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讲:经络辩证之辩位归经

  平凡的人 2019-09-16
辨位归经是直接按病变部位作为依据的一种归经形式。又分病位归经和体征归经两种方法。

(1)病位归经
由于十二经脉在人体的分布既有明确的部位所在,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所以,根据病痛发生的不同部位来判断是何经的病证,这在经络辨证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临床应用十分普遍。

诸如头痛,根据经脉在头部的分区而论,前额为阳明之位,侧头为少阳分部,后枕为太阳所在,颠顶为厥阴所属;牙痛结合手阳明入下齿龈、足阳明入上齿龈而分别归入手足阳明经;肢体风湿痹痛(如肩周炎)也可按照经脉的循行分布情况来明辨。如果风寒湿邪侵袭某一经脉,导致该经闭阻不通,则可沿经出现肌肉酸楚冷痛,关节屈伸不利。经脉不通则气血不行,气血不至则经脉失养,又可出现肌肤麻木不仁,筋肉萎软瘫痪。一般而言,局部症见红肿、青紫、痉挛、发热、痛而拒按属实;寒凉、麻木、萎弱、瘫痪、痛而喜按属虚。坐骨神经痛沿下肢后面放射者属足太阳经型,沿下肢外侧放射者属足少阳经型。外科临床上,也常常结合疮疡痈肿发生的部位予以归经治疗。就是内脏疾病引起的反射痛,也可以结合疼痛部位以及对原穴、背俞、腹募等特定穴的压痛反应确定归经。

例如胃脘部位疼痛归足阳明;耻骨联合上缘膀胱区疼痛归足太阳;腰痛归足少阴、足太阳;心前区疼痛归手少阴、手厥阴,少数非典型心绞痛患者,虽无胸痛、胸闷、心前区疼痛,但却有左臂内侧及肩胛区放射痛,也可作为辅助归经参考。

在某一病变部位有数经分布时,也必须结合其他兼证考虑归经。诸如胁痛涉及足少阳、足厥阴、足太阴三经,若是绞痛兼有口苦、目黄者归足少阳;胀痛伴有心烦、易怒、呕吐者归足厥阴;另见脘腹胀满、肠鸣、大便稀溏者归足太阴。舌体病变涉及手足少阴、足太阴三经,如若口舌生疮兼尿赤、尿道灼热而痛者归手少阴;舌干兼腰膝酸软、耳鸣者归足少阴;舌本强痛兼腹胀、纳差者归足太阴。

(2)体征归经
有些疾病,除了一定的证候表现之外,通过临床检查,还会由于伤及经脉的不同,出现一些相应的体征,也可作为病位归经的依据。例如落枕,病因常常由于枕头高低不适、睡眠过程中头项姿势不正或头项、肩背部感受风寒之邪,导致颈项部经脉(督脉、太阳经、少阳经)经气瘀滞不通,不通则痛,从而影响颈项部的正常功能活动。根据经脉在颈项、肩背部的分布特点,如果颈项的活动表现为前俯后仰受限者归督脉和太阳经;表现为左顾右盼障碍者归手太阳、足少阳经

(《灵枢·杂病》:“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同理,急性腰扭伤以前俯后仰困难者归督脉和足太阳经;左右活动时疼痛加剧者归少阳经。病在何经,就在该经脉上取穴施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