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曾被大嫂赶出家门,当上皇帝后,他是如何对待大嫂的

 昵称14934981 2019-09-15

历史上有两位皇帝十分有名,那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第一因为他们都是平民皇帝,刘邦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小混混,虽然后来做了个亭长,也是整天和酒肉朋友一起混。朱元璋年轻时当过和尚,到处要饭吃,可二人最终都建立了新的王朝。第二是因为他们都是汉人皇帝,因此成为皇帝后,他们便深受汉人尊敬和崇拜。

刘邦出生于沛丰邑,与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为世交。史书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就是说他的额头很高,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腿有七十二颗黑痣。

刘邦为人懒惰,年纪稍长以后,也不愿意下地干活,因此被父亲所嫌弃,常常教训他不如哥哥。然而刘邦并不当回事,后来他当了皇帝,还拿此事取笑过父亲,说曾经父亲看不起自己,说自己不如二哥,如今让他看看,两人谁创下的基业大。

众人都认为刘邦没有大志,所以乡亲大多看不起他。可是刘邦自己心里有主意,他一心想投靠信陵君门下,然而等他到了大梁之后,信陵君已经死了。无奈之下,刘邦最终投入信陵君门客张耳门下。

结果后来魏国灭亡,张耳成为秦朝通缉犯,刘邦又不得已回到家乡沛县。后来刘邦成为沛县亭长,也就是掌管十里以内的小官,由于他性格开朗,不拘小节,于是时间一久,刘邦就和沛县的官吏们混得很熟。

都说刘邦没有志向,可是他心中藏着大志向,有一次看到秦始皇出巡,刘邦便十分羡慕地说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只不过他从未表露过自己的志向,众人也不了解他,包括父亲刘太公。由于父亲嫌弃自己,不愿意给自己做饭吃,刘邦当时又没有成亲,于是只好去哥哥那里蹭饭。刘伯是刘邦的大哥,对弟弟十分照顾,每次刘邦来蹭饭,刘伯总是十分热情。可实际上刘伯家里也很穷,他还要供养妻儿,所以刘伯的妻子,对刘邦很有意见。

刘邦不仅自己常去蹭饭,还偶尔带他的狐朋狗友一起去,刘伯疼爱弟弟,便没有说什么,可刘邦的大嫂,就常常向刘伯抱怨。后来刘伯去世,大嫂就更不愿刘邦去蹭饭了。

古代女子的名声最重要,即使是叔嫂也需要避嫌,刘伯去世以后,按理说刘邦已经不方便去大嫂家里了。然而刘邦这人不拘小节,仍然经常去蹭饭,甚至还带着朋友,这让大嫂很是头疼。

有一次,大嫂远远瞧见刘邦和朋友走过来,于是赶紧走到厨房,使劲用勺子刮着锅底(刮锅底意味着饭已经吃完,主人开始刷碗了)。刘邦走近听到声音,便以为大嫂已经吃过了,朋友们也就回去了。可没想到经过时,刘邦看到桌上还有饭,他一下明白大嫂用意,之后便再也没来蹭过饭了。

“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引自《史记》

刘邦就这样被大嫂赶出家门,那么刘邦当上皇帝后,是如何对待大嫂的呢?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山东定陶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史称西汉,他自己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是为汉高祖。妻子吕雉被封为皇后,两人的儿子刘盈被立为太子。

刘邦当了皇帝后,将刘家子弟都封了侯,唯独没有封大哥刘伯的儿子,只是将大哥追封为武哀侯。父亲刘太公询问刘邦,为什么不封大哥儿子刘信,刘邦答道:“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意思是大哥的儿子我不能忘,但他的母亲不是厚道人,可见刘邦还挺记仇的。

不过后来刘邦还是封了侄儿刘信为羹颉侯,其中“羹颉”的意思是用勺子刮锅底,刘邦是故意这样做,表示对当初大嫂的做法感到不满。其实刘邦只是借此挖苦一下大嫂,他对大嫂一家还是不错的。

刘邦去世后,皇后吕雉掌权,最后刘信被削爵一级,降为关内侯。

(参考文献《史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