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自成与清军在陕西鏖战,是南明历史最好机遇,他们为何没能把握

 金色年华554 2019-09-15

大明帝国的最后十八年:悲歌南明(二十)

山寨版“三大案”

大顺军与两路清军在陕西鏖战,对于南京的弘光朝廷来说,这段时间,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机遇。

之前李自成西撤让出的地盘,他们没有去接收,是因为情况不明,清朝的态度难以判断,这多少也算说得过去。

随后弘光的使团到达北京后,满清政府给出的答复已经再明确不过:清军不日将高举义旗,兴兵南下,为崇祯皇帝和大明的列祖列宗讨伐不忠不孝之臣!

还有比这更明确的态度吗?

多尔衮可不是吓唬人,随后他派出的多铎军,一路南下,目标正是南京。

但是在河南怀庆府被大顺军围攻后,多铎的南路军不得不改变战略,掉头救援,同阿济格的北路军南北夹击李自成。这两路军队,带出的几乎是清军的全部家当,清军在整个中原地区,只剩下肃亲王豪格手下不多的兵马。

这时候的兵力分布是,大顺军在陕西和陕北分别抵抗清军的两路大军,两个政权的主要兵力都被牵制在陕西战场,这是事关两个政权国运的大战,谁也无暇分心。

南明朝廷坐拥数十万兵力,如果此时能够出兵北伐,收复中原不说轻而易举,也是大有可为,如果顺利,甚至可以直接威胁北京。而此时的多尔衮,将会顾此失彼,如果抽调兵力抵挡南明北伐军,那么在潼关乃至延安战场,将很可能被李自成击败,如若大顺再乘势进军,那么中原乃至北直隶,将不归自己所有。

还可能带来严重的连锁反应:原本降清的众多明朝降将,很可能再次反水,倒向南明,联系到他们之前之后的所作所为,这种可能性大大存在,后院一旦失火,满清就得玩完。

这个机会,南明政府很多人都看到了,山东总督王永吉、江西总督袁继咸等高级官员纷纷上疏请战,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出兵北伐,收复中原。


面对迫切的请战呼声,南明的大佬选择了,无视!

理由有二:

一、如今清军与大顺军互相厮杀,正是我们所喜闻乐见,让他们好好地打,打到两败俱伤,对我们好处最大,我们就做个安安静静的吃瓜群众,等他们打上几个月,两者非死即残,我们再出兵,不是轻轻松松,手到擒来。

二、如今出兵,难保不再把清兵吸引过来,这样相当于帮了李自成的忙,就算清兵不来,我们顺利拿下中原,也是给李自成帮了忙,缓解了他的压力,无论什么结果,客观上都是帮助李自成,这种帮助反贼的事,不能做!

于是乎,你们该干嘛干嘛去,等着坐享其成就好!

但其实,虽然没有出兵北伐,这段时间,南明弘光政府,还是搞出了一些事情的。

什么事情呢?都是些混账事情!

众所周知,明末有所谓“三大案”,分别是“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这三大案,时间从万历直到天启,有数十年功夫,里面种种是非,莫衷一是,到现在也没有清楚的答案。

同前任皇帝们相比,弘光朝廷在制造大案的努力上,要强过十倍。

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弘光朝就出了南明版“三大案”!


所谓三大案,分别是“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

简单说一说。

其实这三起所谓的三大案,案情大致一致,分别是一个和尚冒充宗室齐王,一个少年冒充崇祯太子,一个女子冒充弘光原配,看上去似乎很简单。

牵涉到皇室,就很不简单。

冒充朝廷官员,就已是死罪,冒充皇家成员,更是大逆不道,凌迟也不为过。

这几个人,脑筋并没有问题,而且都受过教育,不是容易被人哄骗的土包子,那么问题来了,怎么会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做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幕后必定有人主使!

谁是主使呢?经过审讯、用刑,几个人倒也招供了,根据供词,主使分别是钱谦益、申绍芳、高梦箕...的仆人穆虎。

当然,这只是表面的供词,如果这么简单,也就不会被称为“三大案”了。


那背后真正的主使者,到底是谁呢?

有人说是东林党人,

为什么,因为三个案子,如果有一件得以成功,背后的最大得益者,都是东林党。

东林党在拥立中失败,成为了马士英的垫脚石,甚至曾经的东林党魁钱谦益,这个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如今已经与马士英同穿一条裤子,成为了弘光朝的礼部尚书,这是东林党的叛徒。这口气无论如何是咽不下的,可是朝中已无人,如何翻身呢?策划几个大案,将马士英甚至朱由崧拉下马来,似乎可行!

与东林党有宿怨的马士英死党、兵部尚书阮大铖,暗中调查,竟然罗列出了一张包括“十八罗汉”“五十三参”“七十二菩萨”的庞大名单,要求朱由崧惩治。这份名单,包括了朝中绝大多数东林党,或是他们政治上的同情者。如果真这么搞,恐怕又是一场大清洗,政府主要官员都要一扫而空。

朱由崧和马士英也有点慌,即使真是东林党捣鬼,牵连如此之广,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决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只是象征性处置了几个官员,就此收手。

南明三大案,就是一场政治投机的把戏,闹腾得虽大,最后却如泥牛入海,水花都没有翻起几片,朝廷从上到下,却被这些扯淡的事情牵扯了不少精力,大敌当前之下,还忙着内斗,这个弘光朝廷,可如何是好。


弘光北伐

在南京弘光政府众官员忙着“三大案”的同时,由于不在旋涡中心,有一个人头脑还算清醒一些。

被排挤出南京,出镇扬州,总督四镇的史可法。

史可法决定趁清军两路出兵会剿李自成的时机,出兵北伐!

时间上也把握的正好,十二月,他下令手下四镇总兵之一的高杰出兵北进,此时正是多铎掉头救援怀庆府之后。

高杰是江北四镇中实力比较强的一镇,当时能调动的兵力大概有五六万人。

壮哉,史督师!

别忙,细细一看,北伐是北伐,可是对象有问题,这北伐似是而非,再仔细一看,完全牛头不对马嘴!

高杰出动时,以史可法的名义向留守在黄河的清朝肃王豪格写了封信,里面是这样写的:“欲会师剿闯,始终成贵国恤邻之名。”

闹了半天,原来是这么回事!


南明的史督师,满脑子想的还是怎么把李自成灭了,好给先帝报仇,对于磨刀霍霍的满清,却甘当猪羊,宁愿出兵同清军联合会剿李自成,也不愿趁中原空虚,出兵收复!这样的方案,正符合朝廷“联虏平寇”的基本国策,难怪能得到批准!

这个脑回路堪称清奇,看来读书读得太多,也不是好事。

史可法这种怂包态度,即使手中兵力有限,豪格还是非常地鄙夷,他回书给高杰:果能弃暗投明,择主而事,决意躬来,过河面会,将军功名不在寻常中矣。

这是根本没把史可法这个督师放在眼里,直接对高杰赤裸裸的拉拢。

小白脸高杰没有得到正面回复,他也不便表态,于是只是率军北上,沿着黄河布置防御,不敢和清军发生正面冲突。

高杰自己,则驻扎在河南归德,调兵遣将,布置军事。


当时高杰手下,有个睢州总兵,叫做许定国。高杰在归德下令许定国来开军事会议,许定国却坚决不肯来。

许定国是个老鸟,更不是什么好鸟,他暗地同清军勾结,高杰已有耳闻,如果趁高杰出兵之机在背后捅刀子,那可吃不消,高杰决定,必须先解决许定国这摊子事。

他决定亲提大军前往睢州,找许定国说清楚,兵临城下之时,不怕许定国整什么幺蛾子。

这一去,导致了弘光朝一件大事的发生,比“三大案”之类影响要巨大得多。

(本文为系列文章,持续更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后查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