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拓,作为一种传统技艺,是我国先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获得的一种最早期的“复印”方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成熟和完善,最终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传拓作为一种复制和保存文献资料的重要方法,被普遍运用在碑刻以及金石文字和其图像纹饰上,尤其是石刻文字。 我国的石雕和碑刻有着悠久的历史,上起秦、汉,下经明、清,乃至当代,涵盖了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史,源远流长,存世量大,是灿烂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存世的石刻中能够代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具有极高价值的石刻数不胜数,并在文物考古研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汉、魏碑,唐代线刻石,明清书法丛帖以及墓志铭等。

通过对石刻文字的发展史,以及石刻在各个时期表现形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了解各类石刻所具有的历史、艺术、宗教以及科学价值,而其中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释读,最基础的工作就是传拓。 虽然,今天照相影印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但古代器皿上的铭文或花纹的层次仍不能完全充分地显示出来,对铜器里边的铭文和里外一色的石刻文字照相是照不清楚的。相反,通过传拓获得黑白分明的拓片,不仅能真实的反映实物本来面貌,而且细微之处以及花纹样式都能清晰地表现出来。由此可见传拓对金石学领域的贡献与帮助。当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的金石学仍然离不开传拓技法。
我国幅员辽阔,众多的文物石刻等要使学习和研究者一一亲身去考察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将传拓所得的拓片,只有从金石拓本中,才能使我们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字的起源、演变及发展过程。从石刻文的拓本中,了解到真、行、草、隶、篆等各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了解我国历代书法在各个时期不同书家的书法艺术表现手法。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文物考古,和全国各地大开发,许多珍贵的古石刻得以出土。但是如何将这些珍贵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研究,我认为传拓必不可缺。近些年各种传拓培训班,各种传拓书籍也越来越多,这也使全国传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传拓人才层出不穷。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传拓技艺的功能不能再局限于把石刻文字及图案信息从碑刻上拓下来,而是需要进行更高的艺术创作,所以自古以来就出现了诸多不同的传拓技法,同样的器物,相同的工艺,做出不同的效果,例如乌金拓、蝉翼拓、颖拓、全形拓等……


现在北方和中原地区用的大多都是“扫纸法”,因为北方和中原地区气候干燥,石刻大多保存完好,字口清晰;而江南地区和南方由于气候潮湿,各类石刻腐蚀、风化都较严重,所以江南和南方地区大多还是使用古人的传统软刷拍打入纸法。对于这几种传拓技法我在这里就不做太多的赘述了,现在信息发达,大家可以去百度或者查阅书籍还有培训班了解,学习起来也很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