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无毒不丈夫”有道理吗?本意十人九不知,古人的忠告!

 农俗闲话 2019-09-15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这句话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流传盛广的谚语,不过大多数人对他的来源不甚明了,原话出自元代杂剧家孟汉卿的《张孔目智勘魔合罗》里的第一折。因为其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对现实的揭露鞭辟入里才使得此话一出,便经久不衰。其实描述人心险恶的民间俗语还有很多,老百姓经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和总结,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以此提醒我们再适者生存的社会环境中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过由于俗语几乎都是口头流传,过程中难免因为个人理解而有所差异使得有些俗语的本来含义少有人知,反而是被扭曲误解的谬论大行其道。其中有一句同样为描写人性的俗语叫“无毒不丈夫”在民间也是广为流传,然而大多数都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还是因为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所导致的,因为这句俗语盛行的时期大致是从元朝开始的。元朝作为外族统治,对汉文化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其中向来被尊为正统的儒家文化、伦理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正常秩序在元朝残酷的等级制度下危如累卵。

相对的市井流氓文化开始大行其道,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人们丧失了生存的安全感,于是诸如此类的消极文化开始流行了起来。好比“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无奸不成商,无谎不成媒”等等都充分地揭示了当时的混乱的社会现状。题中所说的这句俗语也不例外,从句式就能看出其表达的思想和儒家思想截然相反,不难看出这句话原本应该不是这样。

按照儒家思想对君子的标准,加上这句话的前半句“量小非君子”,不难看出这个“毒”显然应该是“度”,因为“度量”一词从来都是形影不离。无奈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度量早已荡然无存,整个社会充斥着坑蒙拐骗,自然和“毒”密不可分,经过长期的流传人们终究还是没能将其替换为正解。加上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男子在社会上起到了绝对的主导作用,因为为非作歹的人大多都是男子,也给这句话赋予了顽强的生命力。

再看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似乎瞬间就能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其含义也是浅显易懂,器量小的人算不得君子,没有度量的人也不配称为大丈夫。一字之差却谬之千里,不禁要感慨汉字的深邃,也让人唏嘘人性的无常。希望大家记住这句俗语的原意并将其传播发扬,让人们在曲解的同时能够沥青古人导人向善的良苦用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