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洞庭湖是大、小反复演变而成 洞庭湖的N个为什么(三)

 文山书院 2019-09-15
2019年9月15日


▲矗立于万子湖中的镇江塔。▶先秦汉晋—南宋—明清时期洞庭湖范围示意图。


    以人类文明的发生为界,地球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地史时期,二是历史时期。人类文明的标志是文字的使用,人类未使用文字前算地史时期;人类使用文字后则为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洞庭湖都经历了由小而大,又由大而小,再由小而大的反复演变。               文、图/童潜明(原湖南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

    地史时期,第四纪晚更新世的洞庭跟现在一致

    洞庭湖在地史时期的演化主要依据两点来确定:一是历年来在湖域内所进行的矿产、水文、环境等的研究和勘查时施工的钻孔。如1989年,由原湖南省地矿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二队对洞庭盆地第四纪进行研究,在第四系地层中施工了326个钻孔,总共钻进长度达90608.61m;二是按洞庭湖地质图各个地层的出露范围。从以上两方面的资料,精心调绘各个地质时期洞庭湖的范围和沉降深度,得出了地史时期,洞庭湖大、小反复演变的结论。

    在早白垩世(公元前1.5亿—1.0亿年)时,洞庭湖为东、西两个独立的湖域。东部在汨罗一带,沉积厚度近900m;西部在桃源—石门一带,沉降中心在桃源,沉积厚度达2276m。此时洞庭湖是相对萎缩时期。到晚白垩世(公元前1.0亿—0.65亿年)时,洞庭湖为4个独立湖域。北部为石门—澧县湖及安乡—南县小湖,沉积厚度最厚处有1120m,此时可能北延与江汉湖盆沟通;南部在常德—桃源—蒙泉一带,沉积中心在桃源,最厚处有3030m;东部早白垩世的汨罗小湖大大扩展,沉积厚度最厚处1100m。此时是相对扩大时期。

    在第三纪(公元前6500万—260万年)时,洞庭湖分布在南部,自西而东为常德、沅江、汨罗三个湖域,其中沅江沉积厚度最厚达2000m,有油气产出。此时为相对萎缩时期。在第四纪早更新世(公元前260万—78万年)时,长江已成由青藏地区直入东海的大江,洞庭湖是通江湖泊,由三片湖域构成,西部湖域大致保持了第三纪湖泊范围,东部湖域则不断扩大,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洞庭湖范围,且北入长江与云梦泽相连。此时为相对扩大时期。

    在第四纪晚更新世(公元前12.8万—1.1万年)时,洞庭湖湖域大大缩小,成为枝杈状,西北部已不与云梦泽相接,但东北部与云梦泽相通,基本上与现在洞庭湖一致。此时为相对萎缩时期。第四纪全新世(公元前1.1万年以来),晚更新世到全新世洞庭湖湖域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大湖,北部与云梦泽相接。

    历史时期,“八百里洞庭”见诸唐宋诗文

    洞庭湖湖域的确定主要依据有三:一是按文化遗址分布推测;二是按古书记载推测;三是实测调绘。清康熙帝聘请了外国传教士雷孝思等测绘人员,第一次大规模进行全国大地测量,共测绘641个经纬度基点,其中湖广地区54个。

    新石器时期大溪期(公元前4400—前3300年),洞庭湖文化遗址分布区向洞庭湖中心靠,说明湖域在变小。新石器时期屈家岭时期(公元前3300—前2600年),洞庭湖文化遗址只分布在洞庭湖北部边缘地区及湖中心安乡一带,当时湖域较大,其中心有湖岛。

    先秦时期(约公元前2200年),《庄子·天运》记载:“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帝”指舜帝,“野”即平原,可见当时洞庭地区为河网切割的平原地貌。唐宋时期(618—1271年),洞庭湖湖域进一步扩大,由南北朝时期的四、五百里扩大到七八百里。“八百里洞庭”一词见诸唐宋诗文中,《全唐诗》卷八百四十九有诗句:“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元明清时期(1271—1820年),洞庭湖湖域继续扩大,由唐宋时期的七八百里扩大到八九百里。《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南北之间湖阔二百里,东西之间湖阔二百五十里,周回八九百里”。

    在1897年,洞庭湖缩小,南洞庭湖赤山和磊石山一线以南变为河网化平原。此时期湖域范围数据比较确切,洪水期面积约5120平方公里,枯水期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到1949年,东、西洞庭湖严重萎缩,过去的湖沼已成为垸田,但南洞庭湖有所扩大,原来的河网平原连成浩渺大湖,使古建筑或淹没于水下,如沅江茶盘洲镇六合村的3米余高的石碑已没入水下达两米;或埋于泥沙中,如沅江黄茅洲镇据说杨幺曾屯过兵的“子母城”,其街道已埋于地下3米多;或矗立于湖中,如1782年所建镇江塔现矗立于万子湖中。到1998年,洞庭湖水域严重萎缩,东洞庭湖西部和西洞庭湖大部已垦为垸田,但南洞庭湖似有扩展。

    洞庭湖湖域的大小变化在地史时期完全是自然作用的结果,即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洞庭湖的地壳运动总体处于沉降状态,但沉降幅度有大小的变化,沉降幅度大时,洞庭湖扩大;沉降幅度小时,洞庭湖萎缩。在历史时期,洞庭湖大小除了自然作用外,还有人为作用。

    云梦泽不过长江不是洞庭湖

    从古到今,很多人认为云梦泽横跨长江南北,或洞庭湖就是云梦泽。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云梦,乃是先秦时期楚国君王狩猎之地。由于先秦古籍多以泽薮作述,泽薮即湖泽。后世以云梦泽为记,有洞庭湖属于云梦泽之说。唐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诗句,干脆就将云梦泽当成洞庭湖了。

    云梦泽在我国地理方面的古籍有不同的记述。如《水经注·夏水篇》卷三十二有“监利县埠下,泽多彼地,西南自江陵东界,迳于云杜(京山县附近)沌阳(汉阳之西),为云梦之薮矣”,由此可知当时的云梦泽从江陵直至武汉,其东西宽几乎包括了整个江汉平原。现在湖北还有很多地方称云梦,如沮水云梦(湖北当阳市)、邙地云梦(湖北云梦县)、江南云梦(湖北枝江市)。

    复旦大学张修桂教授在《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2006)一书中对云梦泽有一段论述:先秦时期江汉地区的平原有两大片,分布在云梦泽的东西两端。西部平原以沙市为顶点的荆江陆上三角洲;东部平原是城陵矶至武汉的长江西侧的泛滥平原。因此,西秦时期著名的云梦泽主体,仅仅局限在这东西两大平原之间,南止于长江,北与汉水沟通。

    从地质构造看,云梦泽与洞庭湖应各为独立湖,因为北为江汉盆地,南为洞庭盆地,两盆地之间为华容隆起。故北之云梦泽和南之洞庭湖都为华容隆起所阻,除了个别低凹地有水相通外,整体未连,不能成为跨长江的水体。故云梦泽对洞庭湖的大小也就没有什么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