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6年定陵考古挖掘失败,堪称考古史上的一大浩劫,郭沫若裸手取文物,3000多件文物损失大半

 sgpwg 2022-08-01 发布于广东

1957年,郭沫若一封报告,让数十个考古学家进入万历皇帝古墓,挖出3000多件珍贵文物。结果,2000多件文物竟瞬间消失殆尽,这是为什么?

图片

考古界有一条“不主动开挖帝王陵,只做抢救性发掘”的铁律,你可知,它是怎么来的,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遗憾和悔恨吗?
 
它来源于我国考古历史中著名的“定陵事件”,而定陵的发掘被后世称为中国考古界的耻辱。

为何一次发掘会有如此影响,那年的定陵,究竟发生了什么?


1950年,郭沫若、吴晗等人联名递交《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请求开挖十三陵中朱棣的长陵。
 
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也是他将都城由南京迁往北京,建造了如今的紫禁城。

他在位时期,经济飞速发展,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图片

他的长陵内一定有着价值连城的宝贝,而且传说《永乐大典》的原件也随藏长陵,文化研究价值不可估量。
 
郭沫若等人的报告经过多方意见讨论,最终周总理回复:原则上同意。但他同时也强调,一定要保护好文物。
 
然而,总理的叮嘱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沉浸在马上可以挖掘皇陵的喜悦中,不曾想,一场悲剧即将发生。


1955年5月19日清晨,考古队秘密进驻长陵。可一连寻找了几周,连墓道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此时,有人提议,先找一个规模相对较小的陵墓进行试挖,考古队将目光转向了定陵。
 
原来,考古队偶然发现定陵宝城上的墙砖有了裂缝,他们决定就从这里开挖。

那是1956年,定陵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可开挖工作并不顺利,直到1957年5月,考古队才挖到了金刚墙。

考古队通过金刚墙上的梯形开口进入了定陵。
 
深埋地下三百多年的皇陵见了光,悲剧也开始了。
 

图片

进入地宫的考古人员,都震惊了。墓室太豪华了!1200平米的地宫,到处是金光闪闪的珠宝,珍贵的字画,色彩绚丽的织锦。

据统计,定陵共出土文物3000多件,很多都是万历皇帝和皇后生前御用之物。
 
其中,万历皇帝的金冠,是迄今考古发掘唯一一件皇帝金冠,用极细的金丝编制出二龙戏珠的图案,光龙鳞就有8400多片,灵动异常。
 
各种服饰布料高达600余件,其中万历皇帝身穿的缂丝十二章衮服龙袍和孝端显皇后的罗地洒线绣百子衣最为珍。
 
缂丝素来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万历皇帝这件龙袍,除了缂丝工艺外,还用了大量真金丝线、孔雀羽等材料,即使是最熟练的匠人,也需要最少10年光阴,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这些出土的文物,对明朝尤其是万历年间的历史,提供了最直接的佐证,对历史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考古专家们惊喜连连之时,悲剧猝不及防的发生了。
 
由于技术落后,且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挖掘出来的文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很多珍贵的文物遇到空气后,迅速氧化,来不及问世就消失殆尽。
 
珍贵的字画,在人们面前化为粉末;万历皇帝的龙袍,变黑变硬,不复刚出土时的光鲜亮丽;69匹独立成卷的丝绸变得残破不全,刚出土时绚丽的色彩也只是昙花一现般,就不复存在。
 
这一切都发生在极短时间内,别说抢救,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在那样的环境下,有差不多2000件字画、织锦等丝织品文物损毁了,而现存的定陵文物,多为不易氧化的玉器、瓷器。
 
然而,陵墓里发生的一切并不是悲剧的全部,历尽千辛万苦保存下来的文物,在之后的岁月里,又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图片

万历皇帝巨大的金丝楠木棺,深埋地下三百多年依旧保存完好,据说出土时还能闻到淡淡的香味。

而最终,被扔进峡谷,又被山下的村民拖回家中,打成了家具。
 
万历皇帝和皇后的遗体已经腐烂,只剩下骨架。

文革时期,被激进的人们拉出来批斗。批斗后又被石头砸得粉碎、架柴火焚烧。

一代帝后,就这样被挫骨扬灰,尸骨无存。
 
定陵挖掘结束了,留给我们的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定陵事件”后,国家不再对陵墓进行主动的开发和挖掘,考古工作更多的转向对文物的保护抢救和学术研究上。

“不主动开挖帝王陵,只做抢救性发掘”成为考古界的铁律,一直延续至今。
  

郭沫若提议挖掘定陵,造成的损失有多大?堪称考古史上的一大浩劫

文物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象征,是国家民族宝贵的财富,一旦失去了,便是无法估量的损失。中国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古国,有着大量的宝贵文物。

遗憾的是自近代以来,国家动乱,大量的文物被列强以及反动派搜刮一空,不少国宝流落国外。中共在解放战争期间,非常重视对于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比如在平津战役期间,明明能随时打下北平,还是为了北平的文物古迹考虑,选择与傅作义谈判,坚持和平解放。

在新中国成立后,由诸多考古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团队,便开始对国内文物进行整理。此时,一些学者将目光放在了地下陵墓里,因为那里有大量没有被发现的文物。

虽然千百年来无数的古墓都遭到破坏,但是还有大量的陵墓被保留下来。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秦始皇陵与唐高宗的乾陵。这两座陵墓不仅奢华巨大,还保存得非常完整,里面必然会有大量的宝物。许多学者就想挖掘这两座陵墓,郭沫若便是其中的代表,他就曾提出挖掘这两座陵墓的申请。

图片

只是新中国当时刚刚成立,国内还不够稳定,而且相关的技术条件并不成熟,挖掘这种特大型的陵墓,还是劳民伤财的事情。

因此,郭沫若的请求没有被批准,眼见自己梦想的陵墓无法挖掘,郭沫若便改变了目标,选择了万历皇帝的定陵。定陵是万历与皇后的陵寝,万历作为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由于自己的昏庸,使得明朝逐渐走向了灭亡。

不过,由于万历在位时间极长,这让他有大量的时间搜刮奇珍异宝。此前由张居正打下的良好基础,让万历有了挥霍的资本,单单从他给儿子的赏赐就能看出,万历到底多有钱。

这么一位待机时间极长,能花几十年时间搜刮财富的皇帝,他的陵墓自然会非常奢华。万历奢华巨大的定陵,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不过由于各种因素,定陵的地宫保存非常完好,里面的文物并没有遭到破坏。

郭沫若希望能挖掘定陵,他的提议再度引起了诸多考古学家的反对。大部分人反对的理由非常明确,新中国当时没有那么好的技术条件,挖掘陵墓地宫这种事情,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图片

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挖掘,很有可能破坏里面的文物。因此,即便要挖掘陵墓,应该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进行。面对专家的反对,郭沫若并没有当回事,而是带着团队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陵墓挖掘工作。

就这样,郭沫若成功打开了定陵的地宫。万历皇帝的地宫里确实有着大量奢华的宝物,令当时的考古人员们大开眼界,经过大家的清理,地宫内前后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的文物器皿。

然而这次的大发现,却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痛。因为当时技术不成熟,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地宫的保护措施。由于地宫里的文物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里,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打开地宫后,大量的空气进入,使得地宫环境遭到破坏,里面的文物被迅速腐蚀,诸多的文物就这样被彻底毁掉。

随后,由于这次的挖掘惊动了周边的民众,再加上协调的失误。大量的民众纷纷涌入地宫,许多文物被民众顺手带走,甚至万历皇帝的棺材都被民众扒下来拿回家当柴烧。

经过这一轮的破坏,地宫里的文物遭到了更加致命的打击,不少东西都无法复原,造成了永久性的损伤。更重要的是,万历地宫里珍藏着大量的重要典籍,这些东西都是无价之宝,却由于各种破坏而被损毁。


图片

定陵的挖掘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堪称是中国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剧,万历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被后世的民众熟知。他不幸地成为朱允炆之后,又一位尸骨无存的君主。

时至今日,万历地宫出土的大量文物已经消失殆尽,人们只能通过纺织品观赏它们,这次事件,对中央是一次警示,周总理后来禁止了这类的挖掘行动,从此,中国对于陵墓的考古工作主要是以保护性挖掘为主。

对于那些保存完好的地下陵墓,尽量都维持原来的样子。虽然这么做会使得许多陵墓永远成为了谜,但这么做才是最大程度保护这些文物的方式,毕竟考古工作不是盗墓,一切都要以文物的保护为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