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族是戎狄?史前文化探秘之辽西古国,兼《山海经》“幽都”探秘

 timtxu 2019-09-14

上古文献上都隐藏了什么?

《山海经· 海内经》“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

这段的意思是说,有个叫“北海”的海往里面有座山叫“幽都之山”,有条“黑水”在山里面穿行流出……….,这里有叫大玄的山,在玄丘上有民众生活,有一个国家叫“大幽”

我们再看下《地理志》上在辽四郡下的描述:“玄水东入濡水,濡水南入海阳。又有卢水,南入玄。”,又有“辽西濡水南入海阳,师古曰:‘濡,音乃官反’。读若难,后讹为滦,以声相近也。辽因置滦州,世遂曰其水曰滦河”。

《地理志》上说,在辽四郡下有条玄水从东面汇入“濡水”,濡水向南经过海阳县,还有一条“卢水”,向南汇入“玄水”

我们开始对号入座吧,个人觉得研究古史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从不同的文献上可以汇总出结果来。

先查下汉朝的“海阳县”在哪,“西汉置,属辽西郡。治所在今河北滦县西南。北齐废”,那么师古说的濡水就是现在的滦河应该是正确的。玄水从东边汇入“濡水”从地图上看应该是青龙河,“卢水”向南汇入,那么卢水应该就是南边这条河,地图上看不出来叫什么,从朝阳市分叉出来的,东边那个叫“大凌河”,西边这个搜了下估计叫“大凌河西支”,也是“大凌河”嘛,大凌河古称“白狼水”,“白狼水又东北,自鲁水注之。(自鲁水)水导西北远山,东南注白狼水。”,自鲁水就是卢水喽。玄水既是“青龙河”,那么玄山就是这片“燕山山脉”了。在这里说大家全凭想象,我们还是上一张地图看下。

汉族是戎狄?史前文化探秘之辽西古国,兼《山海经》“幽都”探秘

山海经大幽之国地形示意图

看上图,燕山就是《山海经》里的大玄之山幽都之山,青龙河是黑水,青龙河在燕山山脉穿过,所以说“黑水出焉”,玄鸟玄虎那些我们不谈,而北海就是渤海,北海之内有山名幽都之山,渤海向内就是燕山,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就是所谓“大幽之国”,牛河梁遗址附近是一片丘陵,是“玄丘”,牛河梁的居民就是“玄丘之民”

一切都清楚了,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就是《山海经》里的大幽之国的都城“幽都”。我们前文讲的红山文化的各个遗址在上古时候被称为“大幽之国”。我们现在可以继续前文的内容了。

前文主要从分子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分析了辽西文化人种的组成和来源,我们看下上文中那张分布图

汉族是戎狄?史前文化探秘之辽西古国,兼《山海经》“幽都”探秘

遗址选择示意图

我们从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上对“大幽之国”的文化做下解读。

大幽之国的传承脉络是这样,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

兴隆洼文化测定的年代数据对外公布的大概范围在7500-5000年前这段区域,各个遗址都略有不同,总体是这个区域内。考古上对分期向来会有分歧,分期主要根据出土陶器的类型来进行区分。具体细节我们就不多说了,这个文化年代很古老,在华夏的文献里找不到痕迹,而且我们上文提到的遗址里面没有这个时期的遗址,对器物的考证不是我们这系列文章的重点。赵宝沟文化基本共识是由兴隆洼文化发展来的,年代范围大概在6500-4000年,其他具体细节我们这里也不谈。这中间还有一个叫“富河文化”,与赵宝沟差不多同期或者稍早,但考古结论有限。红山文化年代基本在6000-4000年前这个范围,与兴隆洼和赵宝沟有明显的传承关系。

从以上考古学者们对外公布的结论来看,大幽之国文化属于土生土长的本地文化,这个与我们上文分子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的最后结论是一样的,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大幽之国文化区在不同阶段分别有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的进入。我们看下考古上的研究成果。

兴隆洼同期相邻的中原文化有伊洛郑州一带的“裴李岗文化”和豫北冀南地区的“磁山文化”,学者们对考古出土遗物的分析结果是兴隆洼文化与中原文化看不到有交流的现象。而到了红山文化时期与庙底沟文化的确关系非常密切,红山文化曾受到庙底沟文化的强烈影响。庙底沟文化是源于关中地区的后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通过山西、河北北部进入辽西,与红山文化相遇。对其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红山文化的中晚期,新的陶器类型开始出现,这些类型在之前辽西地区是没有的。这与我们上文谈到的处于红山文化三四期的牛河梁遗址有O系人骨(华夏人)的结论是可以相互佐证的,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的人来到了辽西,并将庙底沟文化的特征带了进来。而属于红山后期的小河沿文化的”哈拉海沟遗址”没有发现O系人(华夏人)的遗骨,而考古研究结果显示,小河沿文化这个期间与河套地区的“庙子沟文化”有些联系。见下图,根据历史文献来看,那个时期正是来自西方的古华夏人与已经在中原的古苗人发生碰撞的时期(传说中的黄帝战蚩尤),O系人(华夏人)无暇东顾完全是可能的。一会我们会稍微详细说下。而庙子沟我们后面文章谈河北文化区的时候会讲到,庙子沟遗骨的检验结果都是N(古代边疆人),而且与辽西这边的N(古代边疆人)非常接近,说明即便庙子沟的人过来了,也是同一型的N系,从分子人类学上没有区别的。下面是示意图

汉族是戎狄?史前文化探秘之辽西古国,兼《山海经》“幽都”探秘

红山文化与外面文化交流示意图

如果单纯从分子人类学以及考古上只能看出来人员的流动和群体特征,结合文献我们会有更清晰的概念

先秦文献解读

《尚书·舜典》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濬川。” “流共工于幽洲”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意思是说在舜的时候,把天下分了是个十二个州,后来把共工流放去的那个州是幽州。舜还派了个叫“和叔”的人去了北方来镇守,那个地方叫做“幽都”。这不就是我们开始时候分析《山海经》中的那个幽都吗?

牛河梁遗址发现的那个“O”系人难道就是舜派过去的“和叔”吗?已经没办法考证了,愿和叔在天之灵吉祥快乐哈。

接着看下文献,《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故龚城在檀州燕乐县界。故老传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 这个燕乐县就是密云。古代属幽州管辖,这里有雪山文化的燕落寨古村落遗址,断代大概是6000-4000多年前,具体我查到的考古结果不多,谁让咱不是专业学历史的呢,没有人帮,自己瞎琢磨。不过规模应该不小。内涵上与小河沿文化很近,想必也是“大幽之国”治下的一个群落。不过应该到“大幽之国”的边境了。共工也很不错嘛,4000多年前就来咱大北京了。

事实上从考古结果我们也知道,从兴隆洼到红山文化都涵盖了这片地区的。不过有一个地方挺有意思。我们看下郑玄给《尚书》的注 “舜以青州越海,而分齐为营州。冀州南北太远,分卫为并州,燕以北为幽州。新置三州,并旧为十二州也。”这里意思是说,实际上尧分的是九州(还有上句),舜嫌太远给拆分成十二个州出来,不过后来禹置九州的事很多人应该知道了,大禹又重新给变回九州,几代帝王想法不一样哈。实际上夏的时候冀州是包括了原来幽州之地。而商又把“幽州”单独分出去了,这里面有很大的故事,我们后面会讲到。先来一张上古时候我们的九州河山图欣赏下。

汉族是戎狄?史前文化探秘之辽西古国,兼《山海经》“幽都”探秘

禹划九州示意图

上面我们了解了上古时期大幽之国在文献中究竟是谁,那么我们还是看下考古的结论。

从兴隆洼到赵宝沟至红山文化,经过考古发掘,辽西的文化发展水平与黄河流域的仰韶和大汶口基本差不多,甚至在礼制的发展上,红山文化更高了一层,虽然鬼神这个东西我们现在看来是唬人的,但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人类文明必经之路,而这点上,红山的确走到了黄河流域文化的前面,敬天礼地、祭祀先祖、王权至上,这几点在辽西古文化上都得到了体现。不过到了5000年的时候进入红山文化晚期,红山文化开始衰落,各种礼仪建筑不见了踪影。而红山晚期的小河沿文化与后面接班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中间却有几百年的空档期,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不妨根据前文几个遗址DNA的分析结果来做下推断。我这里引用下前文,

牛河梁(5000年前):C(1),O(2),N(4)

哈拉海沟(4500年前):全是N。

大甸子(3600年前):O(2),N(3)

大山前(2500-3000):C(1),O(4),N(4)

井沟子(2500年前):都是C

哈拉海沟遗址是小河沿文化,大山前遗址是夏家店下层文化,本来在牛河梁文化里还有O系的中原人,到了小河沿文化的哈拉海沟竟然没有了一直到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大甸子才出来。看下时间点,4500-4000年的时候正是我们文献上记载的五帝时期,而五帝时期是夷夏结成联盟对付古苗人的时期,换句话说,原来跟红山有过交流的那些中原人其实是O系的古苗人(O3-m7,上文有讲),而不是后来华夏这帮人。这里我稍微注解下,以后会详细谈,事实上O3-m7系的古苗人是最早来到河洛地区的,毕竟他们迁徙的路程要比O3-m134的古华夏系的人要好走而且近。庙底沟二期以前乃至裴李岗文化应该都是古苗人的文化,七八千年前的贾湖人都是稻作农业就可以看出来,这些人实际上是古苗人顺着淮河北上过来的。5000年以后也就是后庙底沟文化到龙山文化才是华夏人的了(炎黄战蚩尤),华夏这帮人把苗人从中原赶出去以后,又经过尧舜禹三代不断的对古苗人进行打击,彻底摧毁了古苗人的反抗能力,我们伟大的君王禹行九州的时候按照《史记》的说法“从冀州始”,大禹来到了“大幽之国”,据考证,古黄河原来是从天津口入海的,所以大幽之国这边从广义上也算是黄河流域的人,我估计至少从舜时代已经开始统治大幽之国了,至少是羁縻状态。大禹治水劈石的地方就在我们上面说到的黑水和濡水汇合之处。大禹告诉这边的人,你们这个州要撤了,被并到“冀州”了,之后是不是发生了战争和反抗不清楚,至少从现在的考古发现来说我没看到相关的内容公布出来。但小河沿的人应该离开或者被迁走了很多,这块地方实际上被废黜了。直到夏的末年,趁着商汤伐夏的机会,才又有人来到了这里,毕竟这里环境还是不错滴。商朝建立后也重新恢复了幽州的建置,这次来的人有O系(华夏人)还有原来的N系(古中国边疆人)。与分子人类学显示的是一样的。这就是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开始。据考古专家们对“大甸子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进行考古挖掘后得出的结论,这个时期的大甸子已经有贫富分化,在发现的二百多座墓葬中,随葬品的贵重多少有明显的区别。而且这里的人明显是分了两个人种。与我们分子人类学的结论是一样的,O系(华夏人)和N系(古中国边疆人)的比例是2:3。说明在商朝初年的时候,这里有大量的中原人在这里生活。很可惜的是我还没有找到甲骨文中对这边的记载的记录。等我们讲商朝的时候再详细推敲吧,没准那时候找到了。

分子人类学、考古、文献又一次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缺了其中任何一个,都没办法做出这样的推断。看张示意图吧,不喜欢读文字的朋友可以看下图,大概也知道怎么回事了。

汉族是戎狄?史前文化探秘之辽西古国,兼《山海经》“幽都”探秘

今天就讲这么多了,本文主要讲了大幽之国的文献和历史地理考证,以及在尧舜禹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下篇文章我们将进入青铜时代的古国阶段,看下生产力大幅提高的辽西人有什么变化以及大幽之国是如何灭亡的。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