最合時令?中國飲食素來講究養身,典型秋季氣候的白露也是頂容易就會出現口乾舌燥、唇乾脫皮、鼻咽乾燥等秋燥不適的時節,所以呢,白露時節最好吃具有緩解秋燥作用的蔬菜瓜果,比方說龍眼、蕃薯、梨、大棗。都說養身最好是米粥,白露時節不時喝一碗「蓮子百合粥」應是應合時令的養身食物,當然,「柚子雞」、「銀杏雞丁」也都是極好的選擇,假若又是個烹飪高手的話,真的是一家子人的幸運呢。:)我不是一個好的廚娘,所以,雖說也是每日洗手作羹湯,卻無法叫家人吃得非常歡喜滿意,頂多一句:「今天的菜還不錯。」我也對自己的廚藝沒有太高的要求,自然是常常對著精美的菜譜嘆息連連。也是怪,雖然我不善亦不如何歡喜烹飪,卻依舊買了各樣的菜譜回來,想來是在書店看見菜譜的那一刻被那些看著就口水三千尺的圖片給魅惑了,於是衝動之下就買了回來。事實上,極少按照菜譜燒了菜,我做飯燒菜就那麼幾樣,吃到連我自己都覺得煩了,但是卻也依舊沒有打開哪一本菜譜來試著改變一下,真真無藥可救。當然,假若秋燥比較嚴重,可以適當的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也可以選擇一些具有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比方說人參、百合、杏仁、川貝等,這些重要對緩解秋燥都多有很好的效果。
中國歷史久遠,好像每一個節氣都有自己的民俗活動?白露的名字雖然美得不俗,但是也依舊「脫不了俗氣」,而且白露時節的民俗還不少。1、祭禹王。這民間活動主要在太湖一帶盛行,因為太湖湖畔的漁民們稱治水的大禹為「水路之神」,每一年的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九以及白露時節,都要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尤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規模最大,歷時一週。2、喝白露茶。從前呢我只知道說喝茶要喝名前茶,如今卻又聽見這個說法:「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原來是因為經過了夏天的酷熱,到了白露前後正好是茶樹生長的最好的時期。所以,才「要喝茶,秋白露」。看樣子,我以後要選擇秋茶喝了?3、飲白露米酒。以前我只知道湖南人喜愛做米酒,卻不知道白露時節要飲白露米酒,而且郴州出產的「程酒」更是米酒中的精品,曾經為貢品,盛名入遠。湖南省興寧縣縣誌裡關於「程酒」有這樣兩句:「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釀可千日,至家而醉」,可見,好酒還真的是時間愈久愈是醇香,而且似乎容易醉人?:)4、十樣白(三樣白)。據說就是要採集十種(亦有說三種)帶有「白」字的草藥燉雞或者鴨,在白露這一日吃。5、吃蕃薯。白露之日吃了蕃薯(紅薯)可以預防飯後胃反酸。當然,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因為從來沒有在白露日吃過紅薯,可能碰巧也吃過,但是好像沒有感覺胃裡反了酸氣?
到了白露,天氣是真的有熱轉涼了,而我記得小時候,這辰光天空裡就總能夠看見成群成群的大雁往南飛過去,有時候黑壓壓的一大片,也真是蔚為壯觀。當然,每每看見鳥兒飛向南方心裡就又會用起來一點失落與不喜歡,——我實在是對冬天沒有太多的好印象,雖說冬天下雪的時候也是蠻好玩的,我卻依舊因為怕冷而歡喜冬天,甚至不會滑冰、不會滑雪,當然,好像也是因為不喜歡。反正,我就是不歡喜冬天。白露過後,冬天好像就在前邊蠢蠢欲動了似的,所以,白露雖美,卻叫人有一點點的悽惶。
白露終究是非常美好的節氣,旁的不說,單一首「蒹葭」就讓多少人歡喜不盡了。當然,《詩經·秦風》裡的這一首「蒹葭」歡喜了多少人誰能夠數得清楚呢?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一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夏曆八月初的纖月,僅僅是一鉤白色,像玻璃窗上的霜花。——白露之日一月如鉤,卻是霜花。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