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货币的本质不是商品,更不是具有“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yh18 2019-09-15

迄今为止,经济学界关于货币本质的理论并无定论。对于货币本质的学术争论从古至今始终没有停止过,由此也形成了多种观点。西方经济学中有关货币本质的观点,主要有四种:货币金属论、货币名目论、货币国定论、货币数量论。在当代中国,主要以马克思早期有关“货币商品论和劳动价值论”的论述为主流学说。其主要论述包括: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价值形式发展的产物;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反映产品由不同所有者生产、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实现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生产关系等。

然而,从现代货币的本质来看,马克思的论述存在一定的时代局

现代货币的本质不是商品,更不是具有“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限性和不适用性。传统货币理论之所以出现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一方面与这些理论形成的历史局限有关,另一方面主要是它们都把货币的本质定位在“有形商品”和“货币价值”上,而忽视了原始货币本质中的“效用因素”和“行为意识”,忽视了现代货币“意识形态”的本质变化,从而产生诸多无法解释和控制的问题。为了消除这种认识上的问题,使现代货币的本质得到重新认识,本书不厌其烦地强调信用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意图在于:重新建立起现代货币与人类理性下的信用基础及行为效用的有机联系。

现代货币的本质不是商品,更不是具有“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现代货币的本质不是商品,更不是具有“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而是以行为效用体现出的人格品质或信用程度——权益形式。原始社会的富裕与贫穷、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简单明了的。在原始社会,也许“货币”就是食物,与食物相对应的本质就是生存理性和采食行为或行为效用,与货币没有任何牵扯,也谈不上什么货币的本质问题,当时所谓“交换学”或“经济学”可能简单到根本称不上什么学问的地步。假设我们所处的是原始社会的末期,社会产品的种类已有很多,商品交换也很普遍,但还没有货币,还处在物物交换阶段。物物交换非常麻烦,不一定一次就能完成交易,有时需倒换几次才行,把货物带来带去很不方便。

现代货币的本质不是商品,更不是具有“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可是自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商品交换行为出现后,效用就成了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人类自利理性和行为效用“创造”出来的货币,被古往今来的各类经济学家作为“人类大规模活动的唯一衡量手段”融进自己的学说,致使货币本质论述复杂起来。这不仅催生了货币银行学的出现,也使它晦涩难懂了。今天,这门“高深”学问遭遇货币本质和金融信用的问题。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监管和现代货币监管制度,以及限制还是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等。显然,现代货币本质比传统货币本质更为复杂。

现代货币的本质不是商品,更不是具有“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在交易平台的激烈竞争中,用户的重要性越来受到关注,争夺用户成为各大交易平台的重要目标。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贡献最多的用户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也并未享有应得的权利。在此背景下,Bision交易平台应运而生。让每一位用户享受到交易平台的红利,让每一位通证的持有者成为Bision的主人,是Bision的初心和决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