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为什么禁止挖掘帝陵?看看郭沫若当初挖掘明定陵的后果

 方寸看天下 2019-09-15

人们对郭沫若所熟知是因为他的文学作品,但是郭沫若除了在文学方面造诣比较高之外,他还是个历史学家,对历史非常感兴趣。同时还还是个“考古”专家,1955年郭沫若开始挖掘定陵,这次的考古是历史上最大的一个事故。

郭沫若对古墓非常感兴趣,于是便带着人发掘明定陵,虽然这一举动遭到了当时很多历史学家的反对,但是郭沫若当时也是个名人了,所以反对并没有什么效果。在定陵被挖开时,墓室中金碧辉煌的一幕让人们都大喜。不过开心并没有持续太久。

由于当时郭沫若一行人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墓室被打开后,里面存在了几百年的文物被氧化,瞬间什么都没有了。这种重大事故,给国家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定陵的文物一件也没有保存下来。定陵被失败挖掘失败之后,郭沫若很快就看上了乾陵。

因为乾陵的随葬品里面有《兰亭集序》,这让郭沫若非常兴奋。于是他便再次向国家报告挖掘乾陵的计划,不过这次并没有给他搞破坏的机会。周总理直接拒绝了郭沫若的请求“十年内不许开乾陵”。于是郭沫若到死也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定陵的发掘失败,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我国的历史研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郭沫若在定陵发掘失败后,并没有自我检讨,转身就想去挖掘乾陵。即使对考古非常狂热也不应该这样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