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到底有多优秀?

 十三月安谨 2019-09-15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到底有多优秀?

文丨Jenny

01

育儿书《婴语的秘密》里提到一个观点:尊重孩子,即便他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这本书的作者特雷西霍格,曾被邀请去来访者家里演示如何照顾新生儿的时候,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抱起才几天的婴儿,自我介绍说:“你好,我是特雷西。”

显然,特雷西完全是把对方当成一个平等的成人去看待的,而不是当做一个什么也不懂的新生儿。

02

一切育儿方法的前提就是尊重孩子

听到一个妈妈吐槽,在吃饭问题上,给孩子定了很多规矩:比如饭前要洗手,吃饭时不可以玩玩具,必须在饭桌上吃饭等等;

孩子会点头说好,但真正到了吃饭的时候却不奏效了,要么就是不肯洗手,要么就是洗完手又去拿玩具,怎么说都没用,只能强行从孩子手上把玩具撸下来并按在餐桌椅上才会老实一点,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孩子无休止哭闹声。

孩子被怎么对待,就会怎么对待别人。

被强行拿走玩具就相当于在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沟通和尊重,直接霸王硬上弓就可以了。

所以下次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孩子也会二话不说,从别人手里把玩具强行抢过来,很多父母看了无数育儿书,掌握了很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技巧,可偏偏忘了这一切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去看待。

成年人的世界讲究合作与沟通,一般都会事先沟通,提前询问,然后达成共识,其实和孩子也是一样的,如果父母把他当成合作伙伴一样去对待,那么孩子也会像一个成人一样与你合作。

在吃饭前10分钟父母就应该孩子告诉孩子:该吃饭了,应该洗手了。孩子就会提前有个准备,即使到了时间还没有去洗手,只要父母再次重复一遍,孩子也会更容易接受。

至于洗完手后又去拿玩具,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孩子并没有一套成熟的自我控制系统,洗完手又看到可爱的玩具忍不住也会摸一摸,那么此时父母可以蹲下来,看着孩子并告诉孩子:吃饭是不允许玩玩具的,来,把玩具给妈妈(爸爸),引导孩子主动把玩具交出来。

也许孩子不会配合你,甚至扭过头,那么可以继续重复规则,并将孩子此时的想法表达出来:xx想玩玩具,xx现在就想玩玩具,是吗?等孩子的眼神与你对视的时候,再次重申规则,如此重复,直到孩子把玩具交出来。

整个过程,没有强行制止,也没有刻意说教,只是像和一个大人说话一样和孩子沟通,孩子自然也会欣然接受你的提议。

如果一个孩子从新生儿就开始被父母尊重,那么等他长大,懂事理的时候,就会把尊重当成和所有人沟通的基石。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到底有多优秀?

03

尊重孩子就是让孩子获得边界感和规则意识

周日,在楼下小区见到一个妈妈带着2岁左右的宝宝去泳池,这个孩子一边走着一边把手上的一个小袋子里的豆子扔得一地,这个妈妈啥也不说,任由孩子扔,等孩子扔完了就用脚把这些豆子耙在一起,然后自己用纸巾捏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看得出来,这个妈妈很尊重孩子,对于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本能的探索和好奇,给予了很大的宽容和尊重,没有制止和斥责,而是在孩子背后收拾烂摊子。

但这并不是在真正的尊重孩子,而是在包容孩子的行为。

这就相当于在告诉孩子,只要你喜欢,你可以随便扔,妈妈会帮你收拾残局的,在给孩子创造一个虚假的世界规则,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人会无底线地包容别人的行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很bossy,长大后也会变得很霸道、不讲理。

我们尊重孩子,像对待成人一样平等对待孩子,终极目的应该是为了 empower 孩子,给予他们能力。

而孩子获得能力的最佳方式,就是在体验真实世界的过程中吸收获得的。

当孩子与这个真实世界有更多的接触时,才能在与真实世界的互动中获得更多能力,明白每件事情的前因和后果,懂得事理和规则,获得更多的权利和责任,变得更强大。

无底线的放任只会让孩子在与他人相处或者独自面对真实世界的时候,不断遭受挫折,因为现实世界里没有人会替孩子收拾残局,妈妈父母也不可能跟在孩子屁股后面一辈子。

当然,孩子最终可能还是能从真实世界里学会这些,但可以想象这个过程,比起小时候在家长引导下的习得要艰难得多。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到底有多优秀?

04

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能力边界

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把豆子扔在地上,是完全可以有能力把它们捡起来收拾好的,但是他还没有是非对错的道德概念,不知道要捡起来,不知道这是在破坏造成公共区域卫生,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不小心踩上去导致路滑摔跤。

所以,这件事情在认知能力边界上是超过孩子本身的认知范围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帮孩子做决定,告诉他必须把豆子捡起来,或者和他一起捡。

这并不是不尊重孩子,恰恰是在告诉孩子:你是可以把豆子捡起来的,要求孩子像成人一样把它收好其实也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信任和尊重。

其实我们尊重一个孩子,其实就是在尊重一个孩子的边界,这个边界就是他的能力边界和认知边界。

在这个边界内我们可以给孩子绝对的自主权,按照孩子的方式来,因为他有能力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

比如一个2岁的孩子在用颜料涂鸦的时候想用红色的和蓝色画一辆火车,那么当然是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非要孩子画一辆绿色的火车。

而当他想把颜料都扔到泳池里的时候,家长是应该要制止的,因为他还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也无法承担这样做带来的后果(比如泳池的水变脏,无法清理等等)。

孩子在没有「是非概念」的情况下,所造成的破坏或伤害,是需要父母来承担的,所以父母有权利去为孩子做判断,然后替孩子作出决定,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或者纠正他的行为。

只是在这个引导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温柔而坚定,用孩子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也许孩子还小,不明白概念,但是从小就在一个‘自己做的事情要自己去承担’的环境中成长时,就会比别人更好地懂得什么是责任。

这样的孩子,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也往往是更受欢迎的。

尊重孩子,其实是在帮助他们适应这样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会让他们变得更加懂事理,而‘像对待成人一样平等对待孩子’,应该是‘尊重孩子’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应该怀抱着的一个愿景,而非一个僵硬的原则。

被父母尊重的孩子,到底有多优秀?

————————

——————————

十分妈妈:一个有温度的亲子育儿公众平台,在这里,为你分享提升妈妈宝宝幸福指数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众号:shifenmama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