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鲸》的教学设计

 张忠秀 2019-09-15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知道保护鲸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鲸的有关知识,认识一些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感受鲸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

教具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第九课《鲸》,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板书课题)

1、(PPT)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理解词语“胎生、退化、哺乳动物”。

2、这篇说明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教师板书:形体、进化、种类、习性

二、品读课文

师:作者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呢?

1、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把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介绍清楚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部分或两部分内容深入研读, 勾画重点词语或句子,可在边上简单批注。

(2)自学后,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形体特点

(1)师:你能用一个字概括鲸的形体特点吗?(大),你不能再换一个词说明大?(巨大,庞大,硕大,特别大,无比大??) 师:那作者是不是这样说,鲸真的很大,非常大,大大大大大?师:作者怎样写它的大 ?

(2)生交流: 

a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这里用了作比较的方法,写出了鲸特别大。

师:奇怪,怎不跟我们最熟悉的猫啊、狗啊去比?(生答) 师: 所以作者将不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事物作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鲸的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作比较)

    b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生:作者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我们感受到鲸可大了。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长、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方面具体说明鲸的确非常大,这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又以这头鲸和最大的鲸作比较更进一步说明鲸是体态庞大的海洋动物。(教师适时板书: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3)师:这里,作者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字词,看有什么发现  ?(只有“十几头大肥猪”中的“十几头”用得太模糊,太不准确了,若换成“十三头”或“十九头”什么的岂不更好?)

生:不行!因为鲸的舌头有大有小,猪的重量也无法确定,所以这里只能用模糊的数字。 师:看来这模糊的数字也是为了准确的表达啊。 

(4)师:孩子们,鲸这么大,想到它的嘴里去看看吗?(生:想)好,我们已经到了它的嘴里,摸摸它的上腭,(学生伸手摸)再摸,(学生伸手使劲摸)摸到了吗?为什么?(鲸太大了)如果让你们去鲸的嘴里看书,去吗?(去!)

师:那鲸要是合上嘴了怎么办?那不就没命了吗?

师:所以,老师是不愿意让你们白白送命的,作者也不会同意的。这句话里啊有一个词说明这只是设想,而不是真的去,是哪个词啊?“要是”,师:对,从“要是”这个词看出作者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假设)。

师:假设虽然不是常用的说明方法,但用在这里却给人想象,富有情趣。

  (5)师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让读者很清楚,所以,我们向别人介绍事物时也要学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师:下面,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鲸的大吗?

指名读,齐读。

·进化过程

(1)师:鲸真大啊,不愧为世界上最大的鱼。(如果生没听出来是错句,教师提醒)不是鱼那是什么?(哺乳动物)从哪里知道的?(指名读)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举例说明,像鸡、鱼等是胎生还是卵生?

(2) 师:种种迹象表明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那它为什么长得像鱼呢?它是如何进化的? 

a生交流 ,师板书(陆地-浅海-海洋)(动画出示鲸的进化过程)

b师:课件出示第二段(“很远的古代、很长、渐渐”加括号)

师:括号里的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生:“很远的古代、很长、渐渐”等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鲸的进化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一个也不能少啊!

师:其实,这也是说明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语言表达非常准确。 (板书:语言准确。)师:平时我们写作文、说话都要注意用词准确。

(3)师小结 :鲸的进化过程告诉了我们鲸像鱼但又不是鱼的根本原因,告诉我们鲸是一种哺乳动物。  

·种类

鲸分为哪两类?(须鲸和齿鲸)书中怎样写的,谁来读一下?(学生读)

师:像这样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的方法,叫分类别。

·生活习性

(1)须鲸和齿鲸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表格,学生填。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生长

须鲸

吃小鱼小虾

用肺呼吸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围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

长得快

寿命长

齿鲸

吃大鱼海兽

用肺呼吸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2)师:作者是怎样介绍鲸的这些特点的?(学生交流)

△ 吃食 

a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列数字:  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

举例子 :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有时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了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把它吃光了。

b通过这样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鲸的饭量大)

c指导把鲸的大饭量读出来。

d、师:须鲸只吃小鱼小虾,齿鲸只吃大鱼海兽吗?从哪看出来的 (主要吃)(课件:“主要”一词变大)“主要吃”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呼吸

a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呼吸的?(打比方)

指名读,读出“喷泉”的美丽、奇特 。师:作者用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b下面让我们来见识一下鲸的水柱,根据水柱来判断鲸的种类(课件) 

师:就在比较中让我们了解了须鲸、齿鲸各自的特点,也让我们了解到说明文的一个重要写法--作比较。

△睡觉:

a鲸怎么睡觉的?(“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 “几头聚在一起” 说明鲸是群居的)

b出示鲸睡觉的示意图,问:鲸为什么要这样睡觉呢?(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手段,一旦有危险就可以四散游开。)

过渡:这么大的鲸要长多少年呢?

△生长:

a找出表示鲸生长快的句子读一读,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的?

b鲸的寿命怎样?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三、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相信同学们对鲸又有了更为具体的了解。让我们来看一看通过查阅资料,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2、鲸为了感谢大家,想带大家到它的世界去看看,(视频)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神奇等)

3、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保护鲸。)

四、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和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 写一篇短文。注意用上今天所学的说明方法。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不仅了解了鲸,而且还学到了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希望同学们 能把学到的说明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也希望同学们能用我们聪明的头脑努力去探索自然界那无穷无尽的奥秘 ! 

六、板书设计

举例子

形体: 大                    列数字

  9鲸    进化:陆地-海洋-海洋      作比较    语言准确

种类: 须鲸  齿鲸           分类别      

习性:进食 呼吸 睡觉 生长   打比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