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建云·说家风:《孟子》篇】贪吃的孩子分数差:今天的自己如果不比昨天好一点,就是退步

 微国学 2020-08-20

家风

家长变一念,孩子好十分

请听张建云国学家风课

关注

文/张建云

《孟子》158天开讲。

中国人喜欢算命。凡“易经大师”多受尊崇。真大师被大人物尊崇,假大师被小人物尊崇。哪个说会看手相,懂得命理,对星座有研究,常被群起攻之,问东问西。问的题目大多是发财、升官、情感、孩子考学之流。很少有人问100个英语单词什么时间能背下来、今晚上吃火锅还是吃川菜,抑或明早晨刷牙用什么牌的牙膏。

何为命?

1、不可改变者为命。如父母、兄弟姐妹、祖籍、姓氏等。既然不可改变,也就无须去算。那么算命者算的就不是命。

2、无法解释的归于命。如,俩口子经常吵架还离不了婚,便说,唉,我就这命!还如,连续考3年公务员都落榜,灰心丧气决定不考了就可以给自己找个借口:我就这命!

吵架的夫妻不从自身找问题而是去找易经大师,把自己的命让别人做主。考公务员不努力背题,那么考动物园同样是个问题。算命无用。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口之于味,目之于色,耳之于声,鼻之于臭,是一个人吃什么、看什么、听什么、鼻子闻什么的问题,就是五官、七窍的享受。四肢之于安,是追求身体安逸,做个按摩、SPA什么的。人们追求的声色犬马、吃喝玩乐,无论一晌贪欢,还是乐不思蜀,都在于嘴巴、眼睛、鼻子、耳朵和身体的感知。也就是佛家所讲“眼耳鼻舌身意”的感觉器官所产生的“色声香味触法”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人性所致,只要是人,甚至是动物都轮回在吃什么、看什么、听什么、鼻子闻什么、四肢和身体享受什么的过程里。

什么是人性?

依附在生命中的根本功能。如:忘性、记性、索性、灵性、秉性、个性、本性、野性、惰性......

有人说,这就是命。

实际这是一种误解。性就是性,不是命。有了命才会有性。命像一张白纸,性就是在白纸上作画。画个释迦牟尼,就是佛性;画个孔子,就是圣性;画个女蜗补天,就是神性;画个罗刹、夜叉、牛头、马面,就是魔性;画个大灰狼、笨狗熊,就是兽性;画一个贪吃、暴怒、自私、小气、傲慢的自己,就会有人说“瞧那副德性”!

君子不会被性所左右。

什么是君子?

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智慧,有勇敢,能自律的父母。在这里我们只把君子解读成父母,当然也可以是领导,是老师,是员工,是朋友。但,我们只把君子解读成父母。因为只有父母才可以直接改变孩子,直接改变家庭。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改变孩子的心就是改变生命的心。

这叫什么?

心性。

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智慧,有勇敢,能自律的父母不被性所左右,而是让心来做主。如同拿起画笔,在白纸上作画,画出自己的山河天地,日月春秋。

所以孟子曰: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不谓性,就是不当作性,不惧怕性,不让性来做自己命的主。

很多时候,绝大多时候,甚至所有时候,我们算的不是命,而是性。但,性是无须去算的。需要我们去养,去调,去引导,去克制,去改善。

贪吃,是人性。但没有几个父母知道,贪吃是孩子考试分数差的罪证。孩子的身体摄入食物热量大于消耗热量,就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在体内。人的大脑那些如核桃状的东西叫沟回皱褶,皱褶越多、越深,人的智力水平就越高。而贪吃使人变得肥胖,以致脂肪大量堆积在大脑,就会使沟回挤压在一起,皱褶渐渐被抹平。如此,大脑神经发育不良,智能区域的生理功能就会降低,智力水平自然也会降低。在医学上叫“肥胖脑”。

贪吃还会焦虑易怒,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容易健忘。贪吃的孩子就贪玩,就懒惰,就自控力差。

这都是人性的本来面目。但,一个想有作为的人,一个明智的家长,必须克制、调养、引导孩子,还有自己的贪吃,贪玩、贪恋美色,贪恋享受,也就是管理眼耳鼻舌身意。

之所以叫心性,是让心来做主性,不然就叫性心。把这些词反过来读,一下子就理解了性:忘性(性忘)、记性(性记)、索性(性索)、灵性(性灵)、秉性(性秉)、个性(性个)、本性(性本)、野性(性野)、惰性(性惰)。

一个人的优秀需要两种超越,一个是外部,如学习、运动、名望、权力、财富、爱情、婚姻等。更重要的是内部超越自己。今天的自己如果不比昨天的自己好一点,就是退步。生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也是《大学》所讲“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道理。

内部超越,就是改性、克性、引导性、超越性。

一言以弊之:被性做主的人一定失败,一定堕落,一定肤浅,一定平庸。

孟子又曰: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很显然,父子之间要仁爱,领导和下属要替对方着想,主任与客人要知道彬彬有礼,一个贤德的人要懂得积累智慧,圣人要顺从天道,尊重自然。

这就是命。

一个孩子出生在有教养,有财富,有理想的家庭,自然比出生在德性差、家业少,急功近利的家庭要幸运,要阳光。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与生俱来,本性如此,不好突破,这是性。

这确实是性。性是靠习惯来培育、塑造和影响的。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把一个出生在有教养,有财富,有理想的家庭的孩子放到德性差、家业少,急功近利的家庭去养,德性自然差,家业自然少,脾气自然急。把出生在德性差、家业少,急功近利家庭的孩子,放到有教养,有财富,有理想的家庭去生活,也自然会有教养,有财富,有理想。

孟子说,君子不谓命也,得到的启发是,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智慧,有勇敢,能自律的父母是不可以被命所吓到的,要与孩子一起内部超越:改性、克性、引导性、超越性。

超越到何处?

孟子给出了标准:父子之间要仁爱,领导和下属要替对方着想,主任与客人要知道彬彬有礼,做一个贤德的人,然后去积累智慧,立志成为圣人,顺从天道,尊重自然。

这是伟大的超越、人性的创举和惊人的计划。但并不难,或者很容易,培养孩子有理想,有道德,有智慧,有勇敢,能自律就可以了。

对于教育,我们是无路可走的,必须树立理想,培育道德,增长智慧,具备勇敢,高度自律。

今天的原文是《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张建云

作家、国学学者

全国妇联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

天津市青年家风研究院  院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