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爱你没商量我的 2019-09-14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希腊出土的公元前六世纪下半叶的“黑彩陶器”。该陶器为古希腊雅典人制造的康塔罗斯酒杯,是古希腊宴会用的巨大酒盅,中间倒入葡萄美酒,加以清水进行稀释后,再加入蜂蜜、松脂等香料。酒杯的表面用含铁较多的颜料,以黑绘技法涂饰。酒盅的一面绘有一个全裸的骑马少年,旁边是并肩行走的男子,在画面左右两侧都站立有持杖长袍的长者。据考古学家分析,这里描绘的是一位少年到运动场上接受训练的时代场景。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意大利出土的公元前四世纪的“牛头形红陶酒壶”。该酒壶是一头黑色公牛牛首的形状。外层的涂料中含有较多的铁元素,因此器物散发出金属的光泽。酒壶上采用了古希腊传统的红绘技法,描绘了希腊神话中著名的一幕,变身为天鹅的宙斯正在诱惑绝世美女丽达的场景。公牛崇拜发源于地中海东部、两河流域,经安纳托利亚半岛至克里特岛,在希腊文明的前身米诺斯文化中十分盛行。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出土于塞浦路斯的“单耳几何纹蚕茧陶壶”。为公元前八世纪左右的文物,高32厘米。它是一个有同心纹和几何纹的彩色花纹陶器。东地中海中漂浮着的基斯岛,自古以来就有着高度的文化繁荣。基斯的陶器也出口至锡亚、斯金纳。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叙利亚出土的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人物像注口陶器”。这个带把手的陶器上面坐着一个将手放在头上的人,其滑稽张开的大口就是陶器的出水口。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东地中海地区出土的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玻璃钵”。它为一个浅而薄的玻璃器皿。据推测,其制作工艺是将加热后的黄色透明玻璃延展成圆板形状,再倒置于一个扣过来的钵上(热下垂法)。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北米索不达米亚出土的公元前14世纪的“玻璃首饰”。金珠点缀其间,交相辉映,美轮美奂。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伊朗出土的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鹿纹银杯”。该银杯受希腊化或罗马风格影响,中央雕刻着一只形象生动地牡鹿,周围为放射状旋文。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东地中海地区出土的公元前3至2世纪左右的“大理石众神浮雕”。中央是持笏的宙斯,左侧是手持棍棒的古希腊最伟大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右边拥有三张面孔的女性推测为胜利女神赫卡忒。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伊朗出土的公元6至7世纪的“玻璃壶”。在当时的伊斯兰社会中,玻璃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在继承和发扬古罗马和波斯萨珊王朝技艺的基础上,诞生了高度发达的艺术文化。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伊朗出土的公元6至7世纪的“帝王鸵鸟狩猎纹银盘”。材质为银镀金,画面图案反映的是萨珊王朝巴赫拉姆五世,骑马射获两只鸵鸟和一只雄羚羊的场景。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伊朗出土的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陶制动物形来通杯”。为帕提亚时代作品,陶制,器身为椭圆形,有把手,壶嘴细长,为牛头或山羊头形状,为增强稳定性,壶底常常加有几个壶腿。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伊朗出土的公元前4世纪左右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天马形来通杯”。该杯实为银制酒壶,前端是有翅膀的马(即天马)的前半躯体。酒壶在古波斯以及西亚地区,是在仪式上使用的祭器。乍看如同角杯,实际上在马的前足间有流出孔,通过流出孔可以将葡萄酒倒入杯中。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巴基斯坦出土的公元七世纪的“佛陀铜立像”。青铜质地,头发为螺发,耳垂较大,右手结施无畏手印,身披长袍,偏袒右臂,衣纹优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铜佛像。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健陀罗出土的公元3至4世纪的“执金刚神头像”。为黏土质头像,一般认为表现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和英雄——赫拉克勒斯。该头像雕刻手法娴熟,栩栩如生,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伊朗出土的公元前7至6世纪的“银盘”。该银盘据考证是用来从角杯中接葡萄酒的,上面装饰的花纹十分华丽,银盘的边缘还刻有铭文(“安皮利修,萨马地之王,达巴拉之子”等)。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伊朗出土的公元前1200—前800年左右的牛形陶器。从伊朗的西北部里海南岸、吉兰省(马鲁里科)的王侯同葬墓中发掘出大量的陶器与金属器具,多采用各种动物形状。瘤牛在古代的西亚、印度、非洲等地区被视为家畜来饲养繁育,而以公牛崇拜为核心的宗教则发源于西亚,并向四周传播。牛形陶器四肢粗短、突出背部的瘤峰(脂肪囤积块),脸部即为注水口,可注入葡萄酒等,据推测是当时仪式上使用过的器具。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健陀罗出土的公元2至3世纪的“石狮”。百兽之王狮子的设计源自于西亚,但在古印度阿育王时代就被视为佛陀的象征,佛教与狮子的联系十分紧密。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健陀罗出土的公元2世纪的“迦腻色伽一世像金币”。贵霜王朝的迦腻色伽一世因推崇佛教为世人所知,金币表面是国王的全身像,左右举着拜火神坛,左手持枪,身穿长衣长裤,极具骑马民族的风格特色。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健陀罗出土的公元前3至4世纪的佛陀头像。其雕工细腻传神,面部静谧柔和,尤其是眼睛和嘴角的微笑刻画堪称细致入微,令人赞叹不已。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伊朗出土的公元前10至8世纪左右的“有铭文银制壶”。银制壶的壶口部分用楔形文字刻有铭文,意思是安比利修萨马迪的王达巴拉的儿子。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健陀罗出土的公元前1至3世纪的金首饰。包括金手镯、金耳坠、金垂饰等。做工非常精湛,不逊今天的手工技艺。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健陀罗出土的公元前2至3世纪石质“树下冥想太子头像”。相传,释迦牟尼出家前,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为了追求人生的最高真理,他舍弃王位,出家修行。后来在伽耶山的一棵菩提树下,历经四十九天的静思冥想,悟道成佛。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阿富汗出土的公元前二世纪的金别针。金针头部为人手形状,手的下部镶嵌有绿松石,造型别致,做工精湛,让人很难想像它诞生于2千多年前。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伊朗撒珊王朝时期的“鸟纹舟形镀金杯”。长约22.8厘米,宽11.3厘米,银镀金,原底舟形。其口缘镀金,内壁满施圆点纹,杯底中央镀金并刻有一只像鹭鸟的图案。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公元2至3世纪的佛陀立像。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提衣服一角,这种立在莲花台座上的佛像实属罕见。

美不胜收的丝绸之路文物,2千年前的金王冠让人对阿富汗刮目相看

图为阿富汗出土的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金王冠。其制作可以说沿袭了古希腊风格金属工艺的传统和美术特点。橄榄叶编织成的金冠中央,还镶嵌了阿富汗北部山区出产的青金石,实属罕见。阿富汗的青金石开采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之后出口到西方的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常常被人们视若珍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